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申论 自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将《申论》作为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以来申论考试便 引起广大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的特别关注。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论述、论证。“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 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 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 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 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 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 二考什么 由于《考试大纲》中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 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因而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知识 面逐步拓展,于是不少考生在面对《申论》考试给定资料答题时常常感到不知从何处落笔, 以致申论考试成绩成为考生必考科目中得分最低的。 三特点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很明确不容许出现偏差,试题的 客观性很强,不容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具有多样性 和答题具有规范性。所以一些考生很愿意采取“套路式”的写作,写作分成“几步走”,觉 得这样写起来很会得高分,孰不知阅卷人对“套路式”答题是非常反感的,因为考生在“生 搬硬套”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显得十分呆板,没有新意,如 果你的写作套路跟其他的人的写作套路相同或相近,这样“千人都一面,千篇都一律”,那 么你的文章就很难抓住阅卷人的眼晴,要想脱颖而出,得到高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一、申论材料的社会性 申论命题一定会涉及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这也是申论与其他种文体最大的区 别。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关注。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关系到大多人的利益,与许多人有关,无论从地域上 还是时间上,都具有普遍性。其表现为一般人都知道、听说过,或者关注过、经历过:看 似反映的是某一地区的问题,但决不是只有这个地区才有。如2009年的申论命题,主要是 围绕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稳定、粮食稳产这两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 来展开的,实际这是党和政府近年一直所要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2008年的申论命题,虽 然说的是云南怒江地区的水电开发,但反映的却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根本上 而言是说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其他年份的申论命题也是这样。因此,提醒广大考 生,必须在平时多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也包括一些社会热点。地域性强,关 注度低的内容一般不会成为申论的命题依据
一 什么是申论 自从 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将《申论》作为录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以来申论考试便 引起广大报考公务员的考生的特别关注。 “申论”一词的意思是申述、申辩、 论述、论证。“申论”一词,出自孔子所说的“申而 论之”。从字面来理解,“申”为引申、申述,“论”为议论、论证,“申论”则指针对特定话题提 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论述。 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最早出现于 2000 年中央国家机关 公务员录用考试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以及专家学者们的改进与完善,申论现已成为国家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一门基本科目,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 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 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 二 考什么 由于《考试大纲》中指出申论考试“主要测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 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因而出题角度灵活,涉及的知识 面逐步拓展,于是不少考生在面对《申论》考试给定资料答题时常常感到不知从何处落笔, 以致申论考试成绩成为考生必考科目中得分最低的。 三 特点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很明确不容许出现偏差,试题的 客观性很强,不容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具有多样性 和答题具有规范性。所以一些考生很愿意采取“套路式”的写作,写作分成“几步走”,觉 得这样写起来很会得高分,孰不知阅卷人对“套路式”答题是非常反感的,因为考生在“生 搬硬套”的过程中,就不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看法,使文章显得十分呆板,没有新意,如 果你的写作套路跟其他的人的写作套路相同或相近,这样“千人都一面,千篇都一律”,那 么你的文章就很难抓住阅卷人的眼睛,要想脱颖而出,得到高分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一、申论材料的社会性 申论命题一定会涉及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这也是申论与其他种文体最大的区 别。具体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普遍关注。材料所涉及的内容一般是关系到大多人的利益,与许多人有关,无论从地域上 还是时间上,都具有普遍性。其表现为一般人都知道、听说过, 或者关注过、经历过;看 似反映的是某一地区的问题,但决不是只有这个地区才有。如 2009 年的申论命题,主要是 围绕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稳定、粮食稳产这两个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 来展开的,实际这是党和政府近年一直所要着力解决的热点问题;2008 年的申论命题,虽 然说的是云南怒江地区 的水电开发,但反映的却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从根本上 而言是说如何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问题。其他年份的申论命题也是这样。因此,提醒广大考 生,必须在平时多了解社会上所发生的一些公共事件,也包括一些社会热点。地域性强,关 注度低的内容一般不会成为申论的命题依据
政府相关。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大多与政府有关。作为政府机关,其主要职责也就是解决 社会上所发生的公共问题。这就启发广大考生,在关注社会热点时,既要关注它所发生的 面是否广泛,更要看是否与政府有关,是否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如果该事件与政府无关,只 是涉及到企业或某一个别单位,原则上不会成为命题的给定材料。此外,从中央国家机关历 年的申论试题内容看,申论命题一般也不太可能涉及过多的意识形态问题或特别敏感的政治 问题。 两种选材。从近十年的申论真题来看,申论所涉及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问题或社会 现象。认真研究,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社会问题表现在给定材料的内容多是社会上人们不愿看到的各种报道,从总体上看, 整个给定材料主要在说明社会存在着那些不好的行为或事物,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是问题众 多,必须解决;如,2000年的印刷厂造成附近居民中风的所反映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问题,2001年的药物中含有使人中风的PPA成分的问题,2003年的安全生产事故问题,2004 年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2005年的“三农”问题等。 