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1S1109B 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I 英文名称: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I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总学时:60学时 总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文学史【处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原初时期蛰伏期,具 有元典性和纵深性。 中国古代文学I的教学任务:文学史I由先秦文学、秦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组成。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早期的发展情况和艺 术规律,介绍、评价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及与社会文化政治等关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知早期文学文史哲互融的特点, 重视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知行合一,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养: 1、强化师德师风,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的认知实践,立志做优秀的四有好老师。 2、增强文学文化底蕴,有志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践行,具备较高的教育情怀和人文情怀。 3、梳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掌握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穿插阅读文史哲及教育心理等经典作品,对相近学科也有一定了 解。 4、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研究。 5、在感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同时,引领学生敬畏生命,感悟生活,化古为今,实现文化育人。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2立德树人,具有良好职业道 师德规范 德修养,立志成为“四有”好 课程目标1 老师。 2.3追求真善美,具有深厚的人 教育情怀 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 课程目标2 神,具备积极有为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3.3对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 学科素养 育思想史等课程内容有较为系 课程目标3 统的了解。 4.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特 教学能力 点,熟悉中学语文教材和课程 课程目标4 标准,掌握中学语文教学设 计、方法等基本知识。 6.2文化育人,熟悉中国优秀传
中国古代文学Ⅰ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1S1109B 中文名称:中国古代文学Ⅰ 英文名称:The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Ⅰ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总学时:60学时 总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理论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文学史Ⅰ处于中国文学发展的原初时期蛰伏期,具 有元典性和纵深性。 中国古代文学Ⅰ的教学任务:文学史Ⅰ由先秦文学、秦汉文学和魏晋南北朝文学组成。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早期的发展情况和艺 术规律,介绍、评价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及与社会文化政治等关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知早期文学文史哲互融的特点, 重视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文情怀,知行合一,重视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几种基本素养: 1、强化师德师风,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精神的认知实践,立志做优秀的四有好老师。 2、增强文学文化底蕴,有志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践行,具备较高的教育情怀和人文情怀。 3、梳理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掌握古代文学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穿插阅读文史哲及教育心理等经典作品,对相近学科也有一定了 解。 4、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点研究。 5、在感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同时,引领学生敬畏生命,感悟生活,化古为今,实现文化育人。 四、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师德规范 1.2立德树人,具有良好职业道 德修养,立志成为 “四有”好 老师。 课程目标1 教育情怀 2.3追求真善美,具有深厚的人 文底蕴和崇尚真理的科学精 神,具备积极有为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2 学科素养 3.3对教育学、心理学、中外教 育思想史等课程内容有较为系 统的了解。 课程目标3 教学能力 4.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规律和特 点,熟悉中学语文教材和课程 标准,掌握中学语文教学设 计、方法等基本知识。 课程目标4 6.2文化育人,熟悉中国优秀传
综合育人 统文化和中学校园文化,能够 课程日标5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对中学生进 行德、智、体、美、劳教育。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先秦文学发展的概貌。 2、能力目标:阅读相关书目,了解先秦文社会历史及文学概况。 3、素养目标:学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明晰未来职业的要求及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先秦文学概况 2、教学难点:春秋、战国社会历史状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二节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二、周代礼乐与《诗经》 三、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第三节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一、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二、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课程思政要点】 河东地区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促进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了解。 第一章上古神话(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神话的概念以及特质。 2、能力目标:掌握我国古代的神话的概况。 3、素养目标:增强对先秦文化的了解,和先民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神话的类型和特质。 2、教学难点:中西方神话思维的不同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神话相关概述 一、神话的起源和性质 二、神话类型和经典神话的涵义 第二节 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综合育人 统文化和中学校园文化,能够 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对中学生进 行德、智、体、美、劳教育。 课程目标5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先秦文学发展的概貌。 2、能力目标:阅读相关书目,了解先秦文社会历史及文学概况。 3、素养目标: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明晰未来职业的要求及传播传统文化的使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先秦文学概况。 