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16)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37.5KB 文档页数:53
离子性盐类溶解性的热力学讨论 过渡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对镧系元素氧化态稳定性的热力学讨论 无机化学中的耦合现象 多重平衡与化学计算 对Cu的价态稳定性的讨论 关于Cu、Ag、Au和Zn、Cd、Hg活泼性的讨论 配体场强对元素氧化态稳定性的影响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9MB 文档页数:153
过渡元素的一般定义及其分类 d轨道的特征和过渡元素的价电子结构 Ⅰ 第一过渡系的元素的化学 单质和化合物制备 自由能-温度图 元素氧化态及物种的特征和分布 自由能-氧化态图 元素的化学及其d电子构型分类 电势-pH图 Ⅱ 重过渡元素的化学 特点 存在与制备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主要氧化态及其简单化合物 配合物 铂系金属 特点 配合物 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6.5KB 文档页数:71
•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 碘量法 • 高锰酸钾法 • 重铬酸钾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4MB 文档页数:163
第一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碘量法 第三节 高锰酸钾法 第四节 亚硝酸钠法 第五节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1KB 文档页数:17
一、高锰酸钾法 1.概述 高锰酸钾是强氧化剂,它在酸性溶液中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79.22KB 文档页数:3
将烧结NdFeB磁体进行机械破碎,得到粒径大小运用于制备粘结磁体的磁粉,其矫顽力很低.在700~1050℃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适当地选取热处理温度,可以显著地提高磁粉矫顽力,使其成为各向异性的高性能磁粉.用光学显微镜及SEM对热处理前后磁粉的形态进行了观察.未经热处理的机械破碎磁粉,颗粒边缘地区很细碎,并且有很多裂纹,中心区域则相当完整.热处理后,磁粉的边缘区域裂纹明显减少并趋于平整,同时出现明显的稀土及其氧化物的富集区.这表明,热处理过程中磁粉可能发生了氧化,或者是将吸附的氧转化成了稀土氧化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7.29KB 文档页数:7
针对碳酸盐脉石对氧化铜矿酸浸动力学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了温度、酸度、矿石粒径、液固质量比、振荡速度等因素对含碳酸盐脉石氧化铜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酸度、高液固质量比、小粒径和高振荡速度利于矿石的浸出,但碳酸盐脉石使得酸耗增加.考虑浸出成本确定合理的浸出条件为温度303 K、酸度35 g·L-1、矿石粒径0.074~0.125 mm、液固质量比3∶1以及振荡速度180 r·min-1,浸出180 min后铜浸出率达53.6%.对浸出前后矿石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碳酸盐脉石与酸反应后在矿石表面形成CaSO4·2H2O沉淀,覆盖在颗粒表面,限制了矿石颗粒孔裂隙的发育.基于收缩未反应核模型对浸出动力学进行分析,发现碳酸盐脉石反应生成的沉淀阻碍了浸出反应,固体产物层扩散为浸出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8.65 kJ·mol-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5
采用自行设计的高温抗压强度在线测定装置,研究了氧化球团矿在不同气氛下的高温强度变化规律,并对高温下强度变化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球团矿在中性气氛和氧化性气氛下的高温强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表现为在低于800℃的温度范围内,球团矿强度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大,但在800~900℃球团矿强度有个明显的下降,900~1100℃球团矿强度随温度的升高略有回升,1100℃以后强度急剧下降,到1200℃时已基本失去强度;中性气氛下的球团强度整体高于氧化性气氛下的强度;在还原性气氛下,球团矿强度随着温度和还原度的提高而降低,至1100℃时强度基本消失
文档格式:PPTX 文档大小:501.01KB 文档页数:34
第一节 腐蚀 第二节 氧化-界面在金属氧化中的作用 第三节 辐射损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5MB 文档页数:7
利用水基化学包覆法在纳米钛酸钡粉体包覆氧化铝、二氧化硅和氧化锌等物质,并通过两段式烧结法制备了平均晶粒尺寸120 nm的超细晶钛酸钡基储能陶瓷.包覆层的存在抑制了晶粒生长和异常晶粒长大,同时将陶瓷的交流击穿场强大幅提高至150 kV·cm-1以上,储能密度达到0.829 J·cm-3.电子能量损失谱显示,包覆掺杂的元素明显偏聚于陶瓷晶界,形成具有芯-壳结构的晶粒.而高温阻抗谱的测试和拟合结果则进一步解释了陶瓷性能改善的原因.虽然此超细晶陶瓷的储能密度并不十分突出,但其晶粒细小均匀、烧结温度低,因而可用于制备多层陶瓷电容器,从而大幅提高储能密度,这是常见的储能陶瓷无法实现的
首页上页3839404142434445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