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原管理学 Grassland Management》课程教学资源_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10,文件大小:73KB,团购合买
草原管理学是认识、利用和培育草地,使草地在最大限度地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其生 产能力得以维持和提高的一门科学。草原管理学是草原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其目的在于使 学生了解草原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草原管理概况与水平,并学习与掌握为管理好草 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管理培育草原的各种实用技术。学生学完这一门课程这 后,不仅应对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草原管理科学有所了解,而且能结合当前我国草原生产实 践,灵活地利用草原,利用改良技术提高草原生产力,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课程名称 草原管理学 Grassland management 课程编号B3030229 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草原管理学是认识、利用和培育草地,使草地在最大限度地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其生产 能力得以维持和提高的一门科学。草原管理学是草原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 了解草原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草原管理概况与水平,并学习与掌握为管理好草原必须 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管理培育草原的各种实用技术。学生学完这一门课程这后,不仅应 对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草原管理科学有所了解,而且能结合当前我国草原生产实践,灵活地利 用草原,利用改良技术提高草原生产力,成为指导和管理草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立志为我 国的草业科学和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四、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草原管理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与基础课和其它专业课均有密切关 系。如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普通畜牧学、 草原鼠害、草地调査与规划学、牧草栽培学、饲草料加工与贮藏等。因此,本课程应在学完 专业基础课后开设。本课程与草地生态学、草地调査与规划学、牧草栽培学及饲草料加工与 贮藏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内容上个别地方可能有重复,因此,主讲教师应了解这些课程 的基本内容,以便在讲授中减少重复,或做到各有侧重地讲授可能重复的内容。 五、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草原管理学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是基础部分,它包括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和 草原管理理论基础两方面内容,重点为草地植物各类别的含义和牧草的繁殖更新特性,难点 为多年生草类贮藏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和牧草营养物质变化规律以及多年生草类的饲用评价 第二部分是草地利用部分,它包括放牧场合理利用和割草场合理利用两方面的内容,重点为 放牧地利用的基本要求、放牧家畜的一般特性。自由放牧和划区轮数的方案设计及优质牧草 的别割技术和优质干草的调制技术,难点为轮牧方案的设计。第三部分为草地改良部分,它 包括草地土壤改良、草地植被改善及几种特殊草地的培育技术三方面内容,重点为草地通透 性的改善技术、草地补播技术以及草地有毒有害植物防除技术。难点为草地通透性的改善及 草地的人工补播 本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讲授:在讲授内容上,采取用得上的多讲、纫计,用不上的少讲或不讲。如草地施 肥和灌溉占有较大分量,但这些措施目前在我国不可能普通推广应用,可以少讲。相反,放 牧地利用、草原补播、草库伦建设等就多讲。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做到学以致用 2.自学:自学内容大多是教材中有,学生一看就懂得的部分。自学一般在课堂上进行, 为使学生掌握重点,出自学复习题,自学后进行提问,检查自学效果。 3.讨论:一般在讲完一个单元内容后进行。教师出几个论题,课后准备,然后在课堂 上分组讨论,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最后都教师做总结发言。这样可使学生主动学习,锻炼 学生组织能力和提高演讲水平。也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4.撰写课程论文:一般在期中进行,教师事先出几个论文题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2 周)内完成,然后由教师评分、总结。论文成绩也可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能查阅 大量的参考资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并能结合本地区草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 议和意见 5.电化教学:由于经费条件,很多内容只能在课堂上讲,学生没机会到生产中实习和 塞观,开展电化教学可弥补教学中这一不足,每讲完一个单元,可放录像或幻灯一次。电化 教学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帮助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一、课程名称 草原管理学 Grassland Management 二、课程编号 B3030229 三、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草原管理学是认识、利用和培育草地,使草地在最大限度地生产畜产品的同时,其生产 能力得以维持和提高的一门科学。草原管理学是草原专业的专业课之一,其目的在于使学生 了解草原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草原管理概况与水平,并学习与掌握为管理好草原必须 掌握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管理培育草原的各种实用技术。学生学完这一门课程这后,不仅应 对当前国内外先进的草原管理科学有所了解,而且能结合当前我国草原生产实践,灵活地利 用草原,利用改良技术提高草原生产力,成为指导和管理草原的一名科技工作者,立志为我 国的草业科学和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四、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及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草原管理学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与基础课和其它专业课均有密切关 系。如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植物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普通畜牧学、 草原鼠害、草地调查与规划学、牧草栽培学、饲草料加工与贮藏等。因此,本课程应在学完 专业基础课后开设。本课程与草地生态学、草地调查与规划学、牧草栽培学及饲草料加工与 贮藏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内容上个别地方可能有重复,因此,主讲教师应了解这些课程 的基本内容,以便在讲授中减少重复,或做到各有侧重地讲授可能重复的内容。 五、本课程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草原管理学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大部分,第一是基础部分,它包括草地植物生物学基础和 草原管理理论基础两方面内容,重点为草地植物各类别的含义和牧草的繁殖更新特性,难点 为多年生草类贮藏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和牧草营养物质变化规律以及多年生草类的饲用评价。 第二部分是草地利用部分,它包括放牧场合理利用和割草场合理利用两方面的内容,重点为 放牧地利用的基本要求、放牧家畜的一般特性。自由放牧和划区轮数的方案设计及优质牧草 的别割技术和优质干草的调制技术,难点为轮牧方案的设计。第三部分为草地改良部分,它 包括草地土壤改良、草地植被改善及几种特殊草地的培育技术三方面内容,重点为草地通透 性的改善技术、草地补播技术以及草地有毒有害植物防除技术。难点为草地通透性的改善及 草地的人工补播。 本课程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讲授:在讲授内容上,采取用得上的多讲、纫计,用不上的少讲或不讲。如草地施 肥和灌溉占有较大分量,但这些措施目前在我国不可能普通推广应用,可以少讲。相反,放 牧地利用、草原补播、草库伦建设等就多讲。使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做到学以致用。 2.自学:自学内容大多是教材中有,学生一看就懂得的部分。自学一般在课堂上进行, 为使学生掌握重点,出自学复习题,自学后进行提问,检查自学效果。 3.讨论:一般在讲完一个单元内容后进行。教师出几个论题,课后准备,然后在课堂 上分组讨论,选代表在课堂上发言,最后都教师做总结发言。这样可使学生主动学习,锻炼 学生组织能力和提高演讲水平。也有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效果。 4.撰写课程论文:一般在期中进行,教师事先出几个论文题目,学生在规定的时间(2 周)内完成,然后由教师评分、总结。论文成绩也可作为学习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能查阅 大量的参考资料,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并能结合本地区草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 议和意见。 5.电化教学:由于经费条件,很多内容只能在课堂上讲,学生没机会到生产中实习和 塞观,开展电化教学可弥补教学中这一不足,每讲完一个单元,可放录像或幻灯一次。电化 教学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可帮助对所学内容的记忆

