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0.36KB 文档页数:4
《食品理化检验》是一门应用物理、化学检测手段对食品中与营养、卫生指标有关的化 学物质进行监测和检验,从而对食品的品质及其变化进行评定和研究的科学。该课程的教学 目的是为适应国家建设与促进国内外贸易的需要,为发展食品工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需 要,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食品生产过程的原辅料、半成品及最终产品的质量检验技术, 并具备对食品产品进行质量控制和评定的能力,使其将来能更好地为保证食品质量,改进食 品生产工艺、包装、贮运技术,开发新食品资源及试制新产品服务,为有效地推动食品卫生 法的贯彻执行服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7.71KB 文档页数:5
针对CAS精炼过程中罩外有大量气泡溢出的问题,在相似性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CAS钢包的水模型.研究了CAS精炼过程中底吹气量、浸渍罩插入深度和不同底吹位置对钢包混匀时间的影响.实验发现:浸渍罩的中心与底吹气孔的中心同轴时,能有效地防止罩外气泡溢出.对于300 t钢包,底吹方案优化后,底吹位置选在距钢包中心0.3r~0.4r(r为钢包底部半径),精炼时底吹气量为600 L·min-1,排渣时底吹气量选在500 L·min-1左右,浸渍罩浸入深度选为180~225 mm.工业试验表明,优化后的底吹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罩外气泡溢出的问题,并且提高了LCAK钢液的洁净度和可浇注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71MB 文档页数:11
为明确石粉掺合料对地聚物材料的作用机理,以赤泥基注浆材料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石粉掺量和粒径分布对赤泥基注浆材料浆体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作用规律,并结合X射线衍射仪(XRD)、压汞仪(MIP)和扫描电镜(SEM)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结石体力学强度随石粉掺量的上升先增大后减小,当石粉的质量分数为5%时抗压强度最高,3 d时可达5.65 MPa,抗压强度提升幅度为18.94%,同时浆液泌水率上升幅度仅为9.85%,且28 d结石体孔隙率降低了18.35%,因此,5%为石粉在赤泥基注浆材料中的最佳质量分数。在石粉最佳质量分数条件下,随着石粉平均粒径减小,浆液凝结时间及泌水率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当石粉平均粒径达到8 μm时,石粉“填充效应”和“成核效应”作用尤为明显,浆液黏度突升,且3 d和28 d试样强度分别提升了11.86%和10%,故石粉平均粒径越小,其对赤泥基注浆材料的提升作用越显著,赤泥基注浆材料的最佳粉料质量配比为赤泥47.5%,矿粉47.5%,石粉5%;微观分析证实,石粉在浆液水化历程中以物理特性参与其中,为Na2O–SiO2–Al2O3–H2O凝胶(N–A–S–H), 水化硅铝酸钙凝胶(C–A–S–H)和水化硅酸钙凝胶(C–S–H)等凝胶提供成核位点,供地聚物凝胶沉淀和生长,加速浆液水化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2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气侯系统为主线,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气象、气侯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有所了解,掌握人类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由于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的全球气侯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实验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侯资料的调查整理等方法。 2、地位和任务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的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气象学、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解释大气中所发生的物 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天气演变过程,分析掌握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结合 气象气候实习,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会分析气候事件;为自 然地理其它课程的开设打下牢固的气象学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58MB 文档页数:478
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经济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财政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金融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经济与贸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政治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社会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民族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公安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体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新闻传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历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数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物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化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天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地理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大气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大气科学专业) 大气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应用气象学专业) 海洋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地球物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地质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学专业) 地质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球化学专业) 地质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地质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古生物学专业) 