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4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1MB 文档页数:9
研究了还原剂云南煤和脱硫剂SH对硫酸渣在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提铁降硫效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与扫描电镜方法分析了云南煤与脱硫剂SH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硫酸渣中的黄铁矿生成具有挥发性的气态单质硫和气态羰基硫、金属铁和非磁性的陨硫铁;硫酸渣中的赤铁矿和磁铁矿则被还原为金属铁;云南煤对硫酸渣在焙烧过程中的脱硫效果比较明显,但无法达到要求的指标;添加脱硫剂SH可以进一步降低还原铁中的硫,其机理是脱硫剂与硫酸渣中的黄铁矿在直接还原焙烧过程中反应生成金属铁和没有磁性的硫化钙,通过磨矿-磁选的方法将硫化钙与金属铁分离,从而达到脱硫目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4KB 文档页数:25
第一节 果蔬类原料的特性及其保鲜 第二节 肉类原料的 特性及其贮藏保鲜 第三节 水产原料的特性及其保鲜 第四节 乳、蛋原料的特性及其保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3MB 文档页数:93
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微生物  原核细胞:  无细胞核  染色体游离在细胞浆中  充满颗粒状的核糖体:用于蛋白 质合成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染色体 荚膜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糖体 染色体  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微生物: 细胞结构简单,限制了其进一步向多细胞生物的进化 (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进化水平低下)  原核微生物的两大类别 古菌(古生菌):  最古老的生物类型  多生活在极端环境中:极端嗜盐菌,嗜高热菌  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产甲烷菌 细菌(真细菌):  环境中大多数原核生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5MB 文档页数:41
第一节 食品原料的特性 (一)植物性食品原料 ⚫ 果蔬 ⚫ 大豆 ⚫ 谷物 (二)动物性食品原料 ⚫ 畜、禽肉 ⚫ 水产原料 ⚫ 乳类原料 第二节 食品新资源 ⚫ 食品蛋白新资源 ⚫ 食用油料新资源 ⚫ 淀粉新资源 ⚫ 食品新糖源 ⚫ 膳食纤维 第三节 食品加工用的其他材料 ⚫ 油脂 ⚫ 蛋及蛋制品 ⚫ 调味品 ⚫ 食品添加剂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29.5KB 文档页数:43
第二节原料要求与贮备 一、原料基地的建设 原料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下述原则: 1.充足的面积形成足够的产量供给加工。 2.原料基地上必须有适合的加工品种,且优质、价格合理。还应不断选育新品种,更新换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4.51KB 文档页数:6
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碳饱和铁水还原CaO-SiO2-Al2O3-MgO-V2O5渣中V2O5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在考察了各种因素对还原反应速度和反应程度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还原反应机理,计算了各种条件下的表观速度常数.研究表明:高温、合适碱度、大铁渣比以及高初始V2O5含量,使得还原反应进行得较快,效果较好.反应达到平衡之前,还原反应为表观一级反应.计算得到还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23.21kJ·mol-1,表明反应的限制性环节为铁液中V的扩散传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62KB 文档页数:41
加工食品是利用食品工业的各种加工工艺处理 新鲜食品原料而制成的产品。 加工食品已丧失了生理机能,它之所以耐保藏 是因为有与新鲜原料截然不同的理论作为基础。 食品加工的根本任务就是使食品原料通过各种 加工工艺处理达到长期保存,经久不坏,随时取用的 目的。 食品加工原理是在充分认识食品败坏原因的基 础上建立起来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04.79KB 文档页数:4
在还原气氛下进行了红土贫铁矿的还原焙烧实验,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以C/O、焙烧时间和焙烧温度为因素,在还原气氛下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为:C/O是0.8,还原焙烧温度1350℃,时间为25min.另外发现,在更长的还原焙烧时间或焙烧温度下,产生珠铁分离现象.为接近实际生产条件,进行了敞开氧化气氛实验,由于表面氧化的原因,金属化率仅为50%左右,通过控制球团表面气体搅动,可减轻表面氧化现象,进而提高金属化率,而通过氧化气氛下的实验结果,也证明了实际生产的可行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4.52KB 文档页数:3
试验研究熔融还原过程条件下SiO2还原氧化行为及对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喷吹煤粉燃烧温度、煤的灰份组成影响SiO2还原过程.通过适当选择煤种和控制氧煤喷枪的喷吹位置,可以减轻SiO2还原挥发对过程的不利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75MB 文档页数:65
线虫(nematdes)又称蠕虫(helminthes),是一类低等的无脊椎动物,通常生活在土壤、淡水、海水中,其中很多能寄生在人、动物和植物体内,引起病害。 危害植物的称为植物病原线虫或植物寄生线虫,或简称植物线虫。 第一节 形态与解剖特征 Morphology and Anatomy 第二节 植物病原线虫生态学和病理学 第三节 植物病原线虫寄生性和致病性 第四节 植物病原线虫的主要类群 第五节 植物病原原生动物
首页上页242526272829303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4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