社会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现象是新出现的事物,所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 或者人们对此在认识上存在分歧,前者如2002年的网络问题,后者如2008年的怒江开发 问题、2009年的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等,这样的社会现象在给定材料的反映有好有坏,会存 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二是该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正在解决不愿看到的问题, 给定材料中反映了许多部门或人们的有益做法,反映了是人们对待某种现象的认识和采取 的行动。如2007年的申论,除了前两部分反映的是石家庄所面临的问题外,其他段落都是 各地在土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有益探索。 探讨申论内容的固定性目的在于给定的材料内容不同,所给出的作答要求必然不同,如 2000年、2001年、2003年、2005年、2006年主要反映的是社会问题,所以作答要求就是 提出对策:而2007年主要反映的是各地的做法,所以作答要求是对各地的做法进行评价和 说明目的、意义:2008年是难以定性的新事物,所以要求归纳两种不同的观点,并对不同 的作答回答有何启发。了解了申论内容的选材,就能把握申论的出题方向,从而把握自己答 题写作的方向。 内容多样。申论所给出的材料内容有单一方面的问题,也会出现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 单一方面的问题表现在申论的给定材料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围绕一个事件展 开的,如2001年的申论是围绕有关PPA的问题展开的,2002年的申论主要是围绕网络出 现所带来的影响展开的,2003年虽然材料较多,但反映的都是有关不同方面的安全生产事 故问题,这些都是单一问题的表现。 而多方面的问题,则有关联的内容和无关联的内容之分:关联的内容是指给定材料所 反映的问题虽然不属于同一个方面,但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因果,或包含。如2007 年的申论所涉及的问题相对就比较分散,前两段谈论是石家庄城市发展征用农民耕地问题, 但是后面四段谈论是各地如何综合利用土地的问题,包括企业和各省市,最后一段谈论是土 地利用管理的问题,看似有着关联,其实关联度不强,从作答要求就可以看出,往年所问的 试题,彼此段落之间只有联系起来才能回答,而这一年所问的试题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一个 段落或某几个段落:2008年申论材料的中更为明显,材料谈及怒江的资源和生态、修建水
政府相关。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大多与政府有关。作为政府机关,其主要职责也就是解决 社会上所发生的公共问题。这就启发广大考生,在关注社会热点 时,既要关注它所发生的 面是否广泛,更要看是否与政府有关,是否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如果该事件与政府无关,只 是涉及到企业或某一个别单位,原则上不会成为命题的给定材料。此外,从中央国家机关历 年的申论试题内容看,申论命题一般也不太可能涉及过多的意识形态问题或特别敏感的政治 问题。 两种选材。从近十年的申论真题来看,申论所涉及的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问题或社会 现象。认真研究,就会发现二者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社会问题表现在给定材料的内容多是社会上人们不愿看到的各种报道,从总体上看, 整个给定材料主要在说明社会存在着那些不好的行为或事物,在人们 心中留下的是问题众 多,必须解决;如,2000 年的印刷厂造成附近居民中风的所反映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问题,2001 年的药物中含有使人中风的 PPA 成分的问题,2003 年的安全生产事故问题,2004 年的城市交通拥挤问题,2005 年的“三农”问题等。 社会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现象是新出现的事物,所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 或者人们对此在认识上存在分歧,前者如 2002 年的网络问题, 后者如 2008 年的怒江开发 问题、2009 年的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等,这样的社会现象在给定材料的反映有好有坏,会存 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意见。二是该现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正在解决不愿看到的问题, 给定材料中反映了许多部门或人们的有益做法,反映了是人们对待某种现象的认识和采取 的行动。如 2007 年的 申论,除了前两部分反映的是石家庄所面临的问题外,其他段落都是 各地在土地综合利用方面的有益探索。 探讨申论内容的固定性目的在于给定的材料内容不同,所给出的作答要求必然不同,如 2000 年、2001 年、2003 年、2005 年、2006 年 主要反映的是社会问题,所以作答要求就是 提出对策;而 2007 年主要反映的是各地的做法,所以作答要求是对各地的做法进行评价和 说明目的、意义;2008 年是难以定性的新事物,所以要求归纳两种不同的观点,并对不同 的作答回答有何启发。了解了申论内容的选材,就能把握申论的出题方向,从而把握自己答 题写作 的方向。 内容多样。申论所给出的材料内容有单一方面的问题,也会出现包括几个方面的问题。 单一方面的问题表现在申论的给定材料只是一个方面的内容,或者是围绕一个事件展 开的,如 2001 年的申论是围绕有关 PPA 的问题展开的, 2002 年的申论主要是围绕网络出 现所带来的影响展开的,2003 年虽然材料较多,但反映的都是有关不同方面的安全生产事 故问题,这些都是单一问题的表现。 而多方面的问题,则有关联的内容和无关联的内容之分: 关联的内容是指给定材料所 反映的问题虽然不属于同一个方面,但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或因果,或包含。如 2007 年的申论所涉及的问题相对就 比较分散,前两段谈论是石家庄城市发展征用农民耕地问题, 但是后面四段谈论是各地如何综合利用土地的问题,包括企业和各省市,最后一段谈论是土 地利用管理的问题,看似有着关联,其实关联度不强,从作答要求就可以看出,往年所问的 试题,彼此段落之间只有联系起来才能回答,而这一年所问的试题只是针对其中的某 一个 段落或某几个段落;2008 年申论材料的中更为明显,材料谈及怒江的资源和生态、修建水
电站、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水利部门的答复意见等几个方面。此外,还有2009年的申论试 题。材料给所有考生的感觉是乱,其实则是两个社会问题: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稳定。这 两个问题看似没有关联,实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从总体上这些段落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无关联的内容是指给定材料之间不是一个方面或彼此之间没有关系。这种情况在国考 中还没有明显出现,但是在部分省市的考试中已经出现了这种形式,如山东省的申论给出 的内容中,就包含着几个不同的问题。提示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应适当注 意这方面的材料内容,做到有备无患。 二、申论要求的程序性 申论大纲中对材料内容理解和作答都给出了明确的程序性要求:阅读理解一一分析综合 提出方案一一书面表达。在此,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按照给定程序来作答。 首先,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申论给定材料少则一两千字,多则近万字,如果不认真阅读 给定材料,想找到出答案是不可能的。广大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作答,一定要拿出一定 的时间来阅读给定材料,从头到尾的阅读几遍,在把握了给定材料的内容后在作答,只有 这样才能为后面答题打下基础。 其次,学会分析综合。每段的内容包含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综合就 是通过阅读和分析找到那几个段落的意识是相同或相似的,哪几个段落的内容是不同的,分 析清楚这几个问题,就能很容易将整个给定材料的层次划分清楚,梳理出一个答题来龙去脉。 学习分析综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体的把握,也需要具体的区别。 再次,明确提出观点方案。申论给定材料所具有的上述特点,目的是引导广大考生学会 关注社会上所发生的问题或现象,并对这种问题或现象进行思考,提出个人观点或解决方 案,这同时也是申论所要考察的重要方面。同样,对于提出对策和方案的训练,考生可以依 照“对症下药”、“方面分析”、“环节分析”、“关键词提示”等方法练习。 最后,学会书面表达。通过阅读了解材料的内容,分析把握了材料的关系,提出了自己 的见解和对策方案,最后一定要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建议大家使用讲义中的方法多多练 习,经常写作,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流畅自如,取得好成绩。 三、申论目的的确定性 申论要考什么,目的是什么,如果无法得出正确的认识,就必然导致答题出现根本性 的错误。申论的给定材料具有社会性,就是让考生模拟假如你在公务员的工作中遇到了这 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是提前的测验,目的就是考查你是否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能 力,是否具有认清社会现象的能力,阅读和综合分析都是手段,只有要考生提出观点、思 路和方案才是最根本的,关键是对存在的问题有何认识?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想法是什 么?方案是怎样使材料中的问题得到解决,解决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这才是申论考查的 目的,即考生必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申论的核心,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定要了解申 论的根本就是对给定材料中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或方案。做到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申论的关 键
