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0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0.68KB 文档页数:9
在带钢连续热处理热过程机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带钢连续热处理过程中的稳定工况和变工况过程的优化策略.根据稳定工况过程的启发式优化策略,得到了各钢簇(由钢种、规格确定)的可行工况集,基于各钢簇可行工况集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了变工况条件下带钢连续热处理过程优化控制策略.该策略通过调整机组的操作参数,使得带钢温度与热处理目标温度之间的误差最小.通过对现场实际采用的变工况控制策略与本文开发的策略的对比分析表明,基于可行工况集的变工况策略可以在更短时间内实现变工况过程,更精准地控制变工况期间的带钢温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5.99KB 文档页数:3
实验研究了热处理对〈110〉取向多晶Fe83Ga17合金磁致伸缩性能的影响.发现Fe83Ga17经过淬火处理后,饱和磁致伸缩应变明显增大.在25MPa预压力作用下,饱和磁致伸缩应变超过了300×10-6.中子衍射和差热分析实验表明,Fe83Ga17合金在炉冷过程中存在相结构变化,结构变化导致合金磁致伸缩应变的改变,淬火处理能够抑制合金中DO3相的形成,从而使Fe83Ga17合金的磁致伸缩应变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MB 文档页数:47
第一部分 钢的热处理及组织观察 一、热处理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实验方法指导 二、组织观察 1、金相试样的制备 2、金相组织观察分析 3、实验内容 第二部分 钢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测试 一、硬度试验 1、布氏硬度试验 2、洛氏硬度试验 二、拉伸试验 1、试验目的 2、试验设备 3、试样 4、试验原理 5、试验步骤 6、试验结果处理 三、冲击试验 2、试验原理 3、试验方法与步骤 4、试验数据整理 第三部分 实验报告 一、 预习报告 二、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实验材料 3 实验内容 4 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 6 思考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86.55KB 文档页数:5
就烟气轮机用Waspaloy合金涡轮叶片热处理工艺的选择,分析了合金经2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组织与性能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结合叶片的实际工作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讨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1.26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Fe-28Mn-4Si(Mg)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形状记忆效应来源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其逆转变.固溶处理和训练处理,可对合金母相奥氏体产生强化作用,使其在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过程中不易发生滑移变形(滑移变形不利于形状回复),从而改善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对合金热轧无缝管内径施以5%形变量,形变恢复率达45%.该恢复率足以用作管道连接管接头等紧固连接件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64KB 文档页数:4
实验八碳钢热处理基本组织观察 目的 1.认识碳钢经不同方式热处理后的典型显微组织特征 2.了解热处理工艺对组织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9MB 文档页数:16
本文用薄晶体电镜,x射线衍射形貌和金相腐蚀坑法研究了氢区熔硅单晶热处理缺陷形成机理。通过变温热处理,发现氢区熔硅单晶热处理缺陷主要是由氢沉淀引起的。沉淀过程可能首先是Si-H键分解,然后是氢的扩散聚集,测出沉淀过程激活能是56.000±3000卡/克分子,它可能是Si-H键的分解激活能。沉淀物的析出面是{111}晶面,几何形态起始近似球状,然后变成扁椭球,最后是沿方向拉长的片状沉淀物。随着沉淀物的长大,在一定温度下(约600-700℃)会在沉淀物周围发射稜柱位错环,其分布形态和热处理温度有关。高温热处理时,沉淀物周围能发射出高对称的多组稜柱位错环,形成\星形\位错群。稜柱位错的稜柱面是{111}晶面,柏氏矢量是a╱2。发射方向是方向,位错线是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5.73KB 文档页数:5
对含氢腐蚀裂纹的碳钢进行再热处理后,SEM观察表明,氢蚀裂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愈合.实验结果表明:长度约为10μm的碳钢氢蚀裂纹完全愈合的热处理条件是从室温到1000℃热循环5次,共10h.氢蚀裂纹的愈合机制是热扩散,发生氢蚀裂纹愈合的动力是氢蚀气泡或裂纹长大导致的塑性变形能Es.在铁、碳和氢原子扩散都足够快的情况下,氢蚀裂纹愈合的条件是Es大于裂纹愈合所必须克服的表面张力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53MB 文档页数:7
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等组织表征手段以及室温拉伸和热膨胀系数测试等性能测试方法,对比研究了高温退火、低温时效处理对冷拔Fe-Ni合金丝微观组织演变、拉伸强度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原始丝材强度高,但是室温热膨胀系数较大;而950℃退火导致晶粒粗化以及位错密度降低,虽然室温热膨胀系数低,但强度不足.相比之下,500℃较低温度的时效处理,能获得最优的强度/热膨胀系数组合(1189 MPa/0.2×10-6℃-1).对Fe-Ni合金丝相应的强化机制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了讨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细晶强化与位错强化是该合金丝的主要强化机制,而热膨胀系数则主要受溶质原子-位错交互作用影响.揭示出,合适的热处理工艺选择对于Fe-Ni合金丝力学性能/热膨胀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6MB 文档页数:7
利用光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GH864合金三种轧制态组织经热处理后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热处理后不同组织对室温冲击韧性及高温650℃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H864合金由初始轧制态组织经标准热处理后(1020℃,4h/空冷→845℃,4h/空冷→760℃,16h/空冷)获得的晶粒组织,其晶粒组织演变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而合金的晶界碳化物分布及基体γ'强化相没有明显差别,其分布状态及尺寸大小基本一致.热处理后的晶粒尺寸越大,抗裂纹扩展能力越好,合金的室温冲击韧性越低;热处理后形成的项链状组织,对合金冲击韧性及裂纹扩展速率有较好的影响
首页上页2345678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0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