6.加强实验实习:草原管理学是一门生产技能课,不接触生产实际是学不好的。除安 排课堂实验外,要进行野外教学实习,一般为20天左右,安排10-14个实习内容。另外 也可相实习与毕业论文一起进行,将学生安排在牧区,时间为一个生长季。实习内容做到教 学、科硏、生产相结合。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认识了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特点,而且掌握了基 本操作技术 六、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的建议 1.使用教材:《草原管理》(第二版),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2.参考教材 (1)《草地经营》,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管理教硏室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 (2)《草地研究一基本问题与技术》,许志信等译,天则出版社,1990。 (3)《草地学队第二版)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七、教学进度安排方案(如下表) 课内时数 号主要章节名称|讲习 教学内容 草原与草原管理学,草原管理对发展畜牧业 1绪论 生产的意义,我国草原管理的历史阶段,我 国的草原立法,国外草原管理的概况,草原 管理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 物学 饲用植物的生活型,饲用植物的株丛类型 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 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禾寿命,多年生草类 别及其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多年生草类枝 枝条形成的类型; 条的生长发育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 物学 第三节多年生草类的 繁殖更新及再生 种子繁殖与更新、营养繁殖与更新、多年生 3第四节多年生草类的2 根系生长发育 草类的再生、多年生草类根系的生长发育、 第五节多年生草类贮 藏营养物质积累的动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 物学 第六节多年生草类的 多年生草类的产量动态、多年生草类营养价 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动 值的动态、多年生草类的可食性评价、多年 第七节多年生草类的 生草类的化学成分与营养价值、禾本科草 饲用评价 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 第八节草地植物的经 类群

6.加强实验实习:草原管理学是一门生产技能课,不接触生产实际是学不好的。除安 排课堂实验外,要进行野外教学实习,一般为 20 天左右,安排 10 一 14 个实习内容。另外 也可相实习与毕业论文一起进行,将学生安排在牧区,时间为一个生长季。实习内容做到教 学、科研、生产相结合。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认识了草原畜牧业的基本特点,而且掌握了基 本操作技术。 六、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的建议 1.使用教材:《草原管理》(第二版),内蒙古农牧学院主编。农业出版社,1991。 2.参考教材: (1)《草地经营》,内蒙古农牧学院草原管理教研室编,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89。 (2)《草地研究一基本问题与技术》,许志信等译,天则出版社,1990。 (3)《草地学队第二版)北京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七、教学进度安排方案(如下表) 序 号 主 要 章 节 名 称 课内时数 讲 教 学 内 容 课 习 题 课 实 验 1 绪论 2 草原与草原管理学,草原管理对发展畜牧业 生产的意义,我国草原管理的历史阶段,我 国的草原立法,国外草原管理的概况,草原 管理学的发展简史 2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 物学 第一节草地植物的类 别及其生物学特点 第二节多年生草类枝 条的生长发育 2 饲用植物的生活型,饲用植物的株丛类型, 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禾寿命,多年生草类 枝条形成的类型; 3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 物学 第三节多年生草类的 繁殖更新及再生 第四节多年生草类的 根系生长发育 第五节多年生草类贮 藏营养物质积累的动 态 2 种子繁殖与更新、营养繁殖与更新、多年生 草类的再生、多年生草类根系的生长发育、 4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 物学 第六节多年生草类的 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动 态 第七节多年生草类的 饲用评价、 第八节草地植物的经 济类群 2 多年生草类的产量动态、多年生草类营养价 值的动态、多年生草类的可食性评价、多年 生草类的化学成分与营养价值、禾本科草 类、豆科草类、莎草科草类、杂类草