电站、国内外的典型案例、水利部门的答复意见等几个方面。此外,还有 2009 年的申论试 题。材料给所有考生的感觉是乱,其实则是两个社会问题: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稳定。这 两个问题看似没有关联,实则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难题,有着密不可分的 关系。从总体上这些段落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无关联的内容是指给定材料之间不是一个方面或彼此之间没有关系。这种情况在国考 中还没有明显出现,但是在部分省市的考试中已经出现了这种形式, 如山东省的申论给出 的内容中,就包含着几个不同的问题。提示广大考生,在平时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应适当注 意这方面的材料内容,做到有备无患。 二、申论要求的程序性 申论大纲中对材料内容理解和作答都给出了明确的程序性要求:阅读理解——分析综合 ——提出方案——书面表达。在此,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按照给定程序来作答。 首先,认真阅读给定材料。申论给定材料少则一两千字,多则近万字,如果不认真阅读 给定材料,想找到出答案是不可能的。广大考生拿到试卷后不要急于作答,一定要拿出一定 的时间来阅读给定材料,从头到尾的阅读几遍,在把握了给定材料的内容后在作答,只有 这样才能为后面答题打下基础。 其次,学会分析综合。每段的内容包含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综合就 是通过阅读和分析找到那几个段落的意识是相同或相似的,哪几个段落的内容是不同的,分 析清楚这几个问题,就能很容易将整个给定材料的层次划分清楚,梳理出一个答题来龙去脉。 学习分析综合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需要整体的把握,也需要具体的区别。 再次,明确提出观点方案。申论给定材料所具有的上述特点,目的是引导广大考生学会 关注社会上所发生的问题或现象,并对这种问题或现象进行思考, 提出个人观点或解决方 案,这同时也是申论所要考察的重要方面。同样,对于提出对策和方案的训练,考生可以依 照“对症下药”、“方面分析”、“环节分析”、 “关键词提示”等方法练习。 最后,学会书面表达。通过阅读了解材料的内容,分析把握了材料的关系,提出了自己 的见解和对策方案,最后一定要用合适的形式表现出来。建议大家使用讲义中的方法多多练 习,经常写作,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流畅自如,取得好成绩。 三、申论目的的确定性 申论要考什么,目的是什么,如果无法得出正确的认识,就必然导致答题出现根本性 的错误。申论的给定材料具有社会性,就是让考生模拟假如你在公务员的工作中遇到了这 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是提前的测验,目的就是考查你是否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能 力,是否具有认清社会现象的能力,阅读和综合分析都是手段,只有要考生提出观点、思 路和方案才是最根本的,关键是对存在的问题有何认识?思路就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想法是什 么?方案是怎样使材料中的问题得到解 决,解决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这才是申论考查的 目的,即考生必须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申论的核心,参加考试的考生一定要了解申 论的根本就是对给定材料中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或方案。做到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申论的关 键
四、申论载体的形式化 申论是围绕给定材料的写作,从写作形式上看是书面型的写作。书面形式与口语形式 是有区别的,这就启发考生应学会使用合适的词语、规范的句子、完整的段落和简洁的语 言来表达,不是抒情式、不是议论性而是陈述式、实用的表达形式,适当使用复句,学会条 理性分段或分层,这些都是申论在写作上必须符合形式化的要求,不符合形式化的内容决不 可能是申论所需要的。 四怎么考和怎么答 申论写作捷径:固定答题模式套写破解申论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 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 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 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 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 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 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 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 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 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 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 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 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 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 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 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 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 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
四、申论载体的形式化 申论是围绕给定材料的写作,从写作形式上看是书面型的写作。书面形式与口语形式 是有区别的,这就启发考生应学会使用合适的词语、规范的句子、完 整的段落和简洁的语 言来表达,不是抒情式、不是议论性而是陈述式、实用的表达形式,适当使用复句,学会条 理性分段或分层,这些都是申论在写作上必须符合形式化的要求,不符合形式化的内容决不 可能是申论所需要的。 四 怎么考和怎么答 申论写作捷径:固定答题模式套写破解申论 一、请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 字。弹性限度只能在 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 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 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 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 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 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 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 一篇关于主语+事件 1+事件 2+事件 3 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 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 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 1 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 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 1 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 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 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 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1、环节分析法。对于那些以纵式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阶段性为序或逻辑 上的逐层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如模拟试题(一)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 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 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这是按医药流通的四个环节来分析 的。 2、参与方分析法。一件事情可能有几方参与。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就各方的行为进
