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890)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00.5KB 文档页数:26
1.绪论 1.1生化分离工程的研究对象 1.2生化分离工程的重要性 1.3生化分离工程的特点 1.4生化分离工程的一般工艺过程 1.5生化分离工程的发展动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6.25KB 文档页数:6
采用P507一Cyanex272混合萃取体系分离微生物浸出液中的镍钴,实验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好的协萃效应.结合低含量镍钴的微生物浸出液体系高酸度、低钴镍比的特点,对比了P507、Cyanex272和P507-Cyanex272三种萃取体系对镍钴的萃取分离效果,确定了在初始pH值1.5~2.2、对应的平衡pH值4.00~5.25条件下P507-Cyanex272协萃体系有较好的镍钴分离效果.系统考察了室温28℃下协萃体系各影响因素对镍钴分离的影响,确定协同萃取的最佳工艺为:P507与Cyanex272摩尔比3:2,皂化率60%,萃取剂体积分数10%,有机相(由萃取剂与煤油组成)和水相体积比1:4.在此条件下钻的一级萃取率为99.16%,镍钻分离系数为932.59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5MB 文档页数:7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2.35KB 文档页数:6
对湖北恩施的典型高磷赤铁矿样品进行了非熔态分离提取实验研究.矿样基础特性研究表明,该矿为典型鲕状高磷赤铁矿,矿中铁元素与磷元素之间并未处于化学结合状态.据此采用高速气流磨技术,将其磨至平均粒度为2μm的超细粒度,观察发现铁元素与磷元素在各个超细矿粉颗粒中的含量分布不均匀,Fe、P化合物有所解离.进而采用流态化技术进行气力分离,设计制造了流态化装置,对超细矿粉的流态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细铁矿粉的流态化特征与常规细粉不同.基于富铁物料与富磷物料的密度差异,设计制造了气力分离装置,对超细高磷赤铁矿粉进行气力分离实验,初步实现了铁元素和磷元素的分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8KB 文档页数:62
第一节分离规律 一、孟德尔的碗豆杂交试验 二、分离现象的解释 三、表现型和基因型 四、分离规律的验证 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sl 六、分离规律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5MB 文档页数:128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 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三、用液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 四、单细胞(孢子)分离 五、选择培养分离 六、二元培养物 第二节 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第三节 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1MB 文档页数:59
1.1 薄膜的定义 1.2 薄膜的特性 1.3 薄膜技术与薄膜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的原因 1.4 薄膜的分类 1、电功能膜: 如绝缘膜、半导体膜、导电膜和压电膜等。 2、磁功能膜: 如磁记录膜、巨磁电阻膜、隧道磁阻薄膜、磁光等 3、光功能膜: 包括光敏膜、光记录膜、光反射膜、光分离膜。 4、分离膜: 包括气体分离膜、液体分离膜、气-液分离膜。 5、催化膜: 这类膜具有化学功能,包括催化膜、反应膜。 6、气敏膜: 这类膜对不同的气体,例如:CO2、NH3、CH4等有不同的敏感性。 1.5 薄膜材料与技术所研究的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MB 文档页数:220
本章要掌握超滤和反渗透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膜材料与膜的制造 第三节 膜分离技术及应用 第四节 膜分离过程 第五节 膜分离装置 第六节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69MB 文档页数:47
11.1 概述 11.3 沉淀分离法——依据溶度积分步沉淀原理 11.4 萃取分离法 11.5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6 色谱分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61MB 文档页数:7
利用Al-17% Si-4.5% Cu熔体中密度较小的初生硅颗粒模拟金属熔体内部的夹杂物,并采用超重力场分离熔体中的夹杂颗粒,研究了不同重力系数条件下,金属熔体中夹杂物的分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超重力处理后,初生硅颗粒在试样上部区域发生明显的偏聚现象,试样内部出现无初生硅颗粒区域,且随着重力系数的增加,无初生硅颗粒的区域面积逐渐增大,说明重力系数越大,硅颗粒在试样上部区域的聚集程度越好.随着重力系数的增大,试样的净化效率逐渐升高,当重力系数(G)为500时,试样的净化率达到了84.98%.利用DPM离散相模型对超重力场下熔体内部硅颗粒的具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模拟研究铝熔体内部硅颗粒在不同重力场中的分离行为.数值模拟结果证明了夹杂颗粒在沿着超重力方向上的运动行为近似符合Stokes运动定律.这表明超重力场可以有效分离金属熔体中的夹杂物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8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