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上卷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京华出版社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上卷 四书五经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京华出版社
增密年开百装生机 【四书五经】日 目1录 CONTENTS 四书五经日录 CONTENTS 颜渊篇 阳货篇 四八 六二 大学 子路篇 子张篇 五O 六四 宪问篇 尧日篇 六 五四 六六 卫灵公篇 六0 中庸 梁惠王章句上 滕文公章句上 孟子 LO 九四 3 一六 梁惠王章句下 滕文公章句下 -00 六八 七六 公孙丑章句上 告子章句上 八二 一0六 学面篇 雍也篇 论语 公孙丑章句下 告子章句下 二六 三八 八八 ○八 为政篇 述而篇 二四 三0 四O 八佾篇 子罕篇 三二 四四 里仁篇 乡党篇 三六 四为
论 语 二四 中 庸 一六 大 学 六 四书五经 目 录 CONTENTS 孟 子 四 五 目 录 【四书五经】 CONTENTS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目 录 学而篇 二六 为政篇 三○ 八佾篇 三二 里仁篇 三六 梁惠王章句上 七○ 梁惠王章句下 七六 公孙丑章句上 八二 公孙丑章句下 八八 雍也篇 三八 述而篇 四○ 子罕篇 四四 乡党篇 四六 颜渊篇 四八 子路篇 五○ 宪问篇 五四 卫灵公篇 六○ 滕文公章句上 九四 滕文公章句下 一○○ 告子章句上 一○六 告子章句下 一○八 六八 阳货篇 六二 子张篇 六四 尧曰篇 六六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第一章 大学 DA XUE 《大学》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 典之一,相传是孔门弟子曾参与 其门人弟子所作。宋代有人把它 从《礼记》中抽出来单行。《大学刀 的主要内容,宋儒概括为“三纲 领”、“八条目”,即“明明德”、“亲 民”、“治国”、“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大学》所闸述的, 主要是道德修养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道德修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 的治乱。因此,它特别强调道德修 养,提侣“慎独”。这些观点,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六 七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第一章 大 学 DA XUE 《大学》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 典之一,相传是孔门弟子曾参与 其门人弟子所作。宋代有人把它 从《礼记》中抽出来单行。《大学》 的主要内容,宋儒概括为“三纲 领”、“八条目”,即“明明德”、“亲 民”、“治国”、“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大学》所阐述的, 主要是道德修养与社会的关系, 认为道德修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 的治乱。因此,它特别强调道德修 养,提倡“慎独”。这些观点,对 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增金单界百望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大!学 【译文】 【原文】 【译文1 大学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康诰》日:“克明德,”《太 《康诗》说:“能够弘杨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 在于便人达到景究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 甲》日:“顾是天之明命。”《帝 惑这上天碱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杨索高的品德。” 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果;镇静不罪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私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花。 典》日“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日:“苟日新,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盖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术,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将天天角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装动人们弃田图 【原文】 了这本来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日: 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票受了天命, “作新民。”《诗》日:“周虽旧 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迪求完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1 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私杨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角 不用其极。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角己的国家,先委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译文】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国,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 虑而后能得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有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原文】 经》又说:“·绻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于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诗》云:“邦棱千里,惟民 说“连黄乌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扣一只乌 先后,则近道矣 知识:花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所止,”《诗》云:“细蛮黄鸟, 儿吗?”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茂得知识后 止于丘隅,”子日“于止,知其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府,为人光明岳落,做事始终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微:做 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原文】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于女的,要做到举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总爱:与他人交往,要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 做到讲信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 九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人臣,止于数为人子,止于幸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译文】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上自国家若王,下至平民百灶,人人部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于信。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能的。不分轻重援急,本术倒置却想微好事情,这也问样是不可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能的!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学士人 【原文】 《诗》云:“跪彼淇澳,绿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竹绮绮,有斐君子,如切如碰, 【译文】 如源如磨。瑟兮侗兮,赫兮喧 《诗经》说:”看那洪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于郁郁忘」 兮。有斐君子,终不可遗兮!”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初碰: “如切如碳”者,道学也;“如 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孫磨。他庄重而开朗,仅表堂堂。这 【原文】 源如磨”者,自修也;“瑟兮饲 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 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 工骨器,不断切碰”,是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麽美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玉,反复源磨”,是摇自我修炼的精种:说他“庄重而开明”,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 者,威仪也;“有要君子,终不 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表棋: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 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可谊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 说“这样一个文废粥粥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忌啊!”是指由于他 薄者厚,未之有也! 不能忘也, 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景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惑怀
八 九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译文】 《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太甲》说:“念念不 忘这上天赋予的光明禀性。”《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 这些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汤王刻在浴盆上的箴言说:“如果能够有一天自新,就应保 持天天自新,永远不断自新。”《康诰》中说:“鼓励人们弃旧图 新。”《诗经》中说:“周朝虽然是古老的国家,但却禀受了天命, 自我更新。”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处不追求完善。 【原文】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 所止。”《诗》云:“缗蛮黄鸟, 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 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 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于信。 闲居耕读 【译文】 《诗经》说:“京城及其周围,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诗 经》又说:“‘缗蛮’叫着的黄鸟,栖息在山丘的角落上。”孔子 说:“连黄鸟都知道它该栖息在什么地方,难道人还能不如一只鸟 儿吗?” 《诗经》说:“品德高尚的文王啊,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终 庄重谨慎。”做国君的,要做到仁义;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 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 做到讲信用。 【原文】 《诗》云:“瞻彼淇澳,绿 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瑟兮 兮,赫兮喧 兮。有斐君子,终不可 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 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 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 可 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 不能忘也。 【译文】 《诗经》说:“看那淇水弯弯的岸边,嫩绿的竹子郁郁葱葱。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 修炼自己像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这 样的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难忘啊!”