2、教学难点:春秋、战国社会历史状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起源 第二节 先秦文化与文学的发展轨迹 一、夏商巫风与巫祝文学 二、周代礼乐与《诗经》 三、荆楚文化与楚辞赋 第三节 先秦文学的特点和地位 一、百家争鸣与诸子散文 二、史官文化与历史散文 【课程思政要点】 河东地区是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发祥地之一,促进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了解。 第一章 上古神话(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神话的概念以及特质。 2、能力目标:掌握我国古代的神话的概况。 3、素养目标:增强对先秦文化的了解,和先民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神话的类型和特质。 2、教学难点:中西方神话思维的不同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神话相关概述 一、神话的起源和性质 二、神话类型和经典神话的涵义 第二节 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中西神话的差异及在文学中的表现 二、神话的思维范式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河东地区流传的黄帝、尧、舜、禹神话: 感悟先民抗争自然同时万物有灵的内涵。 第二章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尚书》的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殷商西周时代散文创作情况。 3、素养目标:增强对先秦文学的全面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尚书》基本情况及其在记言、叙事上的成就。 2、教学难点:历代《尚书》传承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第二节 《周易》中的“卦爻辞” 第三节 《尚书》中的殷周之文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夏商周文化的辉煌灿烂,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诗经》(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 2、能力要求:有针对性的研究《诗经》中的著名篇章。 3、素养目标:感知鉴赏《诗经》中的著名篇目,进行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诗经》概貌 一、《诗经》名称及产生的时代、地域和分类 二、《诗经》的作者、收集、编订和流传 第二节《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具体篇目赏析 二、结合课下阅读,鉴赏其艺术手法 第三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诗经·魏风》中所收录的诗歌先秦时期流传于河东地区
一、中西神话的差异及在文学中的表现 二、神话的思维范式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河东地区流传的黄帝、尧、舜、禹神话; 感悟先民抗争自然同时万物有灵的内涵。 第二章 殷商西周的书面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尚书》的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殷商西周时代散文创作情况。 3、素养目标: 增强对先秦文学的全面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尚书》基本情况及其在记言、叙事上的成就。 2、教学难点:历代《尚书》传承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甲骨文和铜器铭文 第二节 《周易》中的“卦爻辞” 第三节 《尚书》中的殷周之文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夏商周文化的辉煌灿烂,培养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 《诗经》(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诗经》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和影响。 2、能力要求:有针对性的研究《诗经》中的著名篇章。 3、素养目标: 感知鉴赏《诗经》中的著名篇目,进行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诗经》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诗经》概貌 一、《诗经》名称及产生的时代、地域和分类 二、《诗经》的作者、收集、编订和流传 第二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 一、具体篇目赏析 二、结合课下阅读,鉴赏其艺术手法 第三节 《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诗经·魏风》中所收录的诗歌先秦时期流传于河东地区
第四章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学握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及影响。 3、素养目标:熟悉经典篇目并进行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左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左传》的相关概述及研究 第二节《国语》的成书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战国策》概述 一、 《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二、《战国策》与《左传》的比较 【课程思政要点】 强调中国古代史学的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第五章《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散文艺术。 2、能力目标:熟悉作品选中先秦诸子著名篇章。 3、素养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文化背景和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孟子》、《庄子》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诸子相关思想的产生语境。 【学习内容】 第一节诸子散文概述 第二节诸子散文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 第三节《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重点篇目的讲解 【课程思政要点】 儒家学者荀子是河东地区著名学者,延伸阅读可以关注相关研究。 第六章屈原与楚辞赋(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楚文化的特征和《楚辞》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楚辞》著名篇章
第四章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 掌握先秦历史散文文学成就及影响。 3、素养目标: 熟悉经典篇目并进行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左传》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战国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左传》的相关概述及研究 第二节 《国语》的成书及主要内容 第三节 《战国策》概述 一、《战国策》的艺术特色 二、《战国策》与《左传》的比较 【课程思政要点】 强调中国古代史学的悠久传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 第五章 《孟子》《庄子》与春秋战国诸子散文(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散文艺术。 2、能力目标:熟悉作品选中先秦诸子著名篇章。 3、素养目标:了解诸子百家的文化背景和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孟子》、《庄子》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诸子相关思想的产生语境。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诸子散文概述 第二节 诸子散文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 第三节 《论语》、《孟子》、《庄子》、《荀子》重点篇目的讲解 【课程思政要点】 儒家学者荀子是河东地区著名学者,延伸阅读可以关注相关研究。 第六章 屈原与楚辞赋(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楚文化的特征和《楚辞》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楚辞》著名篇章
