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5,文件大小:129.5KB,团购合买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 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 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 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病 案分析、课堂讨论等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 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 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 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病 案分析、课堂讨论等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 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使用说明 1本大纲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学各专业、针推学专业、护理学专 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2附篇所录原文,仅供教师在讲授时引用和学生自学的参考。 3本课程按90学时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 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 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 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病 案分析、课堂讨论等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 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使用说明: 1.本大纲主要应用于本科中医学各专业、针推学专业、护理学专 业、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2.附篇所录原文,仅供教师在讲授时引用和学生自学的参考。 3.本课程按 90 学时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 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 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思 维过程与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绪 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 ,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 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 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 : 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概念、思 维过程与关系;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建议6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占4学 时,其他2学时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精的基本概念 2.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 存在形式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建议 6 学时。其中,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占 4 学 时,其他 2 学时。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 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 熟悉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4. 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 。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精气学说 一、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1.精的基本概念。 2.气的基本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1.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 存在形式。 2.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及其形式;气化的概念与形式

3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 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在 整体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概念的源流。 2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 对性和绝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2阴阳互根互用:包括阴阳相互依存,互生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升降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乂;互藏的概 念与意义 4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飛式 5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 6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后 及维系机制。概括叙述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精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 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4.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中医学精气生命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在 整体观念形成中的作用。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 1.阴阳的基本概念:包括阴阳概念的源流。 2.事物的阴阳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划分;事物阴阳属性的相 对性和绝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对立制约:包括阴阳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2.阴阳互根互用:包括阴阳相互依存,互生互用。 3.阴阳交感与互藏:升降交感的概念、机理和意义;互藏的概 念与意义。 4.阴阳消长:阴阳消长的概念与形式。 5.阴阳转化:阴阳转化的概念、机理与形式。 6.阴阳自和与平衡:阴阳自和的概念及意义;阴阳平衡的概念 及维系机制。概括叙述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以阴阳学说中的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简要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中药的性能。 第三节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 1.五行的基本概念:包括五行概念的源流。 2.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日从革;水 日润下。 3.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的依据、方法和结果(构成五行 系统)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各自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与所 不胜关系 2.五行制化和胜复:各自的概念、规律和意义。 3五行相乘与相侮:各自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4.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简要叙述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阐释人体五脏的生理 特性,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阐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 的应用 第四节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概说(不列标题)叙述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导出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

以阴阳学说中的阴阳运动规律和形式简要说明人体的形态结构、生 理功能、病理变化、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中药的性能。 第三节 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 1. 五行的基本概念:包括五行概念的源流。 2. 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 曰润下。 3. 事物和现象的五行归类:归类的依据、方法和结果(构成五行 系统)。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1.五行相生与相克:各自的概念、次序;母子关系及所胜与所 不胜关系。 2.五行制化和胜复:各自的概念、规律和意义。 3.五行相乘与相侮:各自的概念、次序、形成原因和相互关系。 4.五行的母子相及:母病及子;子病及母。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简要叙述五行学说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在阐释人体五脏的生理 特性,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和病理影响,阐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 的应用。 第四节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概说(不列标题):叙述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之间的关系,导出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特点