这里所说的“像加 工骨器,不断切磋”,是指做学问的态度;这里所说的“像打磨美 玉,反复琢磨”,是指自我修炼的精神;说他“庄重而开朗”,是 指他内心谨慎而有所戒惧;说他“仪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庄重; 说“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难忘啊!”是指由于他 品德非常高尚,达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难以忘怀。 【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太 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 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 “作新民。”《诗》曰:“周虽旧 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 不用其极。 DAXUE 大 学 书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 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 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 先后,则近道矣。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 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 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 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 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 天下平。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 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 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 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 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 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 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译文】 上自国家君王,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饱学士人 疏泉客旅 大 学 DAXUE
罐金单界百复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大!学 【译文】 【原文】 【译文 《诗经》说:“啊牙,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感啊!”这是因为 所请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 君主黄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華重餐人,亲近亲族,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意 腐史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 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蔓然前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 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水远不会感记他们的。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而著其善。人之视已,如见其肺 小心。 【译文】 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品您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 孔子就:“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日的在于使诉讼 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 不再发生。”使隐螨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 便躲躲问闪,掩盖自己所做的 眼,这就叫做懂得了极本的道理。 坏事而自吹自插。殊不知,别人 【原文】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 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出 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制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炙部具有认识能 附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微有什 《诗》云:“於戏!前王不 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 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 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 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 定会表瑰到外表上来。所以,品 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 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角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 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 不忘也。 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都然 候一宠要谨染小心。 度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 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藏塞。这就 借子雨善 叫万事万物减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原文】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译文】 子日“听讼,吾犹人也.必 有所忿懂,则不得其正有所恐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 黄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枫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 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 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一样:虽然在看,但冲像没有看见一样;茧然在听,但却像没有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听见一样:茧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 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在正其心。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 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角己亲爱的人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 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 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 问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 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敖情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 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 而一旦船然贯通需,则众物之 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 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诗语说:人郊不知 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 有之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 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 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 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 稼的苦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苗 谓知之至也。 可以齐其家 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一 一 一 0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 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 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 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 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 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译文】 使意念真诚的意思是说, 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要像厌恶 腐臭的气味一样,要像喜爱美 丽的女人一样,这样才叫心安 理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小心。 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无 恶不作,一见到品德高尚的人 便躲躲闪闪,掩盖自己所做的 坏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别人 看他们,就像能看见他们的心 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做有什 么用呢?这就叫做内心的真实一 定会表现到外表上来。所以, 品 德高尚的人在一个人独处的时 候一定要谨慎小心。 待腊访贤 君子闲居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 有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 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 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 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 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 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 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 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 恶 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 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 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 可以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 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 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 一样:虽然在看,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虽然在听,但却像没有 听见一样;虽然在吃东西,但却一点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 说,要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说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 养自身,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亲爱的人 会有偏爱;对于自己厌恶的人会有偏见; 对于自己敬畏的人会有偏向;对于自己 同情的人会有偏心;对于自己轻视的人 会有偏意。