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432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4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是配合《数字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一门专业实践课 程,是髙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机电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 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学完了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数字 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教学目的 数字电子技术实训是电类专业的必修课。通过三个层次的电子实践教学 使学生掌握电子技能的基础知识和数字电子电路的测试、安装调试、焊接、印 刷电路板的制作;培养学生由单元电路到数字电子系统,由模拟到数字,数字 到模拟,由基本电路功能到完成预定之目标电子系统,乃至自控系统和装置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3MB 文档页数:46
目的要求:了解植物营养元素的的种类、生理作用 及植物吸收的机理,认识土壤养分的特点和施肥规律, 目的要求掌握各种化肥和有机肥的特性和鉴别使用方法。 植物营养 教学要点:植物体内的化学元素,植物必需营养元 素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根对养分的吸收,叶片对养分 营养吸收的吸收,营养元素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 土壤养分 环境因素,作物连续性,作物营养阶段性,作物营养临 界期,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 作物施肥形态和转化,氮、磷、钾及各种微量元素的性质、在土 壤中的转化及施用方法,作物的施肥原理,肥料的施用 实验实训方法,配方施肥的概念及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86MB 文档页数:12
示波器是现代电子测量仪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电子设备,它集各种现 代电子技术于一身,具有知识综合、更新快捷、型号繁多、面目百态、 操作复杂、难以全面掌握和深入了解的特点。大多数同学在中学阶段, 虽然曾经有所认识,但基于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它的了解和掌握 只能停留的一些表面的认识上。在大学,虽然有专门的实验教学课来学 习示波器的有关知识,但只通过一次课程,仅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要 求把示波器所有内容完整地讲授,让同学完全接受了解和全面地掌握,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做到。因此,要想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掌握 示波器的有关知识和使用技巧,必须要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经常地 接触和反复地使用示波器,加之个人的不断感悟,才能达到一定水平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KB 文档页数:3
(一)课程的地位与性质 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它是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是草业科学专业必备的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课 程。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 转: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及其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同人 类的关系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KB 文档页数:3
一、编写大纲的原则和依据 依据本大纲根据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按照农科院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 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而编写制订。 原则力争课程的设置适应本专业的要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本大纲是 教学活动的主要准则。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仪器分析》是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 掌握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发展中的仪器分析,具 有应用仪器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公共、基础和技术基础课教学之后开设,它为以后的 专题实验、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奠定基础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6.78MB 文档页数:538
本课程是让大家掌握有关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来遇到常见的植物病害能够会诊断,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该课程分为四部分,一介绍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二介绍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三生物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四介绍一些常见植物病害。 第一部分 总论 植物病害基本知识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防治原理 一、诊断的基本程序 二、实验室诊断 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第三章 生物技术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概况 第四部分 植物的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7.5KB 文档页数:21
在分析化学,特别是仪器分析中,常常需要做工 作曲线(也叫标准曲线,或校正曲线,或检量线)。 例如,原子吸收法中作吸光度和浓度的工作曲线,极谱 法中作波高和浓度的工作曲线等等。在分析化学中所 使用的工作曲线,通常都是直线。一般是把实验点描 在坐标纸上,横坐标X表示被测物质的浓度,叫自变量 。大都是把可以精确测量或严格控制的变量(如标准 溶液的浓度)作为自变量;纵坐标y表示某种特征性质 (如吸光度、波高等)的量,称因变量,一般设因变 量是一组相互独立、其误差服从同一正态分布N(O, o2)的随机变量。然后根据坐标纸上的这些散点(实 验点)的走向,用直尺描出一条直线。这就是分析工 作者习惯的制作工作曲线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67.69KB 文档页数:13