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10家苹果汁生产 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 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 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 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 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 9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 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 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 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 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 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 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 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 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 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 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转 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企业 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 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 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 的核心元素是"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 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 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
行分述答题。如模拟试题(六)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中国的 10 家苹果汁生产 企业应对美方反倾销起诉取得成功的案例。)成本低廉的中国的苹果汁进入美国市场,引起 美方不满,美方提出反倾销调查起诉。中方积极应诉,充分发挥有利因素,觅得了诉讼胜利, 保护了中方苹果汁生产企业的利益。”广大考生反映,这种方法最为简便易行。 3、链式分析法。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 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链式分析法。如模拟试题(七)的分述句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 9 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报道。 9 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 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类型分析法。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如模拟试题(九)的分述句就可概括为:“(这是一篇关于我国玩具市场的调查报告。)调查表明: 我国的玩具消费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意为孩子买更多的玩具。 但调查还表明,我国的成人玩具市场基本是一片空白,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专门生产成人 玩具的企业,存在着巨大的商机。玩具的开发和销售面向成人,是世界玩具有新热点。” 5、关键词分析法。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这时可以将 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这对于初学者 或心理素质差者有较大帮助。 二、用不超过 350 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 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 字。弹性限度只能在 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 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 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 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 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 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 " “C、加强……管理,(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 或单位"、 "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 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 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如模拟试题(二)中"撞了白撞" 的核心元素是 "人、车、路",那么解决方案就是 (1) 提高路人的安全意识,监督路人的行动。(要列举一些具体办法,如加强交通安全教 育,设置交通路口安全监督岗等)。 (2) 车主必须尊重路人生命,不能因为法律授权就任意作为,在可能避免的情况下要尽 量避免撞人事件发生
(3)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 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 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 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 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 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 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 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 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 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散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 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 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特,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 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 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 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 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 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 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 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 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 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 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 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 示内容和揭示主台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 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
