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MB 文档页数:432
第二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 在亚历山大里亚哲学之前的这第二个时期里,我们要 考察独断主义和怀疑主义。独断主义分为斯多葛和伊璧鸠鲁 两派哲学;第三派是怀疑主义,和前两派有其一致之处而又 与它们不同。我们省略不谈亚里士多德的门徒及逍遥派哲学 的传播,虽然象德奥弗拉斯特、斯特拉陀这些有名的人物也 都不讲了。这派哲学对于我们不复有什么兴趣,而且后来也 大半变成了一种通俗的哲学;这也是因为这种本来是思辨的 哲学必然要在最大的范围内与现实相结合。柏拉图的承继者 学园派,我们将和怀疑主义在一起讨论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1KB 文档页数:2
第一章 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 第二章 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第四章 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KB 文档页数:2
绪论: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指导作用 哲学与自然科学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即哲学是一自然科学为基础哲学对自然科学有指导作用。 要点从三个方面去回答 1首先解释一下指导”一词的含义根据 2哲学指导作用的领域 3哲学发挥作用的途径或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5.5KB 文档页数:46
第一章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思维方法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原因和结果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四、内容和形式 五、现象和本质 第四节 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一、归纳和演绎 二、分析和综合 三、抽象和具体 四、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第四章 认识的基础、本质和过程 第一节 认识的基础和本质 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 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四、反映是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建构过程 第二节 认识的辨证发展过程 一、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二、认识辨证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四、认识论和思想路线的统一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 一、 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和谬误的辨证关系 四、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认识的价值性问题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第一节 社会的实践本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实践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三、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更新机制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 一、生产力的构成及特点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经济结构和阶级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 一、社会政治结构及核心 二、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三、国家的职能和形式 四、国家的类型和消亡 第四节 社会的意识结构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的构成 三、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 四、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第六章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历史主体的能动性 第一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及其基本内容 第二节、历史主体的能动性及其社会作用 第三节 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与历史主体能动性的关系 四、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进步过程 第二节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由解放过程 第三节 共产主义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9.5KB 文档页数:12
本章概述 新康德主义继承和发展康德的“哥白尼变更”学说,旨在超越以二元分 立和理性独断为特征的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他们或用生理学的新发展 来证明康德的“哥白尼变更理论;或把客体当做主要对象,从对数学的 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发挥康德的先验逻辑学说,致力于发现各门科学的 般的逻辑结构或形式,强调纯粹思维对知识的形式和内容的创造;或把 先验主体本身当做主要研究对象,从对主体的研究出发来研究客体及其 与主体的关系,发挥康德的先验心理学,把先验主体对于对象的评价当 做统一全部哲学的基础和解决全部哲学问题的标准,把对文化历史事件 的评价当做哲学的主要内容。新康德主义在哲学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承 前启后的作用,20世纪很多著名的哲学家都曾一度是新康德主义者,或出 自新康德主义门下。本章主要介绍新康德主义的概况及其主要流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76.5KB 文档页数:16
1、技术能否成为哲学的研究对象? 质疑1:技术哲学 —— 技术与哲学 质疑2:技术领域存在值得研究的哲学问题吗? 问题转换1:哲学与技术的关系? 问题转换2:哲学研究的问题、特点、内容是什么?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49KB 文档页数:94
古希腊哲学源于惊异和静观。前苏格拉底哲学以自然的本源为研究的对象,以自然哲学或者宇宙论为特色,由此产生了“一与多”、“变与不变”的纠结。巴门尼德意识到自然哲学的缺陷,将研究的对象转到作为惟一、不变的思维对象——“存在”。循此本体论的思路,苏格拉底将问题集中在本质定义上,促成了柏拉图理念论的建立,但柏拉图碰到了理念与事物的分离难题,引发了一般与个别的矛盾。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试图将自然哲学与本体论结合起来,化解一般与个别的冲突,但由于知识论的缺失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匮乏,旧题未解,又添新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2.5KB 文档页数:15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听课与讨论领会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与作为人类知识基础与文明基础之批判的双重特征;了解哲学问题的根源、性质与领域;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历史观与文化观等)及其旨趣、特征;了解西方哲学史上的几次重大转折;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为在其他哲学专业课程中的学习与探索准备好必要的认识水平与学理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1KB 文档页数:9
本章概述 后现代主义揭露和批判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缺陷和矛盾,但并未超 越现代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因此超越后现代主义而为当代西方哲学的 发展探索一条新的道路乃是当务之急。本章主要介绍利奥塔和罗蒂的后 现代主义思想观点、后现代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以及当前西方 哲学发展的主要倾向和未来走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2MB 文档页数:613
本书是一部全面地、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著作。作者以理论和实际的统一、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为指导,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各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重要著作和基本思想,作了深刻的论述。既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反映了各个时期的理论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特点;既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又注重它和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全书分为十六章,每章之末有“简短的结论”,并附以“阅读书目”和“思考题”。它是高校教材,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人门读物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