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29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13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类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常是指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含氮、氧刚性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的功能性多孔材料。MOF材料具有丰富的可设计的结构类型、可调控的化学功能、低密度的骨架、超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可功能化的永久的孔空间,在气体存储与分离、催化、传感、药物运输与缓释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MOF及其复合材料已经被应用于多种污染物的去除。本文对近年来MOF材料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本篇是该主题的第一篇,主要针对MOF材料在水体重金属污染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进行论述。通过对以往的研究分析可知,MOF材料对常见重金属Pb2+、Cu2+、Cd2+、Co2+、Ag+、Cs+、Sr2+、Hg(II)以及$ {\\rm{TcO}}_4^ - $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2MB 文档页数:7
运用循环伏安曲线、稳态极化曲线和Tafel曲线等电化学手段以及X射线光电能谱(XPS)法研究了辉铜矿在有菌和无菌体系下氧化过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验证了辉铜矿在有菌体系和无菌体系下的两步氧化溶解机理,第一步氧化反应为辉铜矿不断氧化生成缺铜的中间产物CuxS(1≤x<2),直至生成CuS,在较低电位下即可进行;第二步反应为中间产物CuS的氧化,需要在较高电位下才可进行,反应速率较慢,是整个氧化反应的限制性步骤.循环伏安实验显示有菌体系电流密度明显大于无菌体系,表明细菌加快了辉铜矿的氧化速率.稳态极化实验显示辉铜矿点蚀电位较低,无菌体系第一段反应活化区电位范围小于有菌体系,表明辉铜矿氧化过程生成的中间产物硫膜具有钝化效应,细菌可以通过自身氧化作用破坏硫膜,减弱辉铜矿表面的钝化效果,加快辉铜矿的氧化溶解速率.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显示电极表面钝化层物质组成复杂,包含了CuS、多硫化物(Sn2-)、(S0)和含(SO42-)的氧化中间产物等多种物质,其中主要的钝化物为CuS,表明辉铜矿的氧化遵循多硫化物途径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7.5KB 文档页数:3
Lehigh Valley劳保用品供应公司的独立服务器系统结构 lehigh Valley (www. safetyshoes. com)保用品供应公司(www.safethoes.com)是美国的一家位于宾西法尼 亚州 Allentown市的,专门销售劳保用鞋的家族式经销商。该公司专门批发和零售经过美 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署(OSHA)批准的钢趾鞋以及其他定制的工业用鞋,该公司主要通过两家 分销店和邮寄定单的方式销售产品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6KB 文档页数:15
第四章货币资金与应收帐款 本章结构 1.货币资金 2.应收帐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44.5KB 文档页数:22
第5章数组 5.1数组概述 5.2一维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5.3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5.4多维数组的定义及应用 5.5字符数组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6KB 文档页数:37
信号量与PV操作 一、记录型信号量及其应用 二、二元信号量 三、同时型信号量及其应用 四、一般型信号量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8MB 文档页数:55
1.了解原电池、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2能应用电极电势的数据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及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和程度。了解摩尔吉布斯函数变ΔrGm与原电池电动势、rGm0与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 3联系电极电势的概念,了解电解的基本原理,了解电解在工程实际中的某些应用。 4了解金属腐蚀及防护原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2MB 文档页数:51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条件下的意义。初步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ΔrGmθ)的近似计算,能应用ΔrGm或ΔrGm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2.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ΔrGm的关系,并初步掌握有关计算。理解浓度、压力和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7.5KB 文档页数:17
在700℃、3kg/cm2的恒压下进行下列反应 C4H10(A)→2C2H4(B)+H2(C) 反应开始时,系统中的含量为116kg, 当反应完成50%时,丁烷的分压以2.4kg/ cm2·s的速率发生变化,试求下列各项的 变化速率:(a)乙烯的分压;(b)的摩尔数; (c)丁烷的摩尔分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6MB 文档页数:8
Ruhrstahl-Hereaeus (RH)上升管内的气液两相流是整个装置的重要动力源,并对钢液的流动、混匀及精炼过程有重要影响.上升管及真空室内的气液两相流决定了钢包内钢液的流动状态,为了研究真空室及上升管内气液两相流,通过1:6的300 t RH的物理模型模拟了RH上升管及真空室内气泡行为过程,并测量了RH循环流量的变化用于计算上升管内含气率以及气泡运动速度最终得到气泡在真空室内的停留时间,同时记录了气泡在真空室内的存在形式.气泡在真空室的存在形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升气体流量,研究发现了气泡从规则独立的大气泡经历聚合长大,碰撞破碎成小气泡,最后变成小气泡和不规则大气泡共存的现象.液面高度达到80 mm之后,气泡在真空室内的停留时间达到一个平衡值,不再随真空室液面高度的增加而发生改变.当提升气体量达3000 L·min-1,气泡停留时间减小趋势弱,对应3000 L·min-1情况下,真空室内气泡开始聚合长大.研究认为对于300 t RH的真空室液面高度应为80 mm,提升气体量应在3500 L·min-1左右,优化后,脱碳时间由原工艺的21.4 min缩短至现工艺的17.5 min
首页上页39940040140240340440540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29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