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草原野生动物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3,文件大小:33.5KB,团购合买
目的:通过对草原野生动物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草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野生动物资源 及野生动物的栖息条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减少有害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做好知识贮备,并通过保护和管理好野生动物资源,使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任务。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草原野生动物学教学大纲 、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对草原野生动物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草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野生动物资源及 野生动物的栖息条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减少有害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做 好知识贮备,并通过保护和管理好野生动物资源,使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务: 1.研究观察草原野生动物的习性与生活规律,了解野生动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只有掌握 草原野生动物的各种习性与种群消长的规律,弄清动物栖息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动物组 成、繁殖、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才能科学地开发利用动物资源。 2.规划草原野生动物用地,清査野生动物资源。只有査清动物资源的现状,掌握野生动物 用地的大小和特点,才能做到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野生动物 3.调节草原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不断改善动物生境,扩大野生动物资源,提高资源量。 4.贯彻“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保证野生动物资源的持 续利用。 5.保护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挽救濒危动物,防止野生动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造福于人类 6.防止有害动物大发生,使有害动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有害动物造成的损失 并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化害为益(如野兔数量过多给畜牧业带来危害,这样可以开发猎场, 即使野兔数量得到控制,又增加收入)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草原野生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理论方面:以动物进化及区系形成为线索,了解草原野生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 认识草原野生动物的现状;从草原各异质环境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时空配置特点入手,学 习分布理论,认识生态规律,掌握运用这些理论和规律描绘和解释草原野生动物学问题:学 习并理解草原野生动物数量变动的原因、类型及时空特征;学习并掌握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途径及狩猎、养殖和管理知识;学习草原野生动物资源评价标准,了解野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认识对其保护及危害防治的意义及原理,掌握保护与危害防治的措施和方法;学习疾病防治 及用药特点,重点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力技能方面:能独立编制草原野生动物的调査方案,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 调査任务:掌握种群数量预测程序,在教师指导下建立预测的教学模型,编制预报方案;能 比较科学进行资源评价、狩猎区划、养殖场设计,掌握狩猎和其他野生动物产品初步加工的 基本方法和技术,根据已有资源对养殖场进行生产成本和总收入分析,掌握野生动物保护技 术、有害动物防治技术、常见传染病诊断技术和简单的预防治疗措施。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草原野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2.草原野生动物的发生和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草原野生动物及其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如草原的农学概念、野生动物概念 草原野生动物概念,着重讲解草原野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草原野生动物的发生与发展,尤其 通过介绍草原野生动物的现状以后,使学生全面了解草原野生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充分 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性问题 第二章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 1.草原分布特征 2.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

草原野生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目的和任务 目的:通过对草原野生动物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草原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野生动物资源及 野生动物的栖息条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减少有害动物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做 好知识贮备,并通过保护和管理好野生动物资源,使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务: 1.研究观察草原野生动物的习性与生活规律,了解野生动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只有掌握 草原野生动物的各种习性与种群消长的规律,弄清动物栖息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及对动物组 成、繁殖、生长、发育等的影响,才能科学地开发利用动物资源。 2.规划草原野生动物用地,清查野生动物资源。只有查清动物资源的现状,掌握野生动物 用地的大小和特点,才能做到有计划地、合理地利用野生动物。 3.调节草原野生动物的种群结构,不断改善动物生境,扩大野生动物资源,提高资源量。 4.贯彻“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保证野生动物资源的持 续利用。 5.保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挽救濒危动物,防止野生动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造福于人类。 6.防止有害动物大发生,使有害动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尽量减少有害动物造成的损失, 并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来化害为益(如野兔数量过多给畜牧业带来危害,这样可以开发猎场, 即使野兔数量得到控制,又增加收入)。 二、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草原野生动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理论方面:以动物进化及区系形成为线索,了解草原野生动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规律, 认识草原野生动物的现状;从草原各异质环境野生动物的种类组成、时空配置特点入手,学 习分布理论,认识生态规律,掌握运用这些理论和规律描绘和解释草原野生动物学问题;学 习并理解草原野生动物数量变动的原因、类型及时空特征;学习并掌握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 途径及狩猎、养殖和管理知识;学习草原野生动物资源评价标准,了解野生动物的主要类群, 认识对其保护及危害防治的意义及原理,掌握保护与危害防治的措施和方法;学习疾病防治 及用药特点,重点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力技能方面:能独立编制草原野生动物的调查方案,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定的 调查任务;掌握种群数量预测程序,在教师指导下建立预测的教学模型,编制预报方案;能 比较科学进行资源评价、狩猎区划、养殖场设计,掌握狩猎和其他野生动物产品初步加工的 基本方法和技术,根据已有资源对养殖场进行生产成本和总收入分析,掌握野生动物保护技 术、有害动物防治技术、常见传染病诊断技术和简单的预防治疗措施。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草原野生动物的基本概念 2.草原野生动物的发生和发展 本章主要介绍草原野生动物及其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如草原的农学概念、野生动物概念、 草原野生动物概念,着重讲解草原野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和草原野生动物的发生与发展,尤其 通过介绍草原野生动物的现状以后,使学生全面了解草原野生动物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充分 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紧迫性问题。 第二章 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 1.草原分布特征 2.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特征