第二章草原管理的理 影响草地形成的诸发展因素,草地形成与气 论基础 候因素的关系,草地形成与土地因素的关 5第一节草地的形成2 系,草地与生物因素,草地与人类经济活动 第二节草地的发展 草地演替的基本概念,草地的自然演替,草 地的利用演替 第三节草地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 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流 成分,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草地生态 程 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化流程:能量平衡,营 第四节草地生态平衡 养平衡,水分平衡,生物平衡 第三章放牧地的合理 利用 放牧地合理利用的概念,合理的载畜量,适 第一节放牧利用草地 宜的放牧强度,正确的放牧时期,家畜均匀 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放牧家畜的一/2 分布;放牧的意义,家畜的牧食习性,放牧 家畜的营养需要及调节,放牧家畜对草地的 般特性 影响,放牧制度及其评价,自由放牧,划区 第三节放牧制度及其 轮牧 划分季节放牧地,划区轮牧的基本原则,各 第四节划区轮牧制度 地实行划区轮牧的情况与经验,地段轮牧 第五节放牧地的轮换 制,更换营盘的分段放牧,放牧地轮换的意 第六节放牧的组织与 义,放牧地轮换应包括的基本环节,各种放 牧地轮换的方案,畜群组织与结构,饮水, 理 补饲,作息时间,放牧卫生,棚圈设施,冬 季放牧管理 第四章割草地的合理 割草地的重要性,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天 利用 第一节割草地的意义 然割草地的类型、利用及存在的问题,人工、 半人工割草地及其培育,牧草的适宜刈割时 及现状 期,刈割次数、再生草的利用和刈割高度 第二节牧草的刈割技 术 刈割方法和割草的机械化 第三节割草地轮刈制 第五章干草的调制贮 草地轮刈制的概念及意义,割草地的主要轮 10藏和牧草的青贮 刈方案,打贮饲草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干 第一节调制贮藏干草 草的特点及调制技术要求 的意义 第二节牧草干燥的基 牧草干燥时从植物体内散失水分的规律,牧 本原理 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成分变化的规律,牧草干 第三节牧草的干燥方 燥时营养物质损失的原因,牧草的自然干燥 法,人工干燥法

5 第二章草原管理的理 论基础 第一节草地的形成 第二节草地的发展演 替 2 影响草地形成的诸发展因素,草地形成与气 候因素的关系,草地形成与土地因素的关 系,草地与生物因素,草地与人类经济活动; 草地演替的基本概念,草地的自然演替,草 地的利用演替 6 第三节草地生态系统 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流 程 第四节草地生态平衡 2 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 成分,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草地生态 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化流程;能量平衡,营 养平衡,水分平衡,生物平衡 7 第三章放牧地的合理 利用 第一节放牧利用草地 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放牧家畜的一 般特性 第三节放牧制度及其 评价 2 放牧地合理利用的概念,合理的载畜量,适 宜的放牧强度,正确的放牧时期,家畜均匀 分布;放牧的意义,家畜的牧食习性,放牧 家畜的营养需要及调节,放牧家畜对草地的 影响,放牧制度及其评价,自由放牧,划区 轮牧 8 第四节划区轮牧制度 第五节放牧地的轮换 第六节放牧的组织与 管理 2 划分季节放牧地,划区轮牧的基本原则,各 地实行划区轮牧的情况与经验,地段轮牧 制,更换营盘的分段放牧,放牧地轮换的意 义,放牧地轮换应包括的基本环节,各种放 牧地轮换的方案,畜群组织与结构,饮水, 补饲,作息时间,放牧卫生,棚圈设施,冬 季放牧管理 9 第四章割草地的合理 利用 第一节割草地的意义 及现状 第二节牧草的刈割技 术 2 割草地的重要性,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天 然割草地的类型、利用及存在的问题,人工、 半人工割草地及其培育,牧草的适宜刈割时 期,刈割次数、再生草的利用和刈割高度, 刈割方法和割草的机械化 10 第三节割草地轮刈制 第五章干草的调制贮 藏和牧草的青贮 第一节调制贮藏干草 的意义 2 草地轮刈制的概念及意义,割草地的主要轮 刈方案,打贮饲草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干 草的特点及调制技术要求 11 第二节牧草干燥的基 本原理 第三节牧草的干燥方 法 2 牧草干燥时从植物体内散失水分的规律,牧 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成分变化的规律,牧草干 燥时营养物质损失的原因,牧草的自然干燥 法,人工干燥法