因此,世上很少有人能喜爱某 人又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 那人的优点。所以有谚语说:“人都不知 道自己孩子的缺点,人都不满足自己庄 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不能管 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修身逸客 【原文】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 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 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 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 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 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 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 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 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 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 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 此 谓知之至也。 【译文】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 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以大德使人心畏 服,这就叫做懂得了根本的道理。 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 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 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 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学》一开始 就教学习的人接触天下万事万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进一步探 究,以彻底认识万事万物的原理。经过长期用功,总有一天会豁然 贯通,到那时,万事万物的里外巨细都被认识得清清楚楚,而自己 内心的一切认识能力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再也没有蔽塞。这就 叫万事万物被认识、研究了,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原文】 《诗》云:“於戏!前王不 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 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 不忘也。 【译文】 《诗经》说:“啊呀,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 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 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 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 寄情山水 秋气寒雀 雪霁启卷 ○ 大 学 DAXUE
增金单界百望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大!学 【译文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白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 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春的 的下属:如果厌意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 人在家显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 待你的上司;扣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 付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总爱可以 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愚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 用于统治民众。 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惠在你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 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 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睑。 【原文】 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 《诗经》说:“兄弟和啦。”兄弟和壁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 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架矩之道”。 都和腔。《诗经》说:“容税举止庄重产肃,成为四方田家的表率。” 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 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几于,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 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 【译文】 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 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诗经》说:“使人心忧浅眼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 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 百经喜处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 絮矩之道。 以说是老百姓的父芬了。《诗经》说:“巍城的南山啊,岩石岸主 齐家之士 显赫的尹太师竹,百姓都仰重着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换。 【原文】 【译文】 销有偏顿,就会被天下人拉翻。《诗经》说:“般朝没有長失民心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能朝作个借鉴吧,宁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 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藏能得到国 老百灶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部儿,老百姓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 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 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也会问样跟着去微。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拉 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己及人的“紧矩之道”。 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长也;悲者,所以使众也。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 卜南 《诗》云:“桃之天天,其叶 子告庙文》 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跪。”有 秦秦,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 术非 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 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 僇矣。 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 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 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不式,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 志 国,在齐其家。 , 事降,日月之 商書月孔 【原文】 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 【译文】 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前先注重修养您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 【原文】 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 给使用,德是报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园者 财者,未也。外本内末,争民施 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报本,那就会和老石姓争奋利益。所以,君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 王聚财敛黄,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 念 1 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这正扣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他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签你:财 以君子有黎矩之道也。 入:货悴而入者,亦停而出。 黄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夫去
一 三 一 二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原文】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 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 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 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 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 矩之道。 【译文】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 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 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 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 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 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 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 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 矩之道”。 【原文】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 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 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 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 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 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原文】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 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 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 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 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 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 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译文】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德行。