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MB 文档页数:7
针对复杂集总干扰下六旋翼飞行器轨迹跟踪控制问题,给出了混合积分反步法控制与线性自抗扰控制的控制算法. 首先,通过牛顿-欧拉方程建立六旋翼飞行器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并剖析系统输入输出的数学关系. 其次,根据六旋翼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将其分为位置与姿态两个控制环. 位置环采用积分反步法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通过引入积分项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消除轨迹跟踪的静态误差;姿态环采用线性自抗扰控制技术设计控制器,通过线性扩张观测器估计和补偿集总干扰影响,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最后,通过2组仿真算例和1组飞行试验验证了本文所提飞行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对集总干扰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使六旋翼飞行器既快又稳地跟踪上参考轨迹,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0.5KB 文档页数:4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控制对象、被控变量、操纵变量、过渡时间、滞后时间 2.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系统的动态特性: 3.仪表的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灵敏度、灵敏限、指示变差、允许相对误差: 4.控制规律: 5.单环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 6.串级控制系统、均匀控制系统、比值控制系统、选择性控制系统、分程控制系统、多冲量控制系统: 7.DDC、DCS控制系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5.87KB 文档页数:5
介绍了一种基于系统特征数据的控制器设计算法.该算法仅根据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采样数据,按照卷积定理计算出被控对象的单位脉冲响应作为系统的特征数据;在控制量约束条件下,根据特征数据以最速响应为控制目标规划出输出参考数据和最速控制律;然后根据控制目标和最速控制律的要求计算出理想控制器的特征数据;最后,根据控制器的特征数据辨识出线性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控制结果具有最速参考控制的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8.15KB 文档页数:27
10.1 拥塞和拥塞控制概述 10.1.1 拥塞现象的发生 10.1.2 拥塞和拥塞控制的基本概念 10.1.3 互联网中拥塞发生的原因 10.1.4 拥塞控制的目标 10.2 TCP 拥塞控制机制研究 10.2.1 互联网的网络模型 10.2.2 线性拥塞控制机制 10.2.3 线性拥塞控制机制评价 10.3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10.3.1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设计的困难 10.3.2 端到端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概况 10.3.3 拥塞控制的源算法 10.3.4 拥塞控制的链路算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7MB 文档页数:38
实训一: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点动与自锁控制 实训二: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启动控制 实训三:三相交流绕线型异步电动机转子串联三相对称电阻启动控制. 实训四:三相交流笼型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 实训五:工作台自动往返循环控制 实训六:两地控制 实训七:顺序控制 实训八:双速笼型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 实训九: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 实训十: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反接制动控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KB 文档页数:2
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管理学基础》第二十三次课授课计划 第六章搜制 第一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掌握并会运用控制的要领与主要方法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3.5KB 文档页数:11
6-1节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第六章控制 【本章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了解控制职能的涵义,理解控制机制与要领; 2理解管理控制的几种基本类型; 3掌握控制的基本程序; 4理解预算控制与非预算控制的主要技术与方法,特别是现代方法 5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3.46MB 文档页数:48
第一章学习需要解决的问题: 什么叫自动控制? 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常用的术语是什么? 反馈控制的特点是什么?能否举例说明? 在分析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能否画出控制 系统工作的原理框图,判别系统的控制方式? 对控制系统的要求是什么?自动控制原理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控制技术的发展基础及应用 自动控制问题的引出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MATLAB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概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9.79KB 文档页数:7
在板形板厚解耦设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控制方案下凸度平坦度控制之间的耦合影响关系,建立了相应的凸度平坦度耦合模型,并对其耦合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针对耦合模型特点进行凸度平坦度半解耦设计,以补偿凸度控制和平坦度控制之间的耦合影响关系,进而设计凸度平坦度解耦控制系统,并给出冷连轧机组凸度平坦度解耦控制应用策略,组成完整的动态板形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在某厂1 420 mm五机架UCMW冷连轧机组投入使用后,较好地补偿了板形板厚控制、凸度平坦度控制之间的耦合影响关系,板形控制精度明显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1.27KB 文档页数:4
为了改善热带钢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提高产品的板形质量、降低生产消耗,针对工作辊可轴向窜动的热带钢轧机,在大量有限元模拟基础上开发了特殊的工作辊辊形技术和支持辊辊形技术及相应的板形控制模型,包括过程控制系统(L2级)的板形设定控制模型和基础自动化系统(L1级)的弯辊力前馈控制模型、凸度反馈控制模型及平坦度反馈控制模型.在经历离线模型建立、在线编程和调试等诸多复杂过程后,辊形技术及板形控制模型在工业宽带钢热轧机上进行了长期、稳定的应用.生产实践表明,采用这些板形控制技术后,凸度偏差控制在±18μm的比例超过93%,平坦度偏差控制在±25IU的比例超过94%,同时实现了自由规程轧制
上页123456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