垛草的重要性和干草含水量的判断标准, 草的堆垛方法,贮藏期间干草的管理和估 第四节干草的堆垛与 重,干草的品质鉴定,牧草半干青贮的优点 2贮藏 第五节牧草的青贮 和意义,牧草青贮的种类和基本原理,制作 牧草青贮料应当坚持的原则,牧草青贮料的 调制技术 第六章草地改良的 般原理 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现况,草地退化的原因 第一节草地退化 草地现况的概念和演变趋势,草地现况的分 级,草地现况的评定方法 第二节草地现况 第六章草地改良的 草地改良的意义及其与利用的关系,草地改 14般原理 良与草地现况的关系,草地的生产特性,草 第三节草地改良 地改良的生产措施,草原管理的生产综合措 第七章草地培育的土 壤改良 土壤耕作改良的原理,耙地,耕翻耙,划破 草皮,撂荒地的改良;调节草地水分的意义, 15/第一节草地土壤结构 及其透气性的改善 土壤水分来源及其作用,人畜饮水和草地灌 第二节草地土壤水分 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草地灌溉,草地排 水 的调节 植物营养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土壤营养元素 第三节草地土壤养分 的循环,草地营养元素缺乏的诊断,科学计 16的补充一一施肥 量施肥原则,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草 地施肥技术与特点,豆科牧草与生物固氮 第八章草地植被的改 善和管理 封育草地的意义,草地封育的方法,封育期 17第一节草地的封育 内应采取的其他措施,草库仑建设,补播的 第二节草地的人工补 意义,补播的方法,补播草地的管理 第三节建立人工草地 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建立人工草地的方 去,牧草的混播,草田轮作 第四节草地杂草的防 草地杂草的防除的意义,草地上的有毒植物 的特征特性及识别,草地杂草和枯草的防除 第九章几种特殊草地 的培育技术 林间草地分布及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20第一节林间草地 培育措施;沙地草地分布及其特点,存在的 主要问题,培育措施:盐碱草地分布及其特 第三节沙地草地 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育措施; 第四节盐碱草地 八、教学内容要点与教学目标 绪论 论述草原管理学的内容,草原管理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以及国外草业发展概况。理解草 原概念,了解国外草原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一章草地植物的生物学

12 第四节干草的堆垛与 贮藏 第五节牧草的青贮 2 垛草的重要性和干草含水量的判断标准,干 草的堆垛方法,贮藏期间干草的管理和估 重,干草的品质鉴定,牧草半干青贮的优点 和意义,牧草青贮的种类和基本原理,制作 牧草青贮料应当坚持的原则,牧草青贮料的 调制技术。 13 第六章草地改良的一 般原理 第一节草地退化 第二节草地现况 2 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现况,草地退化的原因, 草地现况的概念和演变趋势,草地现况的分 级,草地现况的评定方法 14 第六章草地改良的一 般原理 第三节草地改良 2 草地改良的意义及其与利用的关系,草地改 良与草地现况的关系,草地的生产特性,草 地改良的生产措施,草原管理的生产综合措 施。 15 第七章草地培育的土 壤改良 第一节草地土壤结构 及其透气性的改善 第二节草地土壤水分 的调节 2 土壤耕作改良的原理,耙地,耕翻耙,划破 草皮,撂荒地的改良;调节草地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来源及其作用,人畜饮水和草地灌 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草地灌溉,草地排 水 16 第三节草地土壤养分 的补充——施肥 2 植物营养和土壤养分的关系,土壤营养元素 的循环,草地营养元素缺乏的诊断,科学计 量施肥原则,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草 地施肥技术与特点,豆科牧草与生物固氮 17 第八章草地植被的改 善和管理 第一节草地的封育 第二节草地的人工补 播 2 封育草地的意义,草地封育的方法,封育期 内应采取的其他措施,草库仑建设,补播的 意义,补播的方法,补播草地的管理 18 第三节建立人工草地 2 建立人工草地的意义,建立人工草地的方 法,牧草的混播,草田轮作 19 第四节草地杂草的防 除 2 草地杂草的防除的意义,草地上的有毒植物 的特征特性及识别,草地杂草和枯草的防除 20 第九章几种特殊草地 的培育技术 第一节林间草地 第三节沙地草地 第四节盐碱草地 2 林间草地分布及其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育措施;沙地草地分布及其特点,存在的 主要问题,培育措施;盐碱草地分布及其特 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培育措施; 八、教学内容要点与教学目标 绪论 论述草原管理学的内容,草原管理与发展畜牧业的关系以及国外草业发展概况。理解草 原概念,了解国外草原畜牧业发展概况。 第一章 草地植物的生物学

