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19)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1.51KB 文档页数:18
六油料作物病害 油料作物主要包括油菜,芝麻、大豆、花生和向日葵等。其中油菜、芝麻在长江流域和 黄淮流域各省广泛种植,大豆、花生、向日葵在北方在栽培较普遍。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 霜霉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大豆胞囊线虫、疫霉根腐病、病毒病和霜霉病在大豆上危害较严 重;芝麻茎点枯病、枯萎病和疫病是芝麻上的严重病害;茎腐病、叶斑病、网斑病、青枯病 和根结线虫病在花生上危害较大;菌核病、锈病、霜霉病和列当等是向日葵上分布较广,危 害较大的病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01KB 文档页数:2
麦类作物主要包括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我国以小麦为主,播种面积和 产量仅次于水稻,居第二位。由于小麦在我国分布很广,华北、西北、东北和长 江流域均有种植,各地病害种类有所不同。全世界记载的小麦病害有200多种, 我国发生较重的有20多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81.01KB 文档页数:5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各主要产麦国均有分布。我国1927年首先发现于江 苏省,后逐渐在西南各省和部分沿海地区发生,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矮杆小麦品种的推 广和水肥条件的改善,发病面积和范围不断扩大,并向北方麦区蔓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9.01KB 文档页数:4
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 成叶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 更大。种子带病率高,可降低发芽率,引起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80.01KB 文档页数:4
小麦叶锈病是禾谷类锈病中分布最广、发生最普遍的一种小麦病害,全世界小麦种植区, 包括北美、欧洲、亚洲、澳洲、非洲等的许多国家都有发生。中国小麦叶锈病以西南和长江 流域一带发生较重,华北和东北部分麦区也较重。华北冬麦区1969、1973、1975和1979 年叶锈病大流行,东北春麦区1971、1973、1975和1980年中度流行,均造成相当大的经济 损失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1.51KB 文档页数:2
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是一种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叶部病害。1925年最早发现 于美国伊利诺斯州,20世纪70年代由于免耕法或少耕法的广泛应用,土表玉米残留物增多 导致该病严重发生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2.51KB 文档页数:5
玉米茎基腐病又称茎腐病或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其中美国发生普遍,危害 严重。我国该病在20世纪20年代即有发生,60年代后由于主推的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茎基 腐病多数抗性不强,因此很快成为玉米上亟待解决的重要病害问题。目前在我国广西、浙江 湖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等18省(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109%20%,严 重年份达20%~30%,个别地区高达50%60%,减产25%,重者甚至绝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47.51KB 文档页数:3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又称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过去一直危害很轻。20世纪80年 代中后期,以黄早4为亲本玉米杂交种的扩大种植,该病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河北、河南、 山东、山西、辽宁、吉林、北京、天津等玉米主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01KB 文档页数:1
薯类作物包括甘薯和马铃薯。全世界已报道甘薯病害50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种。发 生普遍而危害较重的有: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甘薯瘟、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软腐病等。 甘薯黑斑病于1937年从日本传入我国东北后,逐渐自北向南蔓延,在甘薯生产上造成巨大 损失。甘薯瘟于1940年在我国广东信宜县首次发现,随后在我国南方的一些省(区)传播 危害。甘薯根腐病是我国在20世纪加年代新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曾在黄淮海、长江中 下游一些地区猖獗危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12.51KB 文档页数:4
甘薯黑斑病又称甘薯黑疤病,世界各甘薯产区均有发生。1890年首先发现于美国,1905 年传入日本,1937年由日本鹿儿岛传入我国辽宁省盖县。随后,该病逐渐由北向南蔓延危 害,已成为我国甘薯产区危害普遍而严重的病害之一
首页上页282930313233343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1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