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8MB 文档页数:94
实验一 细菌的染色检查法 实验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 实验三 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四 动物实验技术 实验五 细菌致病作用的测定 实验六 外界因子对细菌的作用 实验七 细菌的变异和药物的抗菌试验 实验八 细菌血清学试验 实验九 血液、骨髓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 脓液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一 粪便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二 尿液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三 结核病人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实验十四 细菌感染后血清中抗体测定 实验十五 病毒感染后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十六 病毒组织培养及病毒对细胞致病作用的观察 实验十七 病毒的半数组织感染量(TCID50)和蚀斑分析 实验十八 病毒感染后血清抗体测定 实验十九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 实验二十 细菌耐药基因的重组 实验二十一 细菌 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析 实验二十二 核酸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 实验二十三 核酸扩增技术 实验二十四 蛋白质的分子检测方法 实验二十五 病原性真菌 实验二十六 病原性螺旋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5KB 文档页数:66
2.1 生物信息的分类 ◼ 化学信息 ◼ 血液 ◼ 代谢物 ◼ 呼吸气体 ◼ 其它体液等 ◼ 以往通过化验来检测 ◼ 现在很多实现仪器自动分析 2.2 生物电现象 2.3 生物磁现象 2.4 生物声现象 2.5 生物光现象 ◼ 光的来源 ◼ 特殊腺器官,在受到刺激时分泌出发光必须的物质 ◼ 在体表面的腺细胞,只在受到刺激时才分泌 ◼ 散布在细胞内各处的小发光微粒 ◼ 生物光的颜色 ◼ 蓝,绿,黄,红 ◼ 荧火虫的发光最强 ◼ 人体发出的生物光为蓝色,太弱,肉眼无法看见 2.6 其它生理信息 ◼ 血压、脉搏、心音 ◼ 血压:指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側压(Pa) ◼ 1mmHg=12.9mm血柱=133.332Pa ◼ 心脏收缩,血压上升,称为收缩压 ◼ 心脏舒张,血压下降,称为舒张压 ◼ 脉搏(动脉搏动) ◼ 动脉内压力周期性的波动,引起动脉血管发生搏动,称为动脉脉搏。检测脉搏的波形,可以诊断不同的疾病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5KB 文档页数:7
课程简介: 家畜传染病学是研究家畜、家禽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 的科学,是兽医科学的重要预防兽医学科之一。涉及家畜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预防和消 灭传染病的一般性措施,以及各种家畜传染病的分布、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病理变 化、临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等。家畜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 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群饲养高度集中,调运移动频繁, 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9
高质量睡眠与儿童的身体发育、认知功能、学习和注意力密切相关,由于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症状不明显,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因此急需找到一种适用于儿童睡眠监测,且能够提前预防和诊断此类疾病的方法。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是临床指南推荐的睡眠障碍基本检测方法,通过观察PSG各睡眠期间的变化和规律,对睡眠质量评估和睡眠障碍识别具有基础作用。本文对儿童睡眠分期进行了研究,利用多导睡眠图记录的单通道脑电信号,在Alexnet的基础上,用一维卷积代替二维卷积,提出一种1D-CNN结构,由5个卷积层、3个池化层和3个全连接层组成,并在1D-CNN中添加了批量归一化层(Batch normalization layer),保持卷积核的大小保持不变。针对数据集少的情况,采用了重叠的方法对数据集进行了扩充。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儿童睡眠分期的准确率为84.3%。通过北京市儿童医院的PSG数据获得的归一化混淆矩阵,可以看出,Wake、N2、N3和REM期睡眠的分类性能很好。对于N1期睡眠,存在将N1期睡眠被误分类为Wake、N2和REM期睡眠的情况,因此以后的工作应重点提升N1期睡眠的准确性。总体而言,对于基于带有睡眠阶段标记的单通道EEG的自动睡眠分期,本文提出的1D-CNN模型可以实现针对于儿童的自动睡眠分期。在未来的工作中,仍需要研究开发更适合于儿童的睡眠分期策略,在更大数据量的基础上进行实验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9.5KB 文档页数:25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 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 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 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媒体教学、病 案分析、课堂讨论等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页1234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