S1草地植物类别及其生物学特点 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2.饲用植物的株丛型 3.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和寿命 4.多年生草类枝条形成的类型 理解草地植物的生活型、株丛型及分枝分荣类型,掌握各草类定义。 S2多年生草类枝条的生长发育 1.禾本科革类枝条的生长发育 2.豆科草类枝条的生长发育 3.篙属植物枝条的生长发育特点 了解各草类枝条生长发育特点,理解禾本科牧草的分蒙及其春、夏分疆产生的枝条所处 的条件及生长发育 S3多年生草类的繁殖、更新及再生 1.种子繁殖与更新 2.营养繁殖与更新 3.多年生草类的再生 理解多年生草类的繁殖更新特点.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意义及营养繁殖器官:掌握牧草再 生性的三个指标: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强度:了解再生草形成的四个类型。 S4多年生草类根系的生长发育 S5多年生草类贮藏营养物质积累动态 理解草类贮藏性营养物质的概念和形式,利用状况和贮藏部位:掌握贮藏性营养物质积 累动态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S6多年生草类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动态 多年生草类的产量动态 2.多年成草类营养价值的动态 掌握多年生草类产量及营养价值动态及其与草地利用的关系。 S7多年生草类的饲用评价 1.多年生草类的可食性评价 2.多年生草类的化学成分与营养价值 3.多年生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了解多年生草类饲用评价方法。 Sg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 第二章草原管理的理论基础 S1草地的形成 影响草地形成的诸因素 2.草地形成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3.草地形成与土地因素的关系 4.草地与生物因素 5.草地与人类经济活动 了解影响草地形成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草地的影响 S2草地的发展演替 1.草地演替的基本概念 2.草地的自然演替 3.草地的利用演替

S1 草地植物类别及其生物学特点 1.饲用植物的生活型 2.饲用植物的株丛型 3.多年生草类的发育速度和寿命 4.多年生草类枝条形成的类型 理解草地植物的生活型、株丛型及分枝分荣类型,掌握各草类定义。 S2 多年生草类枝条的生长发育 1.禾本科革类枝条的生长发育 2.豆科草类枝条的生长发育 3.篙属植物枝条的生长发育特点 了解各草类枝条生长发育特点,理解禾本科牧草的分蒙及其春、夏分疆产生的枝条所处 的条件及生长发育。 S3 多年生草类的繁殖、更新及再生 1.种子繁殖与更新 2.营养繁殖与更新 3.多年生草类的再生 理解多年生草类的繁殖更新特点.种子繁殖的生物学意义及营养繁殖器官;掌握牧草再 生性的三个指标:再生速度、再生次数和再生强度;了解再生草形成的四个类型。 S4 多年生草类根系的生长发育 S5 多年生草类贮藏营养物质积累动态 理解草类贮藏性营养物质的概念和形式,利用状况和贮藏部位;掌握贮藏性营养物质积 累动态及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S6 多年生草类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动态 1.多年生草类的产量动态 2.多年成草类营养价值的动态 掌握多年生草类产量及营养价值动态及其与草地利用的关系。 S7 多年生草类的饲用评价 1.多年生草类的可食性评价 2.多年生草类的化学成分与营养价值 3.多年生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了解多年生草类饲用评价方法。 S8 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 第二章 草原管理的理论基础 S1 草地的形成 1.影响草地形成的诸因素 2.草地形成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3.草地形成与土地因素的关系 4.草地与生物因素 5.草地与人类经济活动 了解影响草地形成的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理解人类生产活动对草地的影响。 S2 草地的发展演替 1.草地演替的基本概念 2.草地的自然演替 3.草地的利用演替

理解草地演替的概念,了解草地演替的阶段性、稳定性和发展方冋,掌握威廉土生草土形 成学说,理解撂荒地、别草和放牧演替过程 S3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流程 1.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2.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 4.草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化流程 5.矿物质的再分布 了解草地生态系统概念及组分,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初级及次级生产过程,理解其能量 与物质的转化流程 S4草地生态平衡 能量平衡 2.营养平衡 3.水份平衡 4.生物平衡 理解草地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第三章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S1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 1.放牧地合理利用的概念 2.合理的载音量 3.适宜的放牧强度 4.正确的放牧时间 5.畜群均匀分布 理解放牧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区别载畜量与放牧强度涵意,掌握正确的放牧时间,了 解减少家畜过分集中的措施 S2放牧家畜的一般特性 家畜品种 2.家畜的牧食习性 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及调节 4.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 了解家畜的牧食习性,以及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 S3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1.自由放牧 2.划区放牧 理解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中的每一放牧方式,了解划区轮牧的优越性 S4划区轮牧制度 划分季节放牧地 2.划区轮牧的基本原则 3.各地实行划区轮牧的情况与经验 4.地段轮牧制 5.更换营盘的分段放牧 了解划分季节放牧地的意义及原则,理解各季节放牧地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划区轮牧的 毫本原则,能够设计轮牧方案:了解更换营盘放牧 S5放牧地的轮换