注重宏观观察 注重整体研究。 三、擅长哲学思维。 四、强调功能联系。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图表、录象片等。建议12学时,其中精气学说2 学时,阴阳学说5学时,五行学说4学时,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1 第二章藏象 【目的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及 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4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熟悉五脏的生理功能异常的常见病理反映;熟悉五脏的生理 特性,及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6.熟悉六腑的常见病理反映。 7.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8.了解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9.了解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一、注重宏观观察。 二、注重整体研究。 三、擅长哲学思维。 四、强调功能联系。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辅以图表、录象片等。建议 12 学时,其中精气学说 2 学时,阴阳学说 5 学时,五行学说 4 学时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1 学时。 第二章 藏象 【目的要求】 1.掌握藏象的基本概念,脏、腑及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及 生理特点,五脏精气阴阳的概念。 2.掌握五脏的生理功能。 3.掌握六腑的生理功能。 4.掌握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5.熟悉五脏的生理功能异常的常见病理反映;熟悉五脏的生理 特性,及五脏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6.熟悉六腑的常见病理反映。 7.了解藏象学说的形成和特点。 8.了解脑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9.了解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藏象学说概论 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 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四、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垬同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节五 脏 心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2生理特性:为阳脏,主通明。 3心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附:心包。 二、肺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朝百脉,主 治节 2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主宣发肃降。 3肺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三、脾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藏象学说概论 一、藏象的基本概念。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五脏 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四、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的共同生理功能和生理特点。 五、五脏精气阴阳理论体系概述。 第二节 五 脏 一、心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2.生理特性:为阳脏,主通明。 3.心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附:心包。 二、肺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朝百脉,主 治节 。 2.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主宣发肃降。 3.肺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三、脾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2生理特性:主升举;喜燥恶湿。 3脾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肝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2生理特性:肝为刚脏;主升发 3肝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五、肾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 2生理特性:主蛰藏. 3肾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附:命门 第三节六 腑 概说(不列标题)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七冲门的部位和作用。 胆:形态部位;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奇恒之腑之 胃:形态部位;生理功能:受纳腐熟;生理特性:宜降则 和;胃气的概念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2.生理特性:主升举;喜燥恶湿。 3.脾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四、肝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2.生理特性:肝为刚脏;主升发。 3.肝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 五、肾 概说(不列标题):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与特性概述。 1.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 气。 2.生理特性:主蛰藏。 3.肾与形、窍、志、液、时的联系。 附:命门 第三节 六 腑 概说(不列标题):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七冲门的部位和作用。 一、胆 : 形态部位;生理功能:贮藏和排泄胆汁;奇恒之腑之 一。 二、胃 : 形态部位;生理功能:受纳腐熟;生理特性:宜降则 和;胃气的概念

小肠:形态部位;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四、大肠: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主津。 五、膀胱:形态部位;生理功能:贮尿排尿 六、三焦: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 第四节奇恒之腑 本节只介绍脑及女子胞,其他如脉、骨、髓、胆已经在五脏 六腑相关内容中讨论过。 脑:为髓海,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二、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 系 附:精室。 第五节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案分析和讨论。建议共安排23学时。其 中概说2学时,五脏13学时,六腑3学时,奇恒之腑1学时,脏腑关 系3学

三、小肠 : 形态部位;生理功能: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主液。 四、大肠 : 形态部位;生理功能:传化糟粕,主津。 五、膀胱 : 形态部位;生理功能:贮尿排尿。 六、三焦 : 六腑三焦;部位三焦;辨证三焦。 第四节 奇恒之腑 本节只介绍脑及女子胞,其他如脉、骨、髓、胆已经在五脏、 六腑相关内容中讨论过。 一、脑:为髓海,主宰生命活动;主精神意识;主感觉运动。 脑与脏腑精气的关系。 二、女子胞:主持月经;孕育胎儿。女子胞与脏腑、经脉的关 系。 附:精室。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四、五脏与奇恒之腑之间的关系 。 【课时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病案分析和讨论。建议共安排 23 学时。其 中概说 2 学时,五脏 13 学时,六腑 3 学时,奇恒之腑 1 学时,脏腑关 系 3 学时

第三章精气血津液神 【目的要求】 1.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2.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3.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4.掌握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5.熟悉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6.了解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7.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其他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 精的基本概念(指人体之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 二、精的代谢: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精的功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作用。 四、精的分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脏腑之精与生殖之精; 各精的构成和基本功能。 第二节气 气的基本概念指人体之气:无形而运行不息,具有很强活 力的极精微物质。 气的生成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目的要求】 1. 掌握气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及其分类。 2. 掌握血的基本概念、生成、运行和功能。 3. 掌握津液的基本概念、代谢和功能。 4. 掌握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5. 熟悉精的基本概念、分类、代谢及功能 6. 了解神的基本概念、生成和作用。 7. 了解精气血津液神之间其他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精 一、精的基本概念(指人体之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 动的最基本物质,是藏于脏腑中的液态精华物质。 二、精的代谢:精的生成、贮藏与施泄。 三、精的功能:濡养、化血、化气、化神等作用。 四、精的分类: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脏腑之精与生殖之精; 各精的构成和基本功能。 第二节 气 一、气的基本概念(指人体之气):无形而运行不息,具有很强活 力的极精微物质。 二、气的生成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