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15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6.38KB 文档页数:4
利用Cu/Al电偶对模拟LY12铝合金在铈盐溶液中的成膜过程.电偶对在铈盐溶液中,电偶电流由开始的0.08mA降低为0.005mA,表明有阻滞腐蚀的作用出现;电偶电位随时间负移,这是腐蚀反应中阴极过程受阻滞的表现.浸泡8h后,Cu片上形成了一层黄色膜层.SEM,EDX分析表明,Cu片上形成了富含铈的裂纹状膜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6.76KB 文档页数:3
引入塑性铰概念,用平面应变理论和能量法研究了楔横轧空心件的平均单位正压力和压扁条件,并推导了楔横轧空心件的稳定轧制条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5.86KB 文档页数:7
对给定机架、直线点位置及方向的机构综合条件,提出了一种铰链四杆直线机构的综合方法,所得到的直线在给定点为四个无限接近点的近似直线.传统的机构综合方法无法得到给定条件的全部解,因此很难得到性能最优的机构.首先确定机构解域,将满足要求的无穷多机构解直观地表示在有限坐标平面内,设计者可以直观准确地得到平面内机构的各种属性,因此能在全部机构中选到最优的机构,解决了选取机构的盲目性问题,从而大大缩短了设计周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4
利用硼径迹显微照相技术研究了在Fe-3%Si合金中热变形再结晶运动晶界上硼的偏聚行为和特点。结果表明;在1000℃、20%变形后再结晶过程中,硼在运动晶界上存在明显的富集,而当晶界运动停止时,这种富集也将随之消失。利用位错在晶界消失的驰豫机制,对这种溶质原子在移动晶界上的非平衡偏聚作了初步的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2.09KB 文档页数:4
采用脆性涂层法和电阻应变法实际测量了高温状态下高炉冷却壁的应力和应变.实测结果表明:由于冷却水管的非均匀布置,冷却壁中心位置应力较高,而四周应力较低,高炉冷却壁的应力分布,与有限元的应力分布计算结果的趋势和数量级相同.这种测量方法的应用为应力应变的理论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校验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44.33KB 文档页数:5
为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低成本视线追踪系统.系统设计了一种双环形红外光源,通过交替照射用户脸部,用单CCD摄像机得到\亮瞳\和\暗瞳\的相邻两帧图像.将这两帧图像做差得到瞳孔的位置,使用椭圆拟合方式求得瞳孔中心,加之在\暗瞳\图像上得到的普洱钦斑中心,从而确定了局部视线的盯视方向.基于人类视线移动的特点,提出了使用神经网络和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瞳孔跟踪,最后给出了视线映射模型和校准方式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14.52KB 文档页数:5
以玉米淀粉和己内酯单体为原料,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原位开环聚合制备聚己内酯接枝改性淀粉,并利用红外光谱和差热扫描对接枝改性淀粉和玉米淀粉进行了比较.进而制备了接枝改性淀粉和聚己内酯的共混材料,并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疏水性和界面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淀粉进行接枝改性后能够有效改善共混材料两相的相容性,且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共混材料的疏水性得到改善,吸水前后材料力学性能变化不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4.07KB 文档页数:4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50t电弧炉炼钢长期使用四元炉料,其平均炉料配入比为46.2%废钢、9.1%生铁、26.4%热铁水、18.3%DRI,通过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分析了电弧炉冶炼过程的物耗和能量状况.论文研究得出了单位炉料对物耗和能耗的影响,以及四元炉料结构变化对吨钢电功率输入的需求范围为153~744kW.对大量生产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直接还原铁配入比RDRI的影响最为显著,每增加1.0%,吨钢电耗大约增加1.4kWh;其次是铁水配入比RHM,其每增加1.0%,吨钢电耗大约降低2.0kWh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6MB 文档页数:6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出成分为Fe-12.5Cr-2.5W-0.4Ti-0.02V-0.4Y2O3(12Cr-ODS,质量分数,%)的铁素体钢.通过电镜观察及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12Cr-ODS铁素体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定量计算了不同强化机制对合金屈服强度的贡献.电镜观察发现12Cr-ODS钢为等轴的铁素体组织,平均晶粒尺寸为1.5μm,不同尺寸氧化物在基体中均匀分布.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12Cr-ODS钢具有优异的室温拉伸性能,屈服强度达到738 MPa.合金主要强化机制为氧化物弥散强化、氧化物弥散强化钢加工强化、热错配位错强化和晶界强化机制,各种强化机制计算得到的理论屈服强度为750 MPa,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30.47KB 文档页数:5
用离子注入方法形成了NaCl型面心立方CrC。电子衍射确定其晶格常数为0.403nm。原位加热到250℃左右,其电子衍射环消失,表明它是亚稳的。按Miedma形成热计算方法计算,它的形成热为-29.4kJ/mol,说明它可能是一个亚稳相,俄歇谱也证实这一碳化相的存在
首页上页486487488489490491492493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159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