有德行才会有人拥 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会有财富,有财富才能供 给使用,德是根本,财是枝末。假如把根本当成了外在的东西,却 把枝末当成了内在的根本,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君 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 这正如你说话不讲道理,人家也会用不讲道理的话来回答你;财 货来路不明不白,总有一天也会不明不白地失去。 【译文】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 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 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 显赫的尹太师啊,百姓都仰重着你。”统治国家的人不可不谨慎。 稍有偏颇,就会被天下人推翻。《诗经》说:“殷朝没有丧失民心 的时候,还是能够与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请用殷朝作个借鉴吧,守 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是说,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 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 翠岭叠嶂 诚意君子 渔家傲游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 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 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 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 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 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 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 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 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 国,在齐其家。 【译文】 之所以说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为 不能管教好家人还能管教好别人,是没有的事。所以,有修养的 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国家方面的教育: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 侍奉君主,对兄长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长,对子女的慈爱可以 用于统治民众。 《诗经》说:“桃花鲜美,树叶茂密,这个姑娘出嫁了,让全 家人都和睦。”让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都和睦。 《诗经》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了,然后才能够让一国的人 都和睦。《诗经》说:“容貌举止庄重严肃,成为四方国家的表率。” 只有当一个人无论是作为父亲、儿子,还是兄长、弟弟时都值得 人效法时,老百姓才会去效法他。这就是要治理国家必须先管理 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 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 以君子有 矩之道也。 【译文】 之所以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 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 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 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 己及人的“ 矩之道”。 齐家之士 《卜商帖》 《孔子观鲁庙文轴》 大 学 DAXUE
增器非平百装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大!学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康诰》日“惟命不于常,” 《康语》说:“天连命是不会始终扣一的。”这就是说,行善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 发现督才而不能选拔,达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道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节》说:“楚国设有 恶人而不能丢免,丢竞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 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剪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泛有什么 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造背人的本性,灾难 《楚书》日:“楚国无以为宝,惟 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 必定要落到白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 善以为宝,”舅犯日“亡人无以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 忠诚信义去花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使会失去一切。 为宝,仁亲以为宝, 必速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 【译文】 忠信以得之,骄奉以失之。 《秦警》说:“如果有这样 【译文】 一位大臣,忠减老实,或然没 【原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财需的人多,消贵财富的人 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购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 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在,消雪财富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 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 常充足。仁爱的人以财富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 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本领,就如问他自己有一样: 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泛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 【原文】 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 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 却不喜好志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微事却做不成的:泛有不把国 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 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 《秦誓》日:“若有一个臣 库里的财物不当做自己的财富来爱惜的。 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 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 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 其如有容需。人之有技,若已有 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 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 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 财者也。 【译文】 能日有花 之,人之意圣,其心好之,不密 扣果别人有本领,他就护总 玉铁子说:“养了四匹马 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能保 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 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 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 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加何 去养鸡养稀;祭粑用冰的脚大 有技,娟疾以恶之,人之意圣, 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 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 而违之俾不通,是不能容,以不 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 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候之家, 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 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 就不要去收留擅刮民财的家 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 表容金济 唯仁人放流之,进诸四夷,不与 臣。与其有擅刮民财的家臣】 人流放,把他们翼迎到边远的 不如有偷盖赤西的家巨。”这 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问住在 【原文】 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减以 能恶人, 国中。这说明,有仁德的人爱 孟献子日:“斋马桑不察于 时黄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 悟分明。 军湖闲吟 厅村适国 鸡原,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 利益。 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 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 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 敛财黄,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 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 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 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 临。这时蔓有贤能的人,却也 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 泛有办法悦放了。所以,一个 无如之何奖!此谓国不以利为 国家不应该以财貫为利益,而 利,以义为利也。 应减以仁义为利益