(3) 路的问题主要靠政府解决,政府要多 修路,修好路。(也要列举一些具体方法,如拓宽主要街道,在交通要道架设天桥,修地 下通道,或封闭一些事故多发路口等) 4 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 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这种办法也是考生最易接 受的,考生平时可多演练此法。 5 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模拟试题(十四)中就是如何很好地解决新闻曝光案件。解决这个问题要从法律的、政府、 新闻的实际出发,可以从宏观的、微观的两个方面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 三、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 1200 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 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 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 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 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 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 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 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 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 不只是看到其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 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 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本次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 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 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 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 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 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 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 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关于 MBA 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针对 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
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 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 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 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 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 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 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 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 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 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 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 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 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 生。 在分析问题和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 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 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 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竞机关工 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 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 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五怎么得到分 四、申论文章的五个得分突破点 一、提纲或框架 审题、立意后不要马上动笔,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写出提纲。即理清思路,建构框架, 完成布局。这是最为关键的。考生成绩的高低在考场上能不能列一个写作提纲,我想各位要 考出好成绩要先写好一个提纲,提纲是筋骨,提纲是蓝图,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议 论文的提纲第一是标题,标题是龙的眼睛,必须有神,反映文章主题的紧扣中心,这是好 的标题。 好处是:心里有数,便于控制:快速成文:不跑题。 梳理思路,策划提纲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费时间的过程,但一定不能 省略,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提纲的内容(文章的框架) 1.标题 2.开头/总论点 3.分论点及其对应的材料/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4.论证结构 5.结尾 二、标题 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主题力求醒目、简练
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 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 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 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 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 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 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 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 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 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 分析问题 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 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 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 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 生。 在分析问题和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 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总之,考生应当明白,无论从阅卷 教师的具体情况还是机关工作作风采衡量,这种简洁快速的作文方式都是应当和值得提倡 的。 无论如何,文章的写作语言都要求不使用华丽的词藻或复杂的修饰语言。毕竟机关工 作作风要求稳重,不能表现出轻浮和幼稚来。要使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语言服从于和服务 于文章体裁。《申论》要求写作的文章,重在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便于阅读和接受,才能 切实担负起管理国家事务的作用来。 五 怎么得到分 四、申论文章的五个得分突破点 一、提纲或框架 审题、立意后不要马上动笔,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写出提纲。即理清思路,建构框架, 完成布局。这是最为关键的。考生成绩的高低在考场上能不能列一个写作提纲,我想各位要 考出好成绩要先写好一个提纲,提纲是筋骨,提纲是蓝图,提纲是写好文章的关键所在,议 论文的提纲第一是标题,标题是龙的眼睛,必须有神,反映文章主题的紧扣中心,这是好 的标题。 好处是:心里有数,便于控制;快速成文;不跑题。 梳理思路,策划提纲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也是一个比较费时间的过程,但一定不能 省略,有道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提纲的内容(文章的框架) 1.标题 2.开头/总论点 3.分论点及其对应的材料/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4.论证结构 5.结尾 二、标题 标题必须是中心论点,或者反映中心论点。主题力求醒目、简练
