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2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7.68KB 文档页数:6
针对金川镍弃渣的特点,采用深度还原-磁选工艺,对其进行铁资源回收的综合利用实验研究,获得了铁品位为89.84%,铁回收率达93.21%的铁精矿.探讨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二元碱度、磨矿细度和磁场强度等不同实验条件对产品指标和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光学显微分析、SEM分析、化学分析等手段确定了镍弃渣与铁精矿的物相组成和特点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1.49KB 文档页数:6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硫的K边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光谱(XANE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中度嗜热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浸出黄铁矿过程及矿物表面硫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中度嗜热菌明显促进了黄铁矿的溶出,24 d浸出液中总铁的质量浓度达到5.3 g·L-1.经24 d细菌处理后,矿物表面形貌变化明显,出现良好结晶状态的晶体.浸出过程中累积在黄铁矿表面的主要成分是黄钾铁矾.矿物表面硫的形态组分主要为黄铁矿和黄钾铁矾,其质量分数分别为34.8%和65.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53.25KB 文档页数:8
以两种红土镍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对比其异同点,并进行选择性还原焙烧实验,研究红土矿原矿性质对其还原焙烧的影响.结果发现,两种试样所含主要矿物相同,载镍矿相同,镍在原矿中分布规律也相似,但由于Fe、Si和Mg含量的差异造成其选择性还原焙烧-磁选结果有很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焙烧过程中铁、镁、钙等阳离子和硅氧离子形成不同硅酸盐,影响了焙烧矿的熔融性和镍的反应活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3.35KB 文档页数:25
实验一 光散斑的性质及测试实验 实验二 面内位移的散斑测量实验 实验三 物体形变的散斑测量实验 实验四 激光干涉精密测量实验 实验五 激光衍射计量技术实验 实验六 巴俾特原理及细丝直径测量实验 实验七 激光共焦三维测量实验 实验八 光学傅里叶变换及图像处理方法实验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7MB 文档页数:85
第一节 化学法 第二节 测定旋光度法 第三节 紫外光谱法 第四节 红外光谱法 第五节 NMR 波谱法 第六节 旋光光谱和圆二色散光谱(另) 第七节 X-射线衍射法(略)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3.71KB 文档页数:5
以河北宣化赤铁矿为主要原料,采用熔融还原法炼铁和浇铸工艺制备熔渣微晶玻璃,获得了可用于炼钢的生铁原料和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探讨了不同原料配比组成条件下渣铁分离和熔渣微晶玻璃晶化的效果,确定了可用于工业试验的最佳原料配比(质量配比)为:赤铁矿石77.3%,氧化铝粉2.2%,生石灰13.7%,萤石5%,氧化钠1.8%,焦炭5.5%.并通过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确定了微晶玻璃的物相组成及性能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5
用传统铸造和喷射成形工艺制备了H13钢,然后再进行锻造加工,利用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分析方法及硬度测试对不同工艺制备的H13钢的显微组织和硬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射成形及其锻造加工的H13钢的组织及硬度明显的优于传统工艺制备的H13钢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05.5KB 文档页数:48
3.1 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高温无机合成 低温合成 高压合成 水热合成 无水无氧合成 电化学合成 等离子体合成 3.2 无机分离技术 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分离膜法分离技术 3.3 表征技术 X-射线衍射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 X-光电子能谱法 热分析法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2MB 文档页数:41
3.1 纯化蛋白质是了解蛋白质功能的第一步工作 3.2 自动 Edman 降解能测定氨基酸序列 3.3 免疫学提供了研究蛋白质的重要技术 3.4 自动固相方法能合成多肽 3.5 质谱能有效地鉴定蛋白质 3.6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和 NMR 光谱能确定蛋白质三维结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3.04KB 文档页数:5
测定了国产原丝和进口原丝的力学性能,并用化学分析、凝胶渗透色谱仪、X衍射仪、热分析仪、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原丝的化学成分、分子量、热性能、结晶度、取向度以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原丝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首页上页242526272829303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2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