一 五 一 四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原文】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 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 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 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 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 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 孟献子说:“养了四匹马 拉车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 去养鸡养猪;祭祀用冰的卿大 夫家,就不要再去养牛养羊; 拥有一百辆兵车的诸侯之家, 就不要去收留搜刮民财的家 臣。与其有搜刮民财的家臣, 不如有偷盗东西的家臣。”这 意思是说,一个国家不应该以 财货为利益,而应该以仁义为 利益。 做了国君却还一心想着聚 敛财货,这必然是有小人在诱 导,而那国君还以为这些小人 是好人,让他们去处理国家大 事,结果是天灾人祸一齐降 临。这时虽有贤能的人,却也 没有办法挽救了。所以,一个 国家不应该以财货为利益,而 应该以仁义为利益。 【原文】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 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 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 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 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 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 财者也。 【原文】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 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 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 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 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 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 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 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 【译文】 发现贤才而不能选拔,选拔了而不能重用,这是轻慢;发现 恶人而不能罢免,罢免了而不能把他驱逐得远远的,这是过错。喜 欢众人所厌恶的,厌恶众人所喜欢的,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灾难 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君子要有正确的原则:一定要通过 忠诚信义去获得一切,而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 【译文】 生产财富也有正确的途径: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 少;生产财富的人勤奋,消费财富的人节省,这样,财富便会经 常充足。仁爱的人以财富来修养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 命为代价去敛钱发财。没有在上位的人喜好仁德,而在下位的人 却不喜好忠义的;没有喜好忠义而做事却做不成的;没有不把国 库里的财物不当做自己的财富来爱惜的。 映日荷花 夹谷会齐 【译文】 《康诰》说:“天道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 道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楚书》说:“楚国没有 什么是宝,只是把善当作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 是宝,只是把仁爱当作宝。” 【原文】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 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 为宝,仁亲以为宝。” 【原文】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 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 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 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 若自其口出, 能容之,以能保 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 有技, 疾以恶之。人之彦圣, 而违之俾不通, 不能容,以不 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 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 能恶人。 【译文】 《秦誓》说:“如果有这样 一位大臣,忠诚老实,虽然没 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但他心胸 宽广,有容人的肚量。别人有 本领,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样; 别人德才兼备,他心悦诚服, 不只是在口头上表示,而是打 心眼里赞赏。用这种人,是可 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 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 相反, 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忌、 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 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 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 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 可以说是危险得很!”因此,有 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 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 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 国中。这说明,有仁德的人爱 憎分明。 野村适隐 平湖闲吟 君子修德 大 学 DAXUE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第二章 中庸 ZHONGYONG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 典之一。一般认为,《中庸》是孔 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主要发挥了 孔子“中庸”的思想,该书讲述儒 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 伦理道德思想,要求人们按照这 些道德规范和原则,调节个人的 思想和言行,做到不偏不顿,无过 无不及,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 道。同时,它还要求人们以至诚的 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 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作为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有些 内容和观点,在今天还有较大的 借鉴意义
一 七 一 六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FOUR BOOKS AND FIVE CLASSICS 第二章 中 庸 ZHONGYONG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经 典之一。一般认为,《中庸》是孔 子的孙子子思所作。主要发挥了 孔子“中庸”的思想,该书讲述儒 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 伦理道德思想,要求人们按照这 些道德规范和原则,调节个人的 思想和言行,做到不偏不颇,无过 无不及,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 道。同时,它还要求人们以至诚的 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 自我完善的精神境界。作为传统 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有些 内容和观点,在今天还有较大的 借鉴意义
增金单界百望生机 【四书五经】中嘶 中唐 中庸。 【译文】 【译文】 人的自丛禀战叫做“性”,顾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竹!他喜欢向人问问题,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又善于分析浅显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缺点,宣扬人家的好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处。两个方面的意见他都掌提,采钠连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 ZHONGYONG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泛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 伞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肼中去却 【原文】 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 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裤了中席之道却连一个月 也是谨镇的。 时间也不能竖持。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霞入公门 孔子说:“瓶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 修道之谓教, 【译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 【原文】 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荐也不让它失去,” 喜怒哀乐没有表瑰出来的时候,叫微"中”;表现出来以后符 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 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 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舞 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 遵猫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使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译文】 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生长繁育了。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辞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 也 为舜乎!”子日:“人皆日予 刃可以线踏而过,中庸却不客易微到。”于路问什么是强。孔于花 知,”驱而纳诸罟撞陷阱之中, 你是说雨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 【原文】 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日·予知, 用宽容温和的精神去教南人,对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了 喜忽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子日:“回之为人也,择乎 也不后峰,这是北方的‘强”,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 身武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失之矣” 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 减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 物育焉。 持中主而不偏不得,这才是真 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放变 【原文】 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 【原文】 子日:“天下国家可均也, 家政治黑晴时坚持操守,宁死 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 德英 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 不改,这才是真‘强”啊引”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译文】 不可能也。” 长万 时中,小人反之中廉也,小人而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国 子路问强。子日:“南方之 无忌惮也。” 为君子随时做到近中、恰当:小人之所以造背中庸,是国为小人 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 肆无忌禅,无所顾点。”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 鲜能久矣!” 孔子说:“中席大概是最高的您行了吧!普通人很少有能长久 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 子日:“道之不行也,我知 实行它的]” 氏,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乳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超 过了中庸的度,愚兵的人智力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不能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魏贤者过 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 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 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 不到。就像人们辱天郊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会出滋 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 也, 鲜能知味也” 味。 不变,强哉矫!