理解草地演替的概念,了解草地演替的阶段性、稳定性和发展方向,掌握威廉土生草土形 成学说,理解撂荒地、别草和放牧演替过程。 S3 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与能量转化流程 1.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2.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3.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 4.草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转化流程 5.矿物质的再分布 了解草地生态系统概念及组分,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初级及次级生产过程,理解其能量 与物质的转化流程 S4 草地生态平衡 1.能量平衡 2.营养平衡 3.水份平衡 4.生物平衡 理解草地生态平衡及其意义。 第三章 放牧地的合理利用 S1 放牧利用草地的基本要求 1.放牧地合理利用的概念 2.合理的载音量 3.适宜的放牧强度 4.正确的放牧时间 5.畜群均匀分布 理解放牧地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区别载畜量与放牧强度涵意,掌握正确的放牧时间,了 解减少家畜过分集中的措施。 S2 放牧家畜的一般特性 1.家畜品种 2.家畜的牧食习性 3.放牧家畜的营养需要及调节 4.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 了解家畜的牧食习性,以及放牧家畜对草地的影响。 S3 放牧制度及其评价 1.自由放牧 2.划区放牧 理解自由放牧和划区轮牧中的每一放牧方式,了解划区轮牧的优越性。 S4 划区轮牧制度 1.划分季节放牧地 2.划区轮牧的基本原则 3.各地实行划区轮牧的情况与经验 4.地段轮牧制 5.更换营盘的分段放牧 了解划分季节放牧地的意义及原则,理解各季节放牧地应具备的条件;掌握划区轮牧的 毫本原则,能够设计轮牧方案;了解更换营盘放牧。 S5 放牧地的轮换

1.放牧地轮换的意义 2.放牧地轮换应包括的基本环节 3.各种放牧地轮换的方案 理解放牧地轮换涵意,了解放牧地轮换的基本环节。 S6放牧的组织与管理 1.畜群组织与结构 2.饮水 3.补饲 4.作息时间 5.放牧卫生 6.棚圈设施 7.冬季放牧管理 了解牛、羊的分群及其钦水与补饲,了解家畜的作息时间及放牧卫生 本章结束时,安排2学时习题课,习题课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草地的合理利用,草地畜牧 4可持续发展等论题撰写课程论文。另外安排2-4学时录像。内容为放牧草地利用、划区 放4等,以巩固第三章放牧地合理利用内容。 第四章割草地的合理利用 S1割草地的意义及现状 1.割草地的重要性 2.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3.天然割草地的类型、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4.人工、半人工草地及其培育 了解割草地的重要性以及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天然割草地的类型及其利用现状与 存在的问题 S2牧草的别割技术 1.适宜的别割时期 2.刈割次数、再生草的利用和刈割高度 3.刘割方法和割草的机械化 掌握牧草的适宜刘割时期及确定适宜刘割时期应考虑的条件;理解牧草ⅪU割高度与产 量的关系及别割次数与再生草的利用;了解牧草的刘割方法,正确使用割草机。 S3割草地轮刈制 1.草地轮刈制的概念及其意义 2.剖草地的主要轮别方案 了解割草地轮刘制涵意及轮别方法 第五章干草的调制贮藏和牧草青贮 S1调制贮藏干草的意义 1.打贮饲草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2.干草的特点及其调制技术要求 理解打贮饲草的重要性及优质干草的特点。 S2牧草干燥的基本原理 1.牧草干燥时从植物体内散发水份的规律 2.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成分变化的规律 3.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损失的原因 了解牧草干燥时水份散失规律及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掌握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变

