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0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00.5KB 文档页数:6
一、热学研究对象及内容 1.对象:热现象:物质中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 热运动:物体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它们处于永恒的无规则的运动之 中,这种无规则运动的总体称为热运动。在热学中,称研究对象为热力学系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69MB 文档页数:107
第一节 分子手性与旋光性 Molecular Chirality: Enantiomers 第二节 对称性、手性、手性碳与构型标记 ❖对称性与手性 ❖手性碳与分子手性 ❖手性、对称性与旋光性 ❖构型标记 ◼ 绝对构型 ◼ 相对构型 第三节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第四节 光活性物质的性质与旋光性的测定 1. 旋光异构体的物性比较 2. 旋光性的测定 第五节 反应中的立体化学与手性化合物制备 ❖反应中的立体化学 ◼加成反应 ◼亲核取代 ◼消除反应 ❖手性化合物制备 第六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MB 文档页数:139
化学键: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力 • 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 Lewis结构,VB理论、杂化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MO理论、晶格能计算,离子极化、能带论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性质 • 键长、键角、键极、键能 弱相互作用: • 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化学的核心 • 晶体结构:密堆积、晶系性质、常见晶体结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81MB 文档页数:63
标记抗体技术是在抗体球蛋白分子上,连接 某一个特定的、容易检测的分子或原子(标记物 ),利用标记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结合的特性,通 过标记物的检测,从而确定抗原的存在部位。标 记抗体技术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有荧光抗体、酶 标记抗体和同位素标记抗体等。前二者主要用于 抗原定位,而后者不仅可用于定性、定量,还可 用于定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86
第一节 平面偏振光及比旋光度 第二节 分子的对称性和手性 第三节 含一个手性碳的化合物 第四节 含两个手性碳的化合物 第五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第八节 不对称合成 第六节 取代环烷烃的立体异构 第七节 不含手性碳原子的手性分子 1.有手性中心的旋光异构体 2.有手性轴的旋光异构体 3.有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一 外消旋化 二 差向异构化 三 外消旋体的拆分 四 不对称合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4.5KB 文档页数:39
基因组是相对稳定的,基因组中的序列通常处于恒定的位置。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构建遗传图谱(genetic map)来鉴定已知基因的基因座。在分子水平上,每个个体基因组之间的差异主要由重组引起,但转座元件(transposable element)或转座子(transposons)的存在也可以造成基因组的改变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2.5KB 文档页数:6
1目的要求 (1)运用HMO程序计算若干平面共轭分子的电子结构。 (2)通过HMO程序的具体运算,加强对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分子轨道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19MB 文档页数:46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一)免疫器官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2、周围免疫器官:淋巴结、脾和其他淋巴组织 (二)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抗原提呈细胞、各种粒细胞 (三)免疫分子 抗体、补体系统各分子、免疫活性因子 二、免疫系统的作用 (一)免疫防御 识别和清除侵入机体的微生物、异体细胞或大分子物质(抗原) (二)免疫稳定 清除体内多种衰老和被破坏、损伤的细胞 (三)免疫监视 监护机体内部的稳定性,清除表面抗原发生变化的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3KB 文档页数:2
第 1 次:绪论(1 学时),1.2 结构术语,1.3 构型 重点兼难点:构型序列 第 2 次:1.4 分子链构造,1.5 凝聚态结构,1.6 平均分子量(数均分子量部分) 重点:结晶聚合物及无定形聚合物的两个特征温度 第 3 次:1.6 平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到结束),1.7 分子量分布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0.5KB 文档页数:16
10.1 概述 烃化指的是在有机分子中的碳硅氮磷氧和硫等原子上引入烃基的总称。本章只讨论N-烃化、O-烃化和C-烃化。 10.2 N-烃化 有机分子中氨基上氢原子被烃基取代的反应叫N-烃化。 1)用醇类的N-烷化 醇类是弱烷化剂,芳胺的碱性也较弱,要求相当高的反应温度。 液相高压N-烷化一般用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等。 气固相接触催化N-烷化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筛选
首页上页333435363738394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01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