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专业、学制、总学时数 课程名称:农业微生物 课程编号:B1030307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科学专业 总学时数:40学时 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与性质 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 是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是草业科学专业必备的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 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 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及其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科,与其他学科如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营 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程主要为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参加工作后在理论和实验方 面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模型、标本、示教 实验、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使讲授难以表达的抽象理 论,或不能直观看到的抽象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电 教手段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必要的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细 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发展情况,以及微生物学的重 要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和意义。 第一章微生物细胞 教学内容:细胞的化学性质、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膜系统、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膜系统、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
《农业微生物》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专业、学制、总学时数 课程名称:农业微生物 课程编号:B1030307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科学专业 总学时数:40 学时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与性质 微生物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 是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是草业科学专业必备的理论和实验技能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 学。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细胞的构建及其能量、物质、信息的运转; 微生物的进化和多样性,研究微生物的种类,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微生物的起源; 生态学规律,研究不同微生物之间及其它们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同人类的关系。 (三)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科,与其他学科如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营 养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程主要为学生在今后的课程学习和参加工作后在理论和实验方 面奠定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包括模型、标本、示教 实验、挂图等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录像等电化教学手段使讲授难以表达的抽象理 论,或不能直观看到的抽象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电 教手段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长处,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必要的实验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细 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等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发展情况,以及微生物学的重 要意义。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学研究对象,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和意义。 第一章 微生物细胞 教学内容:细胞的化学性质、结构和功能,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重点和难点: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膜系统、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教学要求:掌握细胞的化学成分、细胞的膜系统、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
第二章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合成和分解代谢。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丙酮酸代谢。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丙酮酸代谢。 第三章微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重组 教学内容:生物遗传信息的的变异和重组、DNA重组技术。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突变的机理、遗传信息重组的类型和机理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突变的机理、遗传信息重组的类型。 第四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细菌生长速度的测量,细菌的连续培养,细胞 的生长周期,温度、水、氢离子、氧气、氧还电位、辐射、杀菌剂和抑菌剂对微生物生长的 影响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细菌的连续培养,温度、水、氢离子等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技术,了解温度、水和氢离子等对微生 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古细菌 重点和难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一些典型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特征 教学要求:掌握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掌握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结构的异同。 第六章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真菌的形态、繁殖和代表种,藻类的形态和常见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 种 重点和难点: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代表种。 教学要求:掌握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以及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的特征 第七章病毒 教学内容:病毒的特性,噬菌体的特性,昆虫病毒的种类和特性,植物病毒的特性及其 引发的病害。 重点和难点:病毒的特性、噬菌体的特性 教学要求:掌握病毒和噬菌体的一些特性。 第八章微生物生态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及物质和能量流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 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个体生态学和原位研究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中微生物的一般情况。 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土壤微生物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九章物质循环与土壤肥力 教学内容:C、N、S、P、K、Fe和Mn在生物中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与土壤肥力的
第二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代谢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和营养类型,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合成和分解代谢。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丙酮酸代谢。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丙酮酸代谢。 第三章 微生物的变异和遗传重组 教学内容:生物遗传信息的的变异和重组、DNA 重组技术。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突变的机理、遗传信息重组的类型和机理。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突变的机理、遗传信息重组的类型。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和环境条件 教学内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细菌生长速度的测量,细菌的连续培养,细胞 的生长周期,温度、水、氢离子、氧气、氧还电位、辐射、杀菌剂和抑菌剂对微生物生长的 影响。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细菌的连续培养,温度、水、氢离子等 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和培养方法技术,了解温度、水和氢离子等对微生 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章 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常见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古细菌。 重点和难点:细菌的分类和鉴定、一些典型的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的特征。 教学要求:掌握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掌握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结构的异同。 第六章 真核微生物 教学内容:真菌的形态、繁殖和代表种,藻类的形态和常见种,原生动物的特征和代表 种。 重点和难点: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代表种。 教学要求:掌握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以及一些常见的代表种的特征。 第七章 病毒 教学内容:病毒的特性,噬菌体的特性,昆虫病毒的种类和特性,植物病毒的特性及其 引发的病害。 重点和难点:病毒的特性、噬菌体的特性。 教学要求:掌握病毒和噬菌体的一些特性。 第八章 微生物生态 教学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特点及物质和能量流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 中的微生物,微生物个体生态学和原位研究。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中微生物的一般情况。 教学要求:掌握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土壤微生物的一般研究方法。 第九章物质循环与土壤肥力 教学内容:C、N、S、P、K、Fe 和 Mn 在生物中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与土壤肥力的
关系。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的过程,有机质中的CN率对植物有效养分 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土壤中形成有机质的过程,有机质中的CN率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影响。 第十章微生物同植物和动物的共生关系 教学内容:微生物和植物共生关系的类型,固氮根瘤,菌根的形态和功能,植物内生和 寄生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共生。 难点和重点:细菌和真菌同植物共生的类型,根瘤的形态结构、形成方式、固氮功能, 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的形态功能,内生和寄生的植物真菌、细菌,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系 统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同植物共生的类型,根瘤的基本知识菌根的形态功能,反刍动物 的瘤胃微生物系统,了解常见的植物内生和寄生真菌、细菌种类 五、主要参考书目 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周的庆.微生物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李阜棣.土壤微生物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李阜棣,喻子牛,何绍江.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手段及教学过程的建议 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实 验技能,强调理论结合实验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的应用打 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系。 重点和难点:微生物在土壤中形成有机质的过程,有机质中的 C/N 率对植物有效养分 的影响。 教学要求:掌握土壤中形成有机质的过程,有机质中的 C/N 率对植物有效养分的影响。 第十章 微生物同植物和动物的共生关系 教学内容:微生物和植物共生关系的类型,固氮根瘤,菌根的形态和功能,植物内生和 寄生微生物,微生物和动物的共生。 难点和重点:细菌和真菌同植物共生的类型,根瘤的形态结构、形成方式、固氮功能, 外生菌根和丛枝菌根的形态功能,内生和寄生的植物真菌、细菌,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系 统。 教学要求:掌握微生物同植物共生的类型,根瘤的基本知识菌根的形态功能,反刍动物 的瘤胃微生物系统,了解常见的植物内生和寄生真菌、细菌种类。 五、主要参考书目 李阜棣,胡正嘉. 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周的庆. 微生物学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李阜棣. 土壤微生物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李阜棣,喻子牛,何绍江. 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手段及教学过程的建议 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实 验技能,强调理论结合实验并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的应用打 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专业强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