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5)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8MB 文档页数:70
20世纪40年代—60年代文学的嬗变 • 第一节 社会变迁与文学思潮 • 当代文学的发生 • 当代文学的概念和内涵 • 当代文学的来源 • 当代文学体制的确立 • 延安文艺体制的强化 • 第一次文代会 • 当代文学的分期 • 当代文学的复杂性 • 政治化文学主潮的演进 • 第二节 创作潮流及趋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94MB 文档页数:45
一、关于建安文学 二、产生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 三、建安文学的总体特征 四、建安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五、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 六、建安时期的诗歌 七、建安时期的辞赋 八、建安时期的散文 九、建安时期的小说 十、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 十一、建安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十二、建安文学研究史述略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3.5KB 文档页数:20
本课程的目的《中国古代文学》是为了汉语语言文学系本科专业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中国古代文学所设的专业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教学与实践,一方面,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各文学种类的阅读、理解、欣赏、会通的能力,为进一步理解、融会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中国古代文学课的学习,扩大文学阅读,提高文学鉴赏力,增强文章写作功底,培养爱国情操和人文修养,增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21MB 文档页数:159
第一章 五四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节 外来文艺思潮的影响 第三节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第四节 20年代文学论争 第五节 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文化巨人——鲁迅 ❖ 大视野下概述对鲁迅的评价 ❖ 鲁迅的创作道路及《呐喊》、《彷徨》 ❖ 说不尽的阿Q ❖ 故事新编 ❖ 《野草》与《朝花夕拾》 第三章 20年代的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第二节 “问题小说”作家 第三节 主观抒情小说家—郁达夫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第一节 概述 •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 “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 胡适《尝试集》及早期诗人 • 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期新月派 • 象征派诗歌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第六章 20年代的戏剧 第七章 20年代丰富绚烂的散文 第八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 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 ◼ 文学论争 ◼ 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第九章 三十年代小说 第十章 茅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18.5KB 文档页数:41
(一)政局与文学 (二)名士风度与文学 (三)门阀制度与文学 (四)玄学与文学 (五)人物品评与文学 (六)佛教与文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2MB 文档页数:65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人类活动的性质 ❖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文学活动的地位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世界 ❖作者 ❖作品 ❖读者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文学活动的发生 ❖文学活动的发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1.5KB 文档页数:22
要搞清楚彝族民间文学这个概 念,首先应该知道它是与作家文学并行的 一种文学,其次是彝族文学作品,不是其 他民族作品,再次是彝族人民集体创作的 口堂 口头文学而不是某一彝族作家的作品。什 么是彝族民间文学呢?彝族民间文学就是 彝族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它反映彝族人 民的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表现彝族人民 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彝族文学的源 头和载体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52.5KB 文档页数:69
隋唐五代文学的重点是唐代文学。绪论分四节对唐代文学的繁荣 与开放的文化环境的关系,唐代文学与唐代土人生活的关系,佛、道 二家对唐代文学的影响,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等进行概括论述使学生对唐代文学概貌及其取得的成就及原因有一 个大致的了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MB 文档页数:165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五编 宋辽金文学 第六编 辽西夏金元文学 第七编 明代文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53MB 文档页数:24
一、建安文学的概念及时间、地域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文学指“三 祖陈王”时期的文学创作,文学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的时 限上可追溯到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 下则推及魏明帝景初末年(公元240年),前后达50余年。 这是一个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混乱时期。这种“世积乱 离,风衰俗乱”的时代特征,造就了这个时期独特的文学 风貌。由于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家大多活动在建安年间,因 而后世把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统称之为建安文学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