(1)回避总论点的万能标题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问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反思…现象 透视…现象 为…开“方”抓“药” 例:《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思考》、《对承德扶贫模式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 引资工作》 (2)表达总论点的题目 ①介词短语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②动宾式:动词+宾语 树立…观 开创…局面 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依法行政》、《多管齐下,切实维 护社会公正》 ③主谓式:主语+谓语 …的核心是… …的关键在于… 例:《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三、开头 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文章主题。文章的成败,判卷老师的 感受就是开头第一段的论点,最大的要求就是简单明快。 1开头的结构:一般有三层, 首先交代文章的事件提起,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这样 写非常自然具体。 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相当严峻。 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第一层事件,第二层主题,第三层影响或危害。第三层视情况而定。 一段也可,两段也可,最好是一段 2.开头常用的方法 叙开(最常用):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引出文章。 引言:名人名言,引出论点。 设问: 万能句式: 近年来/月前最近一段时间,XX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 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因,我们以为…迫在眉睫/应当提 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四、结尾 结尾关键是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给人回味。 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等等。 方法:三层
(1)回避总论点的万能标题 由……现象引发的思考 ……问题引发的思考 ……问题带来的启示 对……现象的反思 反思……现象 透视……现象 为……开“方”抓“药” 例:《由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思考》、《对承德扶贫模式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 引资工作》 (2)表达总论点的题目 ①介词短语式: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 ②动宾式:动词+宾语 树立……观 开创……局面 例:《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依法行政》、《多管齐下,切实维 护社会公正》 ③主谓式:主语+谓语 ……的核心是…… ……的关键在于…… 例:《利用外资的关键在于提高质量》、《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是经济工作的重点》 三、开头 最好是单刀直入,简单明快,开门见山,直接揭示文章主题。文章的成败,判卷老师的 感受就是开头第一段的论点,最大的要求就是简单明快。 1.开头的结构:一般有三层, 首先交代文章的事件提起,根据材料得到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发生了某某事件,这样 写非常自然具体。 第二层、揭示主题,由某问题看出相当严峻。 第三层、谈主题的影响或危害。 第一层事件,第二层主题,第三层影响或危害。第三层视情况而定。 一段也可,两段也可,最好是一段 2.开头常用的方法 叙开(最常用):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引出文章。 引言:名人名言,引出论点。 设问: 万能句式: 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XX 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 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针对以上导致……原因,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 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四、结尾 结尾关键是言简意赅情真意切,给人回味。 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等等。 方法:三层
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 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把第一段的话翻新,从反面来说也可以,不这样做的话怎么怎 么样,三两句话总结全文。 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感慨。 结尾的万能句式: 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 会和谐之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五)过渡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 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六 写作模式 申论写作基本模式 (转)供参考 第一节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 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 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时 间允许可以举2006年国家真题的例子)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 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 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 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 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 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 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 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