3、素养目标:加深对屈原的文学及人格范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离骚》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楚辞》的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楚辞的来源与名称 一、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二、楚辞的涵义 第二节《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节 屈原及楚辞作家的其它作品 一、国殇 二、宋玉及其《九辩》 【课程思政要点】 正确理解屈原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汉代社会历史概况及文学概况。 2、能力目标:掌握秦汉文学的嬗变过程,深入分析经典作家作品。 3、素养目标: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学思维建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秦汉文学特征与嬗变过程。 2、教学难点:汉代经学与文学 【学习内容】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 一、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 二、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程 一、秦汉散文的发展状况 二、汉代散文的主体特征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秦汉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制度,增强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理念。 第一章秦与西汉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西汉时期主要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3、素养目标: 加深对屈原的文学及人格范式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离骚》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楚辞》的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楚辞的来源与名称 一、屈原的时代与生平 二、楚辞的涵义 第二节 《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节 屈原及楚辞作家的其它作品 一、国殇 二、宋玉及其《九辩》 【课程思政要点】 正确理解屈原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屈原的爱国情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代社会历史概况及文学概况。 2、能力目标:掌握秦汉文学的嬗变过程,深入分析经典作家作品。 3、素养目标: 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文学思维建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秦汉文学特征与嬗变过程。 2、教学难点:汉代经学与文学。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文学生态 一、作家群体及作家心态 二、经学对汉代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 第二节 秦汉文学的特征与嬗变过程 一、秦汉散文的发展状况 二、汉代散文的主体特征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秦汉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制度,增强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理念。 第一章 秦与西汉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西汉时期主要散文作家及其作品
2、能力目标:深入作品选中秦及西汉散文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政论文中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贾谊与晁错散文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董仲舒散文的特点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秦代散文及秦文学的成就 一、李斯及代表作 二、秦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西汉散文发展脉络及相关作品选讲 一、政论文概述 二、政论文的特点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贾谊、晁错等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二章西汉辞赋(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赋的类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西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文体所体现的盛世之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司马相如与扬雄的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汉赋的三种主要类型。 【学习内容】 第一节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创作 二、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汉武帝时期的赋作 一、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二、其他辞赋创作 【课程思政要点】 从文体体会西汉盛世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6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人格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史记》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司马迁人格的伟大,学习其坚韧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史记》的思想内容及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深入作品选中秦及西汉散文名篇。 3、素养目标: 感知政论文中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贾谊与晁错散文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董仲舒散文的特点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秦代散文及秦文学的成就 一、李斯及代表作 二、秦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西汉散文发展脉络及相关作品选讲 一、政论文概述 二、政论文的特点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贾谊、晁错等知识分子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第二章 西汉辞赋(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赋的类型及其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西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文体所体现的盛世之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司马相如与扬雄的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汉赋的三种主要类型。 【学习内容】 第一节 西汉辞赋的兴起与轨迹 一、贾谊《吊屈原赋》及骚体赋创作 二、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 汉武帝时期的赋作 一、司马相如与《子虚赋》《上林赋》 二、其他辞赋创作 【课程思政要点】 从文体体会西汉盛世的辉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6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人格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史记》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司马迁人格的伟大,学习其坚韧品质和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史记》的思想内容及文学成就
