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94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21.48KB 文档页数:6
结合GH4169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应用Msc.Superform有限元软件对GH4169合金管材正挤压进行了数值模拟,系统分析讨论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GH4169合金管材可以通过热正挤压成形,当挤压速度为100 mm·s-1和300 mm·s-1,模角为20~30°,坯料预热温度为1040~1 050℃时,以及在良好的润滑条件下可以获得优化可控的挤压工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50.93KB 文档页数:4
跟踪某2250 mm热轧生产线CVC辊形实际窜辊数据发现,连续变凸度(CVC)辊形常窜到两端极限位置.分析表明,CVC辊形的二次凸度调控能力随带钢宽度减小而呈二次方下降趋势,表现出对较窄带钢凸度控制能力的明显不足.Smart-Crown辊形也存在同样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先进变凸度(AVC)工作辊辊形曲线,其二次和四次凸度与窜辊量呈线性关系,且随着四次凸度控制能力的增大,二次凸度控制能力随带钢宽度的变化明显放缓,有助于提高宽带钢或超宽带钢轧机对不同宽度带钢的板形控制能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4.14KB 文档页数:5
基于盈亏平衡理论,建立了焦家金矿低品位资源的技术经济评价模型.根据待投入成本的不同,对处在不同工程控制之下的低品位资源进行了评价和分级;计算了级差品位,研究其是否具有回收价值.结合Surpac软件建立的三维矿床模型对焦家金矿的低品位矿化体进行了估算和评价.在黄金价格180元·g-1情况下,级差品位的应用可使矿山增加2.73 t金属量,并可产生7 500万元的新增利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28KB 文档页数:4
采用Monte Carlo方法仿真了以Weibull尺寸分布为初始组织的正常晶粒长大过程.结果显示,二维正常晶粒长大发展到准稳态长大阶段时,其晶粒尺寸分布不是经典Hillert理论所预测的尺寸分布,而是仍然保持Weibull分布,并且参数基本不发生变化.与国际上同类研究成果的比较进一步表明,不同β值的Weibull分布很适用于表征二维晶粒长大的准稳态晶粒尺寸分布,且表征效果优于文献中的已有工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7.65KB 文档页数:3
对我国目前股权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现有上市公司中的国家股、法人股上市流通;A,B股逐步并轨以及新上市同一公司同次发行的股票应采用单一的形式等具体政策建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1.59KB 文档页数:4
探讨了晶粒度为ASTM3~5级的细晶铸造IN718C合金的显微组织对持久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细晶材料的持久断口和显微组织,发现该合金与普通铸造材料不同的是:细晶材料的持久断裂主要为沿晶断裂形式,其碳化物、Laves相和δ相主要分布在晶界:细晶材料在不同铸态枝晶组织中晶界上碳化物和Laves相都有降低材料持久性能的倾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4MB 文档页数:8
本文对连铸二冷区使用的不同结构喷嘴的冷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喷水条件下喷嘴的水流密度分布,喷射张角及水滴粒径,讨论了喷水条件对喷嘴冷态特性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0.57KB 文档页数:5
针对传统理论的不足,并考虑到板带的横向流动,建立了板带轧制的三维解析模型.数值解析给出了单位轧制压力、出口断面形状、边部减薄及宽展等计算结果,且不同轧制条件下的计算实例与实际相吻合,表明所开发的三维程序适用于单机架或连轧机组等不同型式的宽、窄带钢轧制解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4MB 文档页数:8
随着列车时速不断提高,制动盘承受的热负荷不断增大,这对制动盘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制动盘钢的机械性能及耐热疲劳性,钒元素被添加到制动盘钢中.本文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时V含量对Cr-Mo-V系制动盘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碳复型、透射电镜、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不同V含量时析出相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钒含量使高温析出的V(C,N)含量增加,细化奥氏体晶粒和回火马氏体组织.淬-回火态析出相主要为V(C,N)、(Mo,V)C、M7C3和M23C6.随钒含量增加,大尺寸M23C6和M7C3的析出被抑制,对韧性损害降低;小尺寸(Mo,V)C含量增多,析出强化效果增强.淬火温度为880~900℃时,增加钒含量能细化马氏体和减少大尺寸碳化物,弥补了析出强化对韧性的损害,故冲击功变化不大.淬火温度为920~940℃时,提高钒含量促使(Mo,V)C量急剧增加,冲击功快速下降.实验钢淬火温度不应超过9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MB 文档页数:20
本文论证了Stelco第6号和第7号焦炉燃烧室物理模型是能够定性地决定火焰的位置及高度的,模型表明燃烧室中控制燃烧的流动条件受到空气流动状态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和连接蓄热室和空气喷口的倾斜上升道有关。在6号焦炉燃烧室中空气流量分二部分供入,此时煤气流被从下空气喷口出流的倾斜空气射流吸至燃烧室的一侧,在7号炉燃烧室中,所有空气是从一个庭部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由于倾斜空气流引起燃烧室中再循环气流,它控制着化学当量混合火焰的高度,同样可以看到,从煤气喷口底部通过一个小圆孔进入的煤气实际上是一个限制射流;它造成在喷口中的再循环促进了煤气高温裂解的可能性。应用模型来决定\火焰\的高度及位置,和从正在加热的燃烧室拍摄的照片大致相符,但正如所预期的那样,实际火焰约比根据模型化学当量混合浓度预测的火焰要高1.35至1.5倍,通过模型预测的火焰高度和测得的焦碳VTD结果相符较好,尤其对6号焦炉是如此。还应用模型研究了6号和7号焦炉燃烧室改变操作后的效果,其中包括在6号焦炉中采用改变气流的装置如转向砖,煤气喷口延伸管以及空气喷口角部盖板以及减少7号燃烧室的过剩O2等,模型试验表明只有采用延伸管能有效地使火焰在6号焦炉燃烧室下半部分布更均匀,而对7号炉来说采用5%过剩O2将获得同样的效果。模型试验的潜力和局限性需要继续研究,因为它们为燃烧室设计操作和燃烧以及它对VTD的影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可以认为这不仅是对上述个别燃烧室设计及操作条件的叙述,它还将对燃烧室系统的工作提供一般性的见解
首页上页41641741841942042142242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94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