利用氧气吹炼镍锍直接得金属镍,其关键在于去锍保镍。本文利用选择性氧化原理,提出氧化转化温度的概念。热力学分析指出,去硫保镍的条件是:1、镍锍熔体用O2开吹的温度必须超过该组成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对含硅20-25%的镍硫,其开吹温度不能低于1350-1400℃。2、随着熔体中硫含量的减少,相应地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随之增高。吹炼操作必须迅速进行,以保证熔池温度上升的速度永远高于转化温度增高的速度。硫、镍氧化的转化温度可用一步法按下列反应[S]+2NiO(s)=2[Ni]+SO2进行计算。热力学分析又指出:1.镍锍内含铜全部留在熔体之内,在吹炼过程中不被氧化。2.镍锍中的铁最易被氧化,但当降低到0.8—1.0%后即不能被氧化而以残铁留在熔体之内。3.镍铳含钴如小于1%也将留在熔体之内。通过在卡尔多斜吹旋转炉进行的半工业吹炼实验,在采用上列热力学推论得出的去硫保镍条件下,硫能顺利地降到1—2%,充分地证明了理论成功地指导了实践,克服在初期探索性试验中遇到大量镍氧化的困难。在吹炼末期,由于熔体中硫的扩散速度减减慢,熔池表面逐渐有NiO层累积。采用不吹氧空转还原,可进一步去硫而提高镍的回收率。镍的直接回收率大于90%,而总回收率大于95%。镍的主要损失来自高温下镍及其氧化物的挥发熔体中残铜、残铁及残钻的存在也通过实验予以证实。动力学分析指出,熔体中硫的扩散是脱硫反应的控制性环节。硫的传质系数β及扩散系数D与温度T的关系式分别为:\\[\\begin{array}{l}{\\rm{\\beta = 8}}{\\rm{.30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rm{D = 8}}{\\rm{.30 \\times 1}}{{\\rm{0}}^{{\\rm{ - 2}}}}{\\rm{e \\times P(}}\\frac{{{\\rm{ - 25000}}}}{{{\\rm{RT}}}}{\\rm{)}}\\end{array}\\]镍锍是火法冶金提镍的中间产物。从镍锍提制金属镍通常采用两种方法:(1)直接电解;(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82MB 文档页数:347
第一章 历史与展望 第一节 细胞生物学简史 第二节 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 第三节 对未来的展望 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 第一节 显微技术. 第二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三节 细胞分离技术. 第四节 细胞培养与细胞杂交.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真核细胞. 第二节 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 第三节 病毒与蛋白质感染因子. 第四节 细胞的化学成分. 第四章 质膜及其表面结构. 第一节 质膜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 质膜的结构. 第三节 细胞表面的分化. 第五章 跨膜运输. 第一节 被动运输. 第二节 主动运输. 第三节 膜泡运输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第一节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膜泡运输 第三节 内质网 第四节 高尔基体 第五节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七章 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一节 线粒体 第二节 叶绿体 第三节 线粒体与叶绿体的蛋白质定向转运 第八章 细胞通信.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 第四节 蛋白降解与信号转导 第九章 细胞骨架 第一节 微丝 第二节 微管 第三节 中间纤维 第十章 细胞外基质. 第一节 细胞外基质的大分子组成成分 第二节 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第十一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粘附分子 第一节 细胞连接 第二节 细胞粘附分子 第十二章 细胞核 第一节 核被膜 第二节 染色体 第三节 核仁 第四节 核基质 第十三章 细胞周期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有丝分裂 第三节 减数分裂 第四节 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 第一节 受精与胚胎发育 第二节 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模式动物——果蝇 第四节 细胞的分化潜能 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死亡 第一节 细胞衰老 第二节 细胞坏死与凋亡 第三节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 第十六章 肿瘤细胞 第一节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 肿瘤形成 第三节 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3MB 文档页数:376
理论探讨 1.当前青年学生信仰教育的突出问题和对策研究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初探 3.“基础”课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4.信仰的忠告——致部分有信教意向的同学 …… 16.关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主体性的缺失与应对措施 18.《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优势转化为 19.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思想政治 教法探索 20.三管齐下,功到果成 2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基础”课程创新工作室教学改革探索 22.行走的课堂 23.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总结 …… 2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整体性改革的思考 27.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考——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改革为例 38.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的几点做法 29.作为一名基础课教师的个人教育信念 教法探索 30.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性 31.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问题的探讨 3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方法的综合施用分析 …… 42.“凤头猪肚豹尾”:探索一种教学风格 4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析 44.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创新 …… 47.“小剧场式”教学模式——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改新路径 实践反思 48.如何尽快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师的教学能力 49.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探讨 …… 52.我校《基础》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5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报告 54.开展社会调查 培育公民意识 ——社会调查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 应用 5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改实验心得 56.实现教学优势的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次调查的思考 57.关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效果的几点看法 …… 60.利用态度理论提高《思修》课的实效 6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首页上页425426427428429430431432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432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