2、教学难点:《史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一、司马光家学溯源 二、司马光与《史记》的创作 第二节了解《史记》 一、《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成书过程及体例 二、《史记》在文学史和史学上的成就 第三节延伸阅读 一、 《报任安书》司马迁李陵之祸的始末 二、《太史公序》深入了解司马迁的思想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司马迁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司马迁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四章东汉辞赋(2学时) (支塔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东汉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东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能正确客观的分析一种文体的兴衰和反映的时风士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抒情小赋产生及其文体特点。 2、教学难点:东汉京都赋创作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东汉散体赋的沿袭与京都赋主题 一、班固的辞赋观及其辞赋创作 二、张衡的京都赋与新抒情赋 第二节汉赋文体的兴衰 一、汉赋与政治的关系 二、汉赋对士大夫写作心态的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东汉在科学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 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能运用学握的文本信息及延伸阅读鉴赏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史家的职业精神及著名历史人物的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2、教学难点:《史记》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创作 一、司马光家学溯源 二、司马光与《史记》的创作 第二节 了解《史记》 一、《史记》的思想内容和成书过程及体例 二、《史记》在文学史和史学上的成就 第三节 延伸阅读 一、《报任安书》司马迁李陵之祸的始末 二、《太史公序》深入了解司马迁的思想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司马迁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司马迁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第四章 东汉辞赋(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东汉辞赋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东汉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能正确客观的分析一种文体的兴衰和反映的时风士风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抒情小赋产生及其文体特点。 2、教学难点:东汉京都赋创作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东汉散体赋的沿袭与京都赋主题 一、班固的辞赋观及其辞赋创作 二、张衡的京都赋与新抒情赋 第二节 汉赋文体的兴衰 一、汉赋与政治的关系 二、汉赋对士大夫写作心态的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东汉在科学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巨大贡献,培养学生民族自信心。 第五章 《汉书》及东汉其他散文(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东汉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能运用掌握的文本信息及延伸阅读鉴赏辞赋名篇。 3、素养目标:感知史家的职业精神及著名历史人物的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东汉论说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汉书》概述 一、《汉书》的成书及体例 二、《汉书》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第二节《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 一、经典作品及历史人物分析 二、对比阅读《史记》和《汉书》相关篇目 【课程思政要点】 强调苏武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操。 第六章汉代乐府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乐府思想内容及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学握和鉴赏作品选中的汉乐府名篇。 3、素养目标:了解汉乐府广阔的生活叙写,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汉乐府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汉乐府的分类及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关于乐府及乐府诗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二、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汉代乐府的影响 一、缘事而发 二、汉乐府的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要点】 体会艺术与文学的巨大关联,感知汉代乐府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 第七章汉代文人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嬗变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学握并鉴赏作品选《古诗十九首》名篇。 3、素养目标:理解汉代文人与政治的关联,正确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文人诗的文学溯源 一、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1、教学重点:掌握《汉书》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东汉论说文发展的基本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汉书》概述 一、《汉书》的成书及体例 二、《汉书》的文学价值及影响 第二节 《汉书》人物传记的思想内涵 一、经典作品及历史人物分析 二、对比阅读《史记》和《汉书》相关篇目 【课程思政要点】 强调苏武的高尚人格,鼓励学生学习苏武的爱国情操。 第六章 汉代乐府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汉乐府思想内容及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和鉴赏作品选中的汉乐府名篇。 3、素养目标: 了解汉乐府广阔的生活叙写,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联。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汉乐府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汉乐府的分类及特点。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关于乐府及乐府诗 一、汉代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二、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第二节 汉代乐府的影响 一、缘事而发 二、汉乐府的相关研究 【课程思政要点】 体会艺术与文学的巨大关联,感知汉代乐府中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情操。 第七章 汉代文人诗(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五言诗的嬗变及《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熟练掌握并鉴赏作品选《古诗十九首》名篇。 3、素养目标:理解汉代文人与政治的关联,正确解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代文人诗的文学溯源 一、楚声与西汉文人诗
