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0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8MB 文档页数:70
第一节 食物中毒概述 一 食物中毒 二 食物中毒的特点 三 常见食物中毒类型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二 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三 条件性致病菌食物中毒 变形杆菌食物中毒 魏氏杆菌食物中毒 四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五 蜡状芽孢杆菌食物中毒 六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第三节 真菌性食物中毒 一 毒蘑菇中毒 二 霉菌性食物中毒 第四节 微生物引起的人畜共患病 一 炭疽病 二 布氏杆菌病 三 结核病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4KB 文档页数:2
水质一铝的测定一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铝是自然界中的常量元素,正常人每天摄入量为10~100mg,由于铝的盐类不易被肠壁吸 收,所以在人体内含量不高。铝的毒性不大过去曾列为无毒的微量元素并能拮抗铅的毒害 作用。后经研究表明,过量摄入铝能干扰磷的代谢,对胃蛋白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且对中 枢神经有不良影响。因此,对洁净水中铝的含量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控制值为0.2mg/L, 日本的目标值为0.2mgL,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暂定为0.05~0.2mg/L 天然水中铝的含量变化幅度较大,一般为每升几毫克到零点几毫克范围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75MB 文档页数:33
第一节 病毒 第二节 亚病毒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8MB 文档页数:36
一、登革病毒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三、森林脑炎病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MB 文档页数:94
实验一 细菌的染色检查法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三 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四 动物实验技术 实验五 细菌致病作用的测定 实验六 外界因子对细菌的作用 实验七 细菌的变异和药物的抗菌试验 实验八 细菌血清学试验 实验九 血液、骨髓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 脓液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一 粪便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二 尿液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三 结核病人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四 细菌感染后血清中抗体测定 实验十五 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十六 病毒组织培养及病毒对细胞致病作用的观察 实验十七 病毒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和蚀斑分析 实验十八 病毒感染后血清抗体测定 实验十九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实验二十 细菌耐药基因的重组 实验二十一 细菌 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实验二十二 核酸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 实验二十三 核酸扩增技术 实验二十四 蛋白质的分子检测方法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真菌 实验二十六 病原性螺旋体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65MB 文档页数:81
第一篇 肉与肉制品 . 4 实验一 肉新鲜度的检验. 4 实验二 原料肉品质的评定.10 实验三 鲜肉水分活度的测定.12 实验四 肉制品中粗脂肪的测定.13 实验五 肉及肉制品中蛋白质的测定.14 实验六 肉制品中淀粉的测定.17 实验七 肉制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18 实验八 肉及肉制品中肉毒梭菌和肉毒毒素的检验.21 实验九 腊肠加工.23 实验十 猪肉灌肠加工.24 实验十一 烟熏干火腿加工. 24 实验十二 西式盐水火腿加工. 25 实验十三 牛肉干加工. 25 实验十四 肉脯加工. 26 实验十五 肉松加工. 26 第二篇 乳与乳制品. 27 实验一 乳的采样和样品的预处理. 29 实验二 乳与乳制品的感官评定. 32 实验三 乳与乳制品的理化检验. .33 实验四 乳及乳制品中脂肪的测定. 41 实验五 乳及乳制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43 实验六 乳与乳制品的微生物学检验. 44 实验七 掺假掺杂乳的检验. 53 实验八 乳粉中水分、溶解度和杂质度的测定. 61 实验九 乳粉中乳糖和蔗糖的测定. 64 实验十 奶油和硬质干酪中食盐的测定. 69 实验十一 酸奶加工. 70 实验十二 冰淇淋加工. 70 实验十三 干酪加工. 71 实验十四 发酵型奶油的生产. 74 第三篇 蛋与蛋制品. 74 实验一 鲜蛋的卫生检验. 76 实验二 蛋的物理性质检验. 76 实验三 蛋粉油量及游离脂肪酸的测定. 78 实验四 蛋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79 实验五 变蛋加工. 81 实验六 咸蛋加工. 82 实验七 蛋黄酱加工. 83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6KB 文档页数:41
一、皮肤给药毒性试验 1、皮肤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 2、皮肤给药的长期毒性试验 3、皮肤刺激试验 4、皮肤过敏试验 5、光敏试验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14MB 文档页数:52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与化学组成 第三节 病毒的主要类群与繁殖方式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8.5KB 文档页数:30
临床前毒理学评价目的意义 一、新药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 二、目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1、超过限量、改变应用范围或用药途径→变成毒物 2、1985--1994,收审新药近四千种,已批准上市约占50%,而另外50%未被批准上市新药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因毒理学评价没有通过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7MB 文档页数:32
呼吸道病毒感染 90~95%流感是由病毒引起。病毒侵犯上、下呼吸道粘膜并在其 中增殖,破坏局部纤毛上皮、纤毛 运动停止,产生各种呼吸道症状, 易继发细菌感染
首页上页333435363738394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