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5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2KB 文档页数:20
一) 了解常用的测试输入信号; 二) 熟悉描述二阶系统性能的各项指标 三) 熟练理解二阶系统的性能 四) 掌握基于主根的高阶系统的二阶近似分析法 五) 掌握阻尼比的估计方法 六) 掌握由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来描述闭环反馈系 统 的瞬态响应的方法 七)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八) 理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概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97KB 文档页数:24
一) 了解常用的测试输入信号; 二) 熟悉描述二阶系统性能的各项指标 三) 熟练理解二阶系统的性能 四) 掌握基于主根的高阶系统的二阶近似分析法 五) 掌握阻尼比的估计方法 六) 掌握由传递函数的极点位置来描述闭环反馈系 统 的瞬态响应的方法 七) 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稳态误差的计算方法 八) 理解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概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9.08KB 文档页数:96
7.1 z 变换 一、从拉普拉斯变换到z变换 二、收敛域 7.2 z 变换的性质 7.3 逆z变换 7.4 z 域分析 一、差分方程的变换解 二、系统的z域框图 三、s域与z域的关系 四、系统的频率响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88KB 文档页数:45
生物传感器 Biosensor概述 1.定义 传感器—能感受(或响应)一种信息并变换成可 测量信号(一般指电学量)的器件。 生物传感器—将生物体的成份(酶、抗原、 抗体、激素)或生物体本身(细胞、细胞器 、组织)固定化在一器件上作为敏感元件的 传感器称为生物传感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5MB 文档页数:9
基于某海上风电塔进行现场监测、有限元模拟及室内振动台试验研究,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并对结构进行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不同冲刷深度下结构自振周期的变化及不同冲刷深度对结构地震动作用下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现场监测结果表明:6#风机结构受海水冲刷严重,与同时期建造的15#风机相比振动幅度明显,说明冲刷深度对结构的影响不可忽略.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冲刷深度主要影响结构高阶振型,使结构自振周期变长,增幅最大达33%.由于冲刷致使土层对高柔性结构约束减弱,结构将产生大的振动进而导致风机停摆;在遭遇7度罕遇地震时,应立即停止发电工作.室内缩尺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所得结果的变化曲线较为均匀,趋势上较吻合,充分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8MB 文档页数:11
以滚轴支座基础隔震结构作为受控结构研究对象, 在该隔震结构的隔震层施加主动控制装置, 形成智能隔震体系, 以控制隔震层的位移, 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在智能隔震结构中引入非光滑控制算法, 基于隔震层位移和速度反馈, 提出了智能隔震结构的非光滑控制算法, 进一步根据Lyapunov稳定理论, 推导了在非光滑控制下智能控制闭环系统的全局有限时间稳定性. 结合一栋六层滚轴支座基础隔震结构, 进行了非光滑主动控制算法下和LQG主动控制算法下的地震响应控制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 智能隔震结构可有效控制结构的位移, 与被动隔震结构相比较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有一定程度的减小, 同时提出的非光滑控制算法与LQG控制算法相比较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比LQG控制算法通过较少的反馈量即可实现反馈控制, 且非光滑控制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0.2KB 文档页数:6
中间包水模型实验一般采用脉冲刺激-响应实验,分析所得平均停留时间分布(RTD)曲线特征;然而经典组合模型处理多流中间包RTD曲线时经常出现负体积死区分率或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基于组合模型,采用阶段刺激-响应实验,分析所得累计停留时间分布F曲线特征,对死区比例和活塞区比例进行计算.该模型计算方法适用于多流中间包的流场特征计算.基于累计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特征分析,对某钢厂七流中间包控流装置结构进行优化,优化后的中间包死区比例降低,各流差异减小,有利于生产顺行和铸坯质量的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6MB 文档页数:11
采用轴向应变幅控制的低周疲劳试验研究了总应变幅对4Cr5MoSiV1热作模具钢700 ℃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包括循环应力响应行为、循环应力应变行为、循环迟滞回线和应变疲劳寿命行为等。结果表明:随着总应变幅从0.2%增大到0.6%,4Cr5MoSiV1钢在700 ℃时循环应力响应均表现为先循环硬化再循环软化的特性,并且应力幅最大值从220 MPa增大到308 MPa。同时,随着总应变幅的增大,4Cr5MoSiV1钢在700 ℃下的低周疲劳寿命由6750循环周次降低到210循环周次,且其过渡寿命约为1313循环周次。疲劳断口形貌分析结果显示,高温低周疲劳过程中裂纹主要萌生于试样表面处,且随着应变幅增大,裂纹源逐渐增多,疲劳条纹间距变宽,其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转变为脆性断裂。透射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循环软化可能与板条结构转变为胞状结构、基体发生位错湮灭、碳化物的析出和粗化有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5MB 文档页数:749
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是研究者实际上在各个研究领域进行的,通常是要发现 关于一个特定过程或系统的某些事情。从字义上说,一个实验是 个试验。一个设计的实验是一个试验或一系列试验,它对一个 过程或系统的输入变量作一些有目的的改变,以使能够观察到和 识别出引起输出响应变化的缘由 所研究的过程或系统可以用图1-1所示的模型来表示。通常 可以形象地将过程看作为机器、方法、人,以及其他的资源的 种组合,它把一些输入(经常是一种物质)转变为有一个或多个可 观察的响应的一种输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10
为了研究桩土相互作用下大跨度钢拱桥的地震反应特点以及塑性铰的形成部位和发展过程,利用ANSYS有限元程序对比研究了在多组地震输入条件下,考虑基础固结和桩土相互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及在罕遇地震下的地震反应,并探讨了层状场地土对桩基以及上部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固结模型相比,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体现了土的特性对结构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结构的动力特性,结构的自振周期延长,且对高阶振型周期影响显著;同时结构各部位的内力响应呈下降趋势,位移响应被放大,但受边界假定的影响,其总体反应趋势未发生改变,其中在主梁1/4处、梁拱结合处以及柱底处均出现塑性铰,且柱底处率先屈服,各塑性铰区的变形仍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桩身则未出现塑性铰
首页上页383940414243444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5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