1.放牧地轮换的意义 2.放牧地轮换应包括的基本环节 3.各种放牧地轮换的方案 理解放牧地轮换涵意,了解放牧地轮换的基本环节。 S6 放牧的组织与管理 1.畜群组织与结构 2.饮水 3.补饲 4.作息时间 5.放牧卫生 6.棚圈设施 7.冬季放牧管理 了解牛、羊的分群及其钦水与补饲,了解家畜的作息时间及放牧卫生。 本章结束时,安排 2 学时习题课,习题课主要内容是围绕着草地的合理利用,草地畜牧 4 可持续发展等论题撰写课程论文。另外安排 2—4 学时录像。内容为放牧草地利用、划区 放 4 等,以巩固第三章放牧地合理利用内容。 第四章 割草地的合理利用 S1 割草地的意义及现状 1.割草地的重要性 2.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 3.天然割草地的类型、利用及存在的问题 4.人工、半人工草地及其培育 了解割草地的重要性以及割草地应具备的条件;了解天然割草地的类型及其利用现状与 存在的问题。 S2 牧草的别割技术 1.适宜的别割时期 2.刈割次数、再生草的利用和刈割高度 3.刘割方法和割草的机械化 掌握牧草的适宜刘割时期及确定适宜刘割时期应考虑的条件;理解牧草 XU 割高度与产 量的关系及别割次数与再生草的利用;了解牧草的刘割方法,正确使用割草机。 S3 割草地轮刈制 1.草地轮刈制的概念及其意义 2.剖草地的主要轮别方案 了解割草地轮刘制涵意及轮别方法 第五章 干草的调制贮藏和牧草青贮 S1 调制贮藏干草的意义 1.打贮饲草对发展畜牧业的意义 2.干草的特点及其调制技术要求 理解打贮饲草的重要性及优质干草的特点。 S2 牧草干燥的基本原理 1.牧草干燥时从植物体内散发水份的规律 2.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成分变化的规律 3.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损失的原因 了解牧草干燥时水份散失规律及影响牧草干燥速度的因素;掌握牧草干燥时营养物质变

化规律及损失原因。 S3牧草的干燥方法 1.自然干燥法 2.人工干燥法 理解牧草干燥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了解地面干燥法,掌握适宜的干燥时间及楼草 集草问间:理解正确的搂草、集草方法。 S4干草的堆垛与贮藏 1.垛草的重要性和干草含水量的判断标准 2.干草的堆垛方法 3.贮藏期间干草的管理和估重 4.干草的品质鉴定 正确判断干草的含水量,了解干草堆垛方法及贮藏期间的管理,了解干草品质鉴定方法 S牧草的青贮 1.牧草半干青贮的优点和意义 2.牧草青贮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3.制作牧草青贮料应当坚持的原则 4.牧草青贮料的调制技术 了解牧草半干青贮的优点,掌握牧草半干育贮的基本原理:了解高水份青贮原理,制作 原则及调制技术:了解国内外干草粉生产 本章结束后,安排2学时实验课,实验内容为干草品质的鉴定。 第六章草地改良的一般原理 S1草地退化 1.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现况 2.草地退化的原因 了解草地退化标志、现状和原因,能够针对退化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S2草地现况 1.草地现况的概念及其演变趋势 2.草地现况的分级 草地现况的评定方法 理解草地现况的概念及分级标准。 S3草地改良 1.草地改良的意义及其与利用的关系 2.草地改良与草地观况的关系 了解草地改良与利用及草地现况的关系。 本章结束后,安排2-4学时看录像,主要内容有草地退化状况,沙尘暴等。 第七章草地培育的土壤改良 S1草地土壤结构及其透气性的改善 土壤耕作改良的原理 2.耙地 3.耕翻耙 4.划破草皮 5.撂荒地的改良 理解耙地、耕翻耙、划破草皮改良草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具体改良方法;掌握撂荒地 改良措施

化规律及损失原因。 S3 牧草的干燥方法 1.自然干燥法 2.人工干燥法 理解牧草干燥过程中应掌握的基本原则;了解地面干燥法,掌握适宜的干燥时间及楼草、 集草问间;理解正确的搂草、集草方法。 S4 干草的堆垛与贮藏 1.垛草的重要性和干草含水量的判断标准 2.干草的堆垛方法 3.贮藏期间干草的管理和估重 4.干草的品质鉴定 正确判断干草的含水量,了解干草堆垛方法及贮藏期间的管理,了解干草品质鉴定方法。 S5 牧草的青贮 1.牧草半干青贮的优点和意义 2.牧草青贮的种类和基本原理 3.制作牧草青贮料应当坚持的原则 4.牧草青贮料的调制技术 了解牧草半干青贮的优点,掌握牧草半干育贮的基本原理;了解高水份青贮原理,制作 原则及调制技术;了解国内外干草粉生产。 本章结束后,安排 2 学时实验课,实验内容为干草品质的鉴定。 第六章 草地改良的一般原理 S1 草地退化 1.草地退化的概念和现况 2.草地退化的原因 了解草地退化标志、现状和原因,能够针对退化原因提出治理对策。 S2 草地现况 1.草地现况的概念及其演变趋势 2.草地现况的分级 3.草地现况的评定方法 理解草地现况的概念及分级标准。 S3 草地改良 1.草地改良的意义及其与利用的关系 2.草地改良与草地观况的关系 了解草地改良与利用及草地现况的关系。 本章结束后,安排 2—4 学时看录像,主要内容有草地退化状况,沙尘暴等。 第七章 草地培育的土壤改良 S1 草地土壤结构及其透气性的改善 1.土壤耕作改良的原理 2.耙地 3.耕翻耙 4.划破草皮 5.撂荒地的改良 理解耙地、耕翻耙、划破草皮改良草地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具体改良方法;掌握撂荒地 改良措施