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是随着草原的分布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地理区划、草原区划和自然区 划都属不同的概念,都有不同的体系,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在地域上彼此之间有一定的 规律性。因此通过介绍我国草原的分布特点,结合《草原野生动物学》教材中的图进行分析 比较,使学生深入了解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种的分布区相对集中,并与 定的自然地理区域相联系的事实,将我国草原脊椎动物各纲“种”的分布区归纳为:北方型 东北型、中亚型、高地型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最后分布讲解脊椎动物各纲的分布类型 及其特征 第三章野生动物调查方法 本章重点讲解生态调査:数量调査、生命表、群落调査和生态系统调査。 1.数量调查——绝对密度 具体介绍Joly- Seber模型:数据搜集方法、取样、标记、编号、模型中各种参数代表 符号及其含意 Jolly-- Seber模型中所获得的全部信息用表,分析两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 以盲虫春的连续13次取样数据为例详细讲解 Jolly Seber模型运作过程及计算方法 2.生命表--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工具 介绍生命表结构,各栏目代表符号及内涵:生命表的编制方法一一以赤鹿为例分别编 制冬天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3.群落调査 (1)群落命名 (2)群落多样性指数测定:方法很多,以教材中的香农一威纳指数为例讲解多样性指 数测定方法。 (3)均匀性指数 (4)总结H和E的生态学意义 4.生态系统调查 (1)草原野生动物与植被的关系:以教材中的调査资料为例,深入分析不同草地类型 中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生物两级共比率一结论:植物种类组成及其风声度以及营养成分的高低 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草食动物种群(或群落)的结构、数量及生物量 (2)草原野生动物能流调査:介绍动物能流研究中常用符号及其固定的生物学含义; 以教材中的图表为例,深入讲解,仔细分析,使学生掌握:通过计算动物摄入(C)、消化 (D)、同化(A)、生产(P)、排出(F、U)、呼吸(R)的多少,来计算动物能流的方法 第四章草原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章概略介绍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方针、目标,重点介绍资源状况(珍稀 动物、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肉用动物、其他资源动物)、资源评价方法、数量消长原因和 资源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应遵循野生动物种群增长规律,如以狩猎为例。 第五章草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预测 本章着重介绍预测的概念和意义、原理,同时讲解预测因子、预测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进一步详细讲授各种实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有效基数预测法、一元线性相关分析回归预测 法、多元回归预测法、复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预测法、逻辑曲线预测法、以生命表为基础 的预测法、模糊聚类预测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法。 第六章狩猎 本章着重讲授第二节(狩猎管理)和第三节(狩猎动物资源与生态调查)

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是随着草原的分布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地理区划、草原区划和自然区 划都属不同的概念,都有不同的体系,但也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在地域上彼此之间有一定的 规律性。因此通过介绍我国草原的分布特点,结合《草原野生动物学》教材中的图进行分析 比较,使学生深入了解草原野生动物的分布规律。然后,根据种的分布区相对集中,并与一 定的自然地理区域相联系的事实,将我国草原脊椎动物各纲“种”的分布区归纳为:北方型、 东北型、中亚型、高地型和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型。最后分布讲解脊椎动物各纲的分布类型 及其特征。 第三章 野生动物调查方法 本章重点讲解生态调查:数量调查、生命表、群落调查和生态系统调查。 1.数量调查——绝对密度 具体介绍 Jolly—Seber 模型:数据搜集方法、取样、标记、编号、模型中各种参数代表 符号及其含意。 Jolly—Seber 模型中所获得的全部信息用表,分析两表的结构和填写方法。 以盲虫春的连续 13 次取样数据为例详细讲解 Jolly Seber 模型运作过程及计算方法。 2.生命表---描述种群死亡过程的工具 介绍生命表结构,各栏目代表符号及内涵:生命表的编制方法——以赤鹿为例分别编 制冬天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3.群落调查 (1)群落命名 (2)群落多样性指数测定:方法很多,以教材中的香农—威纳指数为例讲解多样性指 数测定方法。 (3)均匀性指数 (4)总结 H 和 E 的生态学意义 4.生态系统调查 (1)草原野生动物与植被的关系:以教材中的调查资料为例,深入分析不同草地类型 中食草动物与植物的生物两级共比率—结论:植物种类组成及其风声度以及营养成分的高低 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草食动物种群(或群落)的结构、数量及生物量。 (2)草原野生动物能流调查:介绍动物能流研究中常用符号及其固定的生物学含义; 以教材中的图表为例,深入讲解,仔细分析,使学生掌握:通过计算动物摄入(C)、消化 (D)、同化(A)、生产(P)、排出(F、U)、呼吸(R)的多少,来计算动物能流的方法。 第四章 草原野生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本章概略介绍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方针、目标,重点介绍资源状况(珍稀 动物、毛皮动物、药用动物、肉用动物、其他资源动物)、资源评价方法、数量消长原因和 资源开发利用。 开发利用应遵循野生动物种群增长规律,如以狩猎为例。 第五章 草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预测 本章着重介绍预测的概念和意义、原理,同时讲解预测因子、预测指标及其确定方法, 进一步详细讲授各种实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有效基数预测法、一元线性相关分析回归预测 法、多元回归预测法、复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预测法、逻辑曲线预测法、以生命表为基础 的预测法、模糊聚类预测法和灰色系统预测法。 第六章 狩猎 本章着重讲授第二节(狩猎管理)和第三节(狩猎动物资源与生态调查)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