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0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KB 文档页数:65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4.5KB 文档页数:52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 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 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 科之间的桥梁课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9.5KB 文档页数:2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 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 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 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病 案分析、课堂讨论等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6KB 文档页数:67
(1)五行学说的哲学含义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内涵、特性及生克规 律,并以五行特性为依据归类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 象,并以生克规律来阐释各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古 代哲学理论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4MB 文档页数:68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五章 经络 第六章 病因 第七章 发病 第八章 病机 第九章 防治原则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KB 文档页数:36
1.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至东 汉末随着《黄帝内经》、《难经》、《神农 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典籍的相继问 世,全面总结了古代医学、药物学知识的基 础上确立的。其后,经历代医家的反复实践 与检验,而得以充实提高。 中医理论体系包括阴阳五行、五运六气 藏象经络、精神气血津液、病因病机、四 诊八纲、四气五味等一系列理论与学说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5KB 文档页数: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共有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其对应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医家中被称为“脾胃学派”代表的是: A.刘完素 B.李果 C.朱震亨 D.李中梓 E.张从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5KB 文档页数:53
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45KB 文档页数:27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 四、五脏、六腑与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47KB 文档页数:40
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通过本课程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根据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及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少见病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肛门直肠疾病——包括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脱肛﹑息肉痔、锁肛痔等; 古代文献中统称痔疮﹑痔瘘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0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