S2草地土壤水分的调节 调节草地水份的意义 2.土壤水份来源及其作用 3.人畜饮水和草地灌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 4.草地灌溉 了解土壤水份来源及人畜饮水、草地灌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了解寻找地下水及开辟水 源的方法;了解节水灌溉一喷灌制度 S3草地土壤养分的补充一施肥 1.植物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2.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 3.草上营养元素缺乏的诊断 4.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5.草地施肥技术与特点 了解植物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及营养元素的循环。掌握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方法 第八章草地植被的改善与管理 S1草地的封育 1.封育草地的意义 2.草地封育的方法 3.封育期内应采取的其它措施 4.草库伦建设 了解草地封育的作用及封育方法:了解目前草库伦建设状况及其优越性和可能存在的问 题,能够设计和建造草库伦。 S2草地的人工补播 补播的意义 2.补播的方法 3.补播草地管理 理解补播在草地植被建设中的意义。了解飞播方法,掌握机械补播方法及各技术环节 能够设计补播方案及实际操作和进行补播草地管理。 S3草地杂草的防除 防除草地杂草的意义 2.草地上的有毒植物 3.草地杂草和枯草的防除 了解草地上常见的有毒有害植物,区分常年仑茘植物和季节性有毒植物:会使用化学除 芜剂:了解生物及机械防除方法。 本章结束后,安排2学时习题课,习题课内容是围绕着草地封育、草地补播等内容撰写 课程论文。 第九章几种特殊草地的培育技术 S1林间草地 S2黄土丘陵草地 S3沙地草地 S4盐碱草地* S3高山、亚高山絮结草地 了解林间草地、黄土丘陵草地的特点及培育措施:理解沙地草地、盐碱草地的特点、形 成与危害及培育措施:理解高山、亚高山絮结草地的特点、存大的主要问题及培育措施

S2 草地土壤水分的调节 1.调节草地水份的意义 2.土壤水份来源及其作用 3.人畜饮水和草地灌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 4.草地灌溉 了解土壤水份来源及人畜饮水、草地灌溉对水质水量的要求;了解寻找地下水及开辟水 源的方法;了解节水灌溉一喷灌制度。 S3 草地土壤养分的补充一施肥 1.植物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2.土壤营养元素的循环 3.草上营养元素缺乏的诊断 4.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5.草地施肥技术与特点 了解植物营养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及营养元素的循环。掌握肥料的种类、性质及施用方法。 第八章 草地植被的改善与管理 S1 草地的封育 1.封育草地的意义 2.草地封育的方法 3.封育期内应采取的其它措施 4.草库伦建设 了解草地封育的作用及封育方法;了解目前草库伦建设状况及其优越性和可能存在的问 题,能够设计和建造草库伦。 S2 草地的人工补播 1.补播的意义 2.补播的方法 3.补播草地管理 理解补播在草地植被建设中的意义。了解飞播方法,掌握机械补播方法及各技术环节, 能够设计补播方案及实际操作和进行补播草地管理。 S3 草地杂草的防除 1.防除草地杂草的意义 2.草地上的有毒植物 3.草地杂草和枯草的防除 了解草地上常见的有毒有害植物,区分常年仑荔植物和季节性有毒植物;会使用化学除 芜剂;了解生物及机械防除方法。 本章结束后,安排 2 学时习题课,习题课内容是围绕着草地封育、草地补播等内容撰写 课程论文。 第九章 几种特殊草地的培育技术 S1 林间草地 S2 黄土丘陵草地 S3 沙地草地 S4 盐碱草地* S5 高山、亚高山絮结草地 了解林间草地、黄土丘陵草地的特点及培育措施;理解沙地草地、盐碱草地的特点、形 成与危害及培育措施;理解高山、亚高山絮结草地的特点、存大的主要问题及培育措施

九、考试内容及方式的要求和提示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为主,学生应熟悉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 掌握草原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具体方法,并能运用草原管理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解决生产实 践问题。考试以理论考试(笔试)为主,同时结合平时成绩和教学实习成绩进行期末成绩综合 评定。理论考试成绩占70一80%。教学实习成绩占20一30%。理论考试方式灵活多样, 如名词解释、综合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简单论述和综合论述等形式。 十、其它有关问题的建议 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科发展的要求,在室内实验、电化教学基础上,加强多媒体教学

九、考试内容及方式的要求和提示 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为主,学生应熟悉基本概念,理解基本理论, 掌握草原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具体方法,并能运用草原管理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解决生产实 践问题。考试以理论考试(笔试)为主,同时结合平时成绩和教学实习成绩进行期末成绩综合 评定。理论考试成绩占 70 一 80%。教学实习成绩占 20 一 30%。理论考试方式灵活多样, 如名词解释、综合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正误、简单论述和综合论述等形式。 十、其它有关问题的建议 根据课程特点以及学科发展的要求,在室内实验、电化教学基础上,加强多媒体教学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