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 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把第一段的话翻新,从反面来说也可以,不这样做的话怎么怎 么样,三两句话总结全文。 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感慨。 结尾的万能句式: 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 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五)过渡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问 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 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 六 写作模式 申论写作基本模式 (转)供参考 第一节 阅读概括的基本套路 “三遍四步法” 读三遍文章,分四步完成概括主要内容的任务。 强调:阅读之前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要把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成是一个整体。 脑袋里要装着问题:这些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怎样?不同的材料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对段落标号,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词或关键句的问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么什么是关键呢?有几 个技巧: 1.首尾句原则:一般来说,写文章总是要讲究起承转合。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材料都是能 从首句或尾句中找到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这个原则,在申论写作中也需要大家注意。(时 间允许可以举 2006 年国家真题的例子) 2.关联词原则:这一条在言语理解中也非常好。比如,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 定是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一定是应该选的答案。再比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 情况比较多见。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然而、同时、于是、其实、还” 3.常见词原则: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 问题。因此,与此相关的常见词也是经常出现。只要我们认真反思和分析历年的真题,我们 就会发现,这些词出现的地方就是关键的地方。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这些词保持足够的敏 感性。我们既要有政治敏锐性,又要有材料的敏锐性。 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等 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看出、告诉、据某某讲、据报道、初步推断、分析、强调、 指出、认为等等。 第二步:总结段落大意。 这个工作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需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和关联性原则。我们没有必要对每 一段材料的段落大意都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整体性的把握, 对其进行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原因”、“措施”等等。这样做,既准确
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 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 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 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 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 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 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 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 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67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 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二节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申论考试不但 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 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 进行的。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根据矛盾特殊性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 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 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 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己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
又节约时间。 第三步:分门别类 这一步很重要,千万不敢小觑。要按照问题表现、问题原因、问题对策三大类将材料 进行划分。这个分类的过程也是我们整理思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整个材料有 个总体的把握。 分类原则 横向: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问题的原因:政治原因、经济 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 纵向:问题的表现/原因/措施: 多层次的分门别类 第四步:概括主要内容。 这里又一个八股模式,或称万能模式,简称四句话。 1.材料反映了……问题/反映的主要问题是……/说明了一个重要现象: 2.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这个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 3.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主要是以下问题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个 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何以如此呢?/原因何在?(注意设问句的使用) 4.党和政府/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克服这些问题:/对这些问题 的防治应该是多方面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度发生。(大多数时侯没有这 一部分) 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这一部分就不会失分太多。要按照这个模式,尽可能的把关 键词写进概括当中,即使逻辑性差也不太要紧,这一部分完全是按点给分。一般有十个左 右的要点,根据阅卷的经验,能找到 6-7 个要点已经是很不错了。因此,一定要在有限的字 数内多写关键词,而不是在组织文字上浪费时间。 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第二节 提出对策的基本套路 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对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申论考试考察的重点。申论考试不但 要考察考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问题、文字表达、文体运用的能力,更重视考察考生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后者 主要在提出对策的环节中体现出来。 提出对策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要想提出正确的对策,决策的过程就要严格按照程序 进行的。从理论上来说,决策程序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步,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步,收集尽可能完备的资料与信息,为制定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 第三步,依据尽可能完备与可靠的信息,对发展的趋势变化做出准确的预测; 第四步,拟定各种可行的备选方案; 第五步,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与不可行性评价; 第六步,从各种备选方案中选出最优方案。 第一步 根据矛盾特殊性 找出问题根源 依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通过分析特定事实的现状,主要是分析其存在的负面问题,在 此基础上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这是提出正确对策的前提和关键。更清楚地说,这里 面实际上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要根据材料找到特定社会现象表现出来的消极负面影响。这部分工作实际上在 前面阅读材料和概括主要内容时已经完成。 其次,根据对这种消极负面影响的分析,找到其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