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77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8.03KB 文档页数:9
根据合金凝固理论和体积平均多相模型,对NH4Cl-70%H2O凝固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虽然研究者已研究过NH4Cl-70%H2O凝固过程,但是只针对单个现象进行分析,比如通道偏析的形成、对流形式以及晶粒的形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次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对比两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研究了氯化铵水溶液凝固整个计算域的全部现象,尤其再现了等轴晶在铸锭中的下落漂移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流,并且更深入地探究了偏析的形成原因.通过计算发现等轴晶从型壁处沉降并逐渐向铸型底部积聚,直到体积分数达到一临界值后,柱状晶停止生长,完成柱状晶向等轴晶转化过程.由于溶质再分配,底部晶粒集中的区域形成了负偏析,在尚未凝固的上部区域形成较大范围的正偏析.通过实验验证发现,等轴晶在铸锭中的下落漂移现象和对流形式的预测值与实验值较为一致,从而全面揭示出凝固过程中固相的移动和对流是产生宏观偏析的关键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7.52KB 文档页数:6
选取商业纯铝和超硬铝作为锌电积阴极,在ZnSO4-H2SO4体系中通过电化学测试研究两种阴极的电化学行为,同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铝合金上电积锌初期形核,X射线衍射分析锌片结晶取向.研究结果表明:500 A·m-2电流密度下纯铝阴极的析出电位和交换电流密度分别为-1.541 V和7.74×10-11 A·cm-2,超硬铝阴极分别为-1.496 V和6.07×10-3 A·cm-2.合金元素的添加会增加初期形核位置,提高形核速率,而形核速率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卤族元素对阴极的腐蚀.沉积3 h后,锌片结晶取向没有发生变化.超硬铝易发生烧板和鼓泡,电流效率低,只有84.54%;纯铝电流效率达到88.04%,且沉积锌平整、光滑,但阴极板容易被卤族元素腐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MB 文档页数:9
微生物浸矿是提取低品位,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中有价元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研究利用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浸取福建某难选次生硫化铜矿,依次开展浸矿菌富集培养实验、驯化转代实验和不同粒径配比下柱浸试验,获得了不同阶段的细菌浓度、pH值、铜浸出率等演变规律;并结合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实现了柱内矿堆塌落、截面孔隙演化和浸矿机理研究.研究表明:细菌浓度和pH值均呈现缓慢增加后趋降低的趋势,浸柱中细菌增殖较慢,浸矿480 h后,细菌浓度仅为每毫升5×107个.浸矿过程中,细颗粒趋于向柱底迁移,矿堆出现塌落;柱顶孔隙率变大,增幅为6.65%,柱底孔隙率变小,降幅为8.29%;塌落程度与细粒含量成正比,最小塌落为1.7 mm,最大塌落为6.15 mm.入堆矿石粒径极大影响着柱浸体系的浸出效果.实验中柱浸B组(粒径r < 1 mm占28.41%)浸矿效果最佳,浸矿480 h后铜浸出率达47.23%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5.5KB 文档页数:2
一、填空(共15分) 1.细菌一般进行a繁殖,即b。酵母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类,无性繁殖又可 分为c,d两种形式,有性繁殖时形成e;霉菌在有性繁殖中产生的有性孢子种类 有f,g,h;在无性繁殖中产生的无性孢子种类有i,j,k:放线菌以1 方式繁殖,主要形成m,也可以通过n繁殖。 2.一摩尔葡萄糖通过EMP途径和TCA循环彻底氧化,在原核微生物中产生a摩尔 ATP,在真核微生物中产生b摩尔ATP,这是因为在真核微生物中,不能通过 线粒体膜,只能借助于d将EMP途径产生的磷酸二羟丙酮还原成e,后者可进入 线粒体,将氢转移给f,形成g,自身又回复到磷酸二羟丙酮。这一过程称为“穿 梭”,每次穿梭实际损失h个ATP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0.98MB 文档页数:12
通过边坡工程地质测绘及节理调查分析,认为该矿扩帮区岩体结构面分布有明显规律,它服从本矿区域地质构造,用区域应力场可以得到明确的解释。对该矿的端帮,即平面凹形边坡的稳定性用滑坡模型试验及有限元法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初步探讨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三维条柱法,用它可以计算复杂形态的边坡或滑体的稳定性,分析了滑体侧阻力效应及平面曲率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平面曲率半径与边坡稳定系数的关系为F=a+b/(R0/H0),当R0/H0<2,而且滑面一般不通过坡脚,而是在其上部
文档格式:PPS 文档大小:2.09MB 文档页数:16
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 网络函数的频率特性也称网络的频率响应。若 将网络函数H(s)中的s改为j,那么就得到网络 的频率响应H(o)=A()∠q(),其中A(o)称幅频 特性,φ(o)称相频特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0.38KB 文档页数:8
为了研究14Cr12Ni2WMoVNb钢QPQ(淬火-抛光-淬火)处理后的氧化膜对渗层室温摩擦磨损和腐蚀性能的影响,利用金相、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划痕仪、摩擦磨损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试样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氧化膜对渗层室温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与载荷大小有关.在摩擦时间均为4 min情况下,载荷较小(50 N)时,氧化膜可以降低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载荷较大(100 N)时,氧化膜被破坏无法降低体积磨损率.氧化膜可明显提高渗层的耐腐蚀性能.含氧化膜试样的极化曲线有明显的钝化区,点蚀电位为-13 mV,去除氧化膜试样在盐雾腐蚀12 h后表面有大范围的腐蚀区域,而含氧化膜试样盐雾腐蚀48 h后才有大区域腐蚀发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2MB 文档页数:35
11-1 Classifications of Magnetic Media Magnetic Permeability磁介质的分类磁导率 11-2 Molecular Theory of Paramagnetism& Diamagnetism顺磁质和抗磁质磁化的分子理论 11-3 Ampere's Law in the magnetic matter and magnetic intensity H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和磁场强度H 11-4 Ferromagnetism铁磁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95.03KB 文档页数:6
采用原子探针层析技术研究了核反应堆压力容器模拟钢中AlN相/α-Fe基体、富Cu相/α-Fe基体和AlN相/富Cu相三种相界面处Ni、Mn、P和C原子的偏聚特征.压力容器模拟钢经890℃保温0.5 h水淬,然后在500℃进行了20 h的时效处理.分析结果表明:Ni、Mn、C和P原子在富Cu相/AlN相界面上不发生偏聚;而在AlN相/α-Fe基体和富Cu相/α-Fe基体两种相界面上都会发生偏聚,且偏聚特征无明显区别,都是Mn的偏聚倾向大于Ni,C的偏聚倾向大于P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2MB 文档页数:35
11-1 Classifications of Magnetic Media Magnetic Permeability 磁介质的分类磁导率 11-2 Molecular Theory of Paramagnetism& Diamagnetism顺磁质和抗磁质磁化的分子理论 11-3 Ampere's Law in the magnetic matter and magnetic intensity H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和磁场强度H 11-4 Ferromagnetism铁磁质
首页上页4041424344454647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77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