二、五言诗的形成与东汉文人诗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编成。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汉代文人诗中的乡土情怀和普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了解汉代政治背景下的文人心态。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魏晋魏晋南北文学嬗变的历程。 2、能力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概况及文学发展基本情况。 3、素养目标:深入发掘本段历史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做大量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动荡社会状况与文学发展情况的内在关联。 2、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学术、宗教发展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一、这一时期的制度、政权状况 二、学术、士风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嬗变过程 一、几种重要的诗体及代表人物 二、作品背后反映的心态及社会思想变迁 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对社会的巨大危害,珍惜难得的和平生活。 第一章三国文学(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学握三曹、阮籍、嵇康等重要作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三国时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三国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正确看待乱世,基于史实对人物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建安文学的特征及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2、教学难点:正始文坛的状况及文学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曹氏父子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二、五言诗的形成与东汉文人诗 第二节 《古诗十九首》 一、《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编成。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汉代文人诗中的乡土情怀和普通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了解汉代政治背景下的文人心态。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1、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魏晋魏晋南北文学嬗变的历程。 2、能力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社会历史概况及文学发展基本情况。 3、素养目标:深入发掘本段历史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做大量延伸阅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动荡社会状况与文学发展情况的内在关联。 2、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学术、宗教发展情况。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独立时期 一、这一时期的制度、政权状况 二、学术、士风与文学创作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嬗变过程 一、几种重要的诗体及代表人物 二、作品背后反映的心态及社会思想变迁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课程思政要点】 了解魏晋南北朝分裂、动荡对社会的巨大危害,珍惜难得的和平生活。 第一章 三国文学(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三曹、阮籍、嵇康等重要作家文学成就。 2、能力目标:了解三国时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熟悉三国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正确看待乱世,基于史实对人物进行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建安文学的特征及建安文人建功立业的精神。 2、教学难点:正始文坛的状况及文学成就。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曹氏父子建安文学 一、建安文学与建安风骨
二、曹植和曹不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的社会背景 二、嵇康的思想价值 第三节吴、蜀文学及作品选读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建安文人曹操、曹植等人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二章两晋文学(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晋文坛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熟悉作品选中陆机、潘岳等人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继续提升这一时段文学素养,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陆机、潘岳、左思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 2、教学难点:玄言诗的文学特色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张华、傅玄与晋初之风 第二节陆机、潘岳、张协与太康文学 第三节左思与寒士文学 第四节东晋文学概况 【课程思政要点】 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东晋著名诗人、学者郭璞是河东地区先贤。 第三章陶渊明(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思想,掌握陶渊明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陶渊明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深刻感知陶渊明的政治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学握陶渊明诗歌的独特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陶渊明诗文及其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内容】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一、如何理解陶诗中的自然 二、如何解读陶诗文中的真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
二、曹植和曹丕的文学活动 第二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文学 一、正始文学的社会背景 二、嵇康的思想价值 第三节 吴、蜀文学及作品选读 【课程思政要点】 感知建安文人曹操、曹植等人的天下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第二章 两晋文学(2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两晋文坛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2、能力目标:熟悉作品选中陆机、潘岳等人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继续提升这一时段文学素养,感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陆机、潘岳、左思等重要作家的文学创作成就。 2、教学难点:玄言诗的文学特色及其影响。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张华、傅玄与晋初之风 第二节 陆机、潘岳、张协与太康文学 第三节 左思与寒士文学 第四节 东晋文学概况 【课程思政要点】 进一步了解地方文化,东晋著名诗人、学者郭璞是河东地区先贤。 第三章 陶渊明(4学时) (支撑课程目标2、3、4、5)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生平及其思想,掌握陶渊明作品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2、能力目标:掌握作品选中陶渊明诗文名篇。 3、素养目标: 深刻感知陶渊明的政治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陶渊明诗歌的独特艺术成就。 2、教学难点:陶渊明诗文及其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学习内容】 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思想 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 一、如何理解陶诗中的自然 二、如何解读陶诗文中的真 陶渊明的地位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