一 九 一 八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中 庸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 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 知。’驱而纳诸罟 陷阱之中, 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 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 失之矣。”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 又善于分析浅显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缺点,宣扬人家的好 处。两个方面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 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 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 时间也不能坚持。”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 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 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 “你是说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 用宽容温和的精神去教育人,对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 ‘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了 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 勇武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 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 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 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 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 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 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 不改,这才是真‘强’啊!”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 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 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 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 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 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 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 不 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 不变,强哉矫!” 敬入公门 长江万里 谦谦君子 ZHONGYONG 中 庸 书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 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 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 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 也。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 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 时中。小人反之中庸也,小人而 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 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 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 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 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 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 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 也是谨慎的。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 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 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普通人很少有能长久 实行它的!”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超 过了中庸的度,愚蠢的人智力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不能 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 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滋 味。”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 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译文】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 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 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 生长繁育了。 报德英华 中 庸 ZHONGYONG
增器雕平百复生机 【四书五经】大|学 虫麝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子日:“素隐行怪,后世有 孔子说:“迪求隐特的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后世也许会有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促 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 人来记遂他,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接照中 其外, 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 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特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 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 的。真正的君子遵中席之道,即使一生联默无闻不藏人知道也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 想。 处于富黄的炮位,就做富 子依乎中痛,通世不见知而不 不后梅,这只有圣人才能微得到。 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 童人应做的事:处于笺贱的状 悔,唯圣者能之,” 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 况,就做筑践人应做的事:处 【译文】 入而不自得焉。 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蔓然愚球,忽可以知道君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 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 【原文 子的遵:但它的最景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并不清楚的地方。香 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 做在患难之中应微的事。君子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 通男女茧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于的道:但它的景高深境界,即 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 君子特 悬,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 便是圣人也有微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 自得的。 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 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处,就能大得连整个天下都放不 处于上位。不数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册在上位的 下;君子说到“小”处,就能小得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 行险以徽幸,子日:“射有似乎 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 人。病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卷了。上不抱 ”善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面下面都清楚。君子 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怨天命,下不抱态别人。 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 的道,从普通男女开始,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与整个天地相通。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能而走险妾图茂得 也,人犹有所德,故君子语大, 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新一样,射不中靶子, 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 【译文】 应减到角己身上去找原因。 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 孔子说:“道并不远离人。加果有人实行道却远离他人,那就 不算是道了。 【译文】 0 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 “一个人做到忠怒,离道也就差不运了。什么叫忠怒呢?不愿 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 “凡事有准备就能成功,淡有淮备就会失败。讲话之前预先想 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忽不要施加给别人。 好,讲起话来就不会中断。办事之前预无想好,微起来就不会遗 察乎天地。 高士昆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 受提折。行动之前预先想好,行动起来就不会抱愧。实行道您之 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 前预先想好,实行起朵就不会行不通。 【原文】 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 “处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面的支持,克不能治理好民 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微 子日:“道不远人。人之为 众。要得到上面的支持 到;作为一个臣民应减对君 靠秋野面 【原文】 有方法:交朋友要讲信 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王微到的,我设有能够微到: 用,得不到明友的信任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 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 “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 就不会得到上面的信 不愿,亦勿施于人。 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 言前定则不给,事前定则不因 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 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也有方法:对父母要本 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 顺,不孝顺父母就得不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 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 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 到刷友的信任:孝顺父 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 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 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 母池有方法:要使白己 地方,不敢不越动自己努力: 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 诚实,如果不诚实,就不 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 会孝顺父母:使自己诚 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 就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 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 实也有方法:明白什么 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 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释的 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 是善,不明白什么是善 言,君子胡不糙慥尔!“ 君子怎么会不,志辱该实呢?” 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就不能使自己或实
二 一 二 0 【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 百代垂范 书 大 学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 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 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 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 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 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 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 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 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 去做应做的事,不生非分之 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 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 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 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 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 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 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 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 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 怨天命,下不抱怨别人。 所以,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 非分的东西。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射不中靶子, 应该到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原文】 “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 ,事前定则不困, 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 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 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 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 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 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 不 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译文】 “凡事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讲话之前预先想 好,讲起话来就不会中断。办事之前预先想好,做起来就不会遭 受挫折。行动之前预先想好,行动起来就不会抱愧。实行道德之 前预先想好,实行起来就不会行不通。 “处在下位的人,如果得不到上面的支持,就不能治理好民 众。要得到上面的支持 有方法:交朋友要讲信 用,得不到朋友的信任, 就不会得到上面的信 任;要得到朋友的信任 也有方法:对父母要孝 顺,不孝顺父母就得不 到朋友的信任;孝顺父 母也有方法:要使自己 诚实,如果不诚实,就不 会孝顺父母;使自己诚 实也有方法:明白什么 是善,不明白什么是善, 就不能使自己诚实。 君子论道 暮秋野游 君子侍宴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 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 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 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 悔,唯圣者能之。”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 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 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 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 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 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 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 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 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 言,君子胡不 尔!” 【译文】 孔子说:“追求隐僻的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后世也许会有 人来记述他,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 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 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 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远离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远离他人,那就 不算是道了。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不愿 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 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 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 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 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 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 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 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 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 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 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 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 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 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 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 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 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 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 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 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 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 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 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 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 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 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 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 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 普 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 即 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 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处,就能大得连整个天下都放不 下;君子说到“小”处,就能小得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 “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面下面都清楚。君子 的道,从普通男女开始,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与整个天地相通。 高士观瀑 ○ 中 庸 ZHONG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