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3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0.91KB 文档页数:5
用循环伏安法和卷积技术研究了LiF-NaF低共熔体中,以KBF4形式加入的B (Ⅲ)在铂电极上阴极还原机理.结果表明,B (Ⅲ)的电化学还原为简单的三电子一步反应,阴极过程在所研究的扫描速度下接近于可逆过程,且受扩散控制,硼在铂电极上形成可溶性产物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MB 文档页数:100
§1-1 热力系统 Thermodynamic system §1-2 状态和状态参数 State and state properties §1-3 基本状态参数 §1-4 平衡状态 Equilibrium state §1-5 状态方程、坐标图 §1-6 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1-7 功量 Work §1-8 热量与熵 Heat and Entropy §1-9 热力循环 Cycle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38
实训一: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自锁控制 实训二: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 实训三:三相交流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串联三相对称电阻启动控制. 实训四: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实训五: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控制 实训六:两地控制 实训七:顺序控制 实训八:双速笼型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 实训九: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 实训十: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反接制动控制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73.5KB 文档页数:37
3.7 卡诺循环 (Carnot cycle) 3.8 致冷循环 4.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3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意义 4.4 热力学概率与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5 玻耳兹曼熵公式与熵(entropy)增加原理 4.6 可逆过程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373.5KB 文档页数:37
3.7 卡诺循环 (Carnot cycle) 3.8 致冷循环 4.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1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3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微观意义 4.4 热力学概率与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4.5 玻耳兹曼熵公式与熵(entropy)增加原理 4.6 可逆过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9KB 文档页数:6
以过渡金属硫酸盐、氢氧化钠、氨水为原料,通过连续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i1.17Ni0.33Mn0.5O2。对其进行了包括微观形貌、宏观形貌、晶体结构、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表征,研究了前驱体烘干温度对于粒度较小前驱体的宏观形貌及锂化后正极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烘干温度较高的前驱体在烘干后出现了明显了宏观烧结现象,锂化并涂布后出现了明显的颗粒;烘干温度较低的前驱体在烘干后并未出现宏观烧结现象,锂化并涂布后未出现明显的颗粒。在电化学性能方面,前驱体烘干温度较高的正极材料在经历50个循环后,可逆比容量只剩下85%,下降比较明显;前驱体烘干温度较低的正极材料在经历了50个循环后,可逆比容量未出现明显下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11
以我国资源丰富的低成本优质无烟煤为原料,经过2800 ℃高温纯化、石墨化处理,制备出锂电池用负极材料,用相同手段处理商业化石墨的前体石油焦与石墨化无烟煤作对比。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Roman)和氮吸附?解吸等手段对无烟煤基负极材料进行微观结构的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GCD),循环伏安(CV)表征其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无烟煤基石墨化负极材料的石墨化度可达95.44%,比表面积为1.1319 m2·g?1,石墨片层结构平整光滑。该石墨化无烟煤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首次库伦效率为87%,在0.1C的电流密度下具有345.3 mA·h·g?1的可逆容量,且在高倍率下该材料比石墨化石油焦材料显现出更好储锂性能,这归功于石墨化无烟煤较为规则高度有序的表面结构。在不同倍率循环后电流密度恢复到0.1C时容量基本无衰减,100圈循环后可逆容量保持率高达93.8%,基本与石墨化石油焦负极相当,拥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无烟煤基石墨在容量、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上基本接近甚至超过石墨化石油焦。本研究表明,采用优质无烟煤作为原料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商业前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46.83KB 文档页数:8
通过简单的水热反应原位合成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S2微米球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的介孔材料(C-S-FeS2@ MWCNT).FeS2微米球表面由纳米片状颗粒堆叠形成的厚度为~350 nm壳层, 以及以化学键的形式吸附在微球表面的碳纳米管共同构成了材料保护层.保护层具有丰富的官能团和大量的孔隙结构, 保证了锂离子扩散通道, 并有效抑制了体积膨胀.C-S-FeS2@ MWCNT在200 mA·g-1的电流密度下, 250次循环可逆容量达到638 mA·h·g-1, 倍率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 为过渡金属硫化物电极材料的微米化设计和体积能量密度的提升提供了可能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69MB 文档页数:442
§2.1 引言 §2.2 自发过程的特点 §2.3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2.4 卡诺循环 §2.5 可逆循环的热温商—“熵”的引出 §2.6 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 §2.7 过程方向性的判断 §2.8 熵变的计算 §2.9 熵的物理意义 §2.10 功函和自由能 §2.11用F和G判断过程的方向性 §2.12 平衡的条件 §2.13 热力学函数间的重要关系式 §2.14 △G的计算 §2.15 单组分体系两相平衡——Clausius-Clapayron方程 §2.16 多组分单相体系的热力学——偏摩尔量 §2.17 化学位(势) §2.18 热力学第三定律—规定熵的计算 §2.19 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述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4.37MB 文档页数:127
§2.1 自发过程的共同特征 §2.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2.3 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 §2.4 熵的概念 1.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及熵的引出 2.不可逆过程的热温商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Clausius不等式 §2.5 熵变的计算及其应用 1.定温过程的熵变 2.定压或定容变温过程的熵变 3.相变化的熵变 §2.6 熵的物理意义及规定熵的计算 1.宏观状态和微观状态 2.熵是系统混乱度的度量 3.热力学第三定律及规定熵的计算 §2.7 Helmholtz函数和Gibbs函数 §2.8 热力学函数的一些重要关系式 1. 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2. 热力学基本公式 3. Maxwell关系式 §2.9 △G的计算 1. 简单状态变化的定温过程的△G 2. 物质发生相变过程的△G 3. 化学反应的△G 4. △G随温度T的变化——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2.10 非平衡态热力学简介 1. 熵产生和熵流 2. 熵产生公式 3. 最小熵产生原理和耗散结构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34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