生物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科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生物信息学专业) 心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统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力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仪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材料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能源动力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电气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电子信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自动化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土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 水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测绘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化工类专业) 化工与制药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药工程专业) 地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矿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纺织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轻工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交通运输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海洋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航空航天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兵器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核工程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34.75KB 文档页数:6
总结出了岩体工程模糊评价中常用的连续隶属函数主要类型有正态型、岭型、三角模糊数和梯形,并给出了相应的基本解析表达式.以岩体分类中的单轴抗压强度为例,研究了具体指标隶属函数建立方法.采用不同隶属函数计算了某岩石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的隶属度,发现不同隶属函数得出的隶属度有差异.选取影响岩体稳定的五个主要指标,利用某矿深部工程地质资料,计算了其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在不同隶属函数下的隶属度,并根据离散型隶属度取值表确定了结构面的隶属度.将不同隶属函数下的各类指标的隶属度进行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隶属度矩阵,对该围岩进行模糊评判分类,得出最后的分类结果一致.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各类隶属函数的等效性、在岩体分类应用中的适应性和正确性,为岩体模糊分类隶属函数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和便利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MB 文档页数:10
提出了一种利用两相流Eulerian Wall Film(EWF)模型和自定义结露量公式相结合来预测样品表面相变行为及液膜变化的方法.首先利用自搭建环境实验箱开展结露物理实验,并分别基于两相流EWF模型与单相流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相流模型,EWF模型因考虑了相变过程而能够更加精确地模拟样品表面相变行为.然后通过自定义公式计算所得结露量与实测结露量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结露量公式的正确性.最后在模拟与实测的温湿度曲线以及结露量吻合较好的前提下,模拟了样品表面液膜变化过程,过程中液膜呈现的形态与物理实验中原位摄像系统捕捉到的液膜形态初步吻合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5MB 文档页数:7
进行了组合抑制剂CCSL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浮选研究.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浮选过程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磁黄铁矿基本不浮,而方铅矿与闪锌矿的可浮性很好.方铅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组合抑制剂时,方铅矿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0%以上,而磁黄铁矿基本不浮,从而很好地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闪锌矿与磁黄铁矿混合矿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添加该抑制剂时也能实现两种矿物的分离,但分离效果不及方铅矿与磁黄铁矿.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Zeta电位测试表明,CCSL处理后的磁黄铁矿表面的醋酸根吸附不是单纯的物理吸附.紫外吸收光谱扫描结果表明,CCSL中的醋酸根并没有阻碍磁黄铁矿表面双黄药的生成,磁黄铁矿可浮性下降仅仅是由于醋酸根对其造成的亲水性大于双黄药造成的疏水性.CCSL中的醋酸根既与磁黄铁矿中的Fe3+发生亲合,又与水中的H+形成氢键,最终增强了磁黄铁矿的亲水性;而醋酸根对方铅矿和闪锌矿基本没有影响,这是组合抑制剂CCSL能够分离方铅矿、闪锌矿与磁黄铁矿的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6.24KB 文档页数:6
用地球物理方法确定了滑坡体的坡底滑移面,重建了斜坡体,并根据坡角的变化划分了块段,运用力的递推原理,计算了滑坡体块段的稳定性系数.对坡角、含水率、内摩擦角、内聚力、静水压力、地震力及列车荷载等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敏感性分析中因子变化步长、范围及因子的相关性,获得了粘性土层容重、内摩擦角、内聚力与含水率之间以及内摩擦角与内聚力之间的耦合关系方程.在因子独立及关联作用下,分别对斜坡稳定性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并确定了敏感性因子.结果表明,内摩擦角、内聚力、坡角及含水率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主要敏感性因素.将滑坡因子作为独立变量和非耦合处理时,将弱化含水率及内聚力在稳定性分析中的影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6.48KB 文档页数:6
分析了冲击碾压的作用机理、橡胶沥青的生成机理及应力吸收层应用性能.基于\强基薄面\理论,开展了冲击碾压、橡胶沥青及应力吸收层工艺组合技术在公路工程中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淤泥质软弱地基上的填石路堤进行冲击碾压加固是动力压密和动力固结双重作用结果;橡胶沥青的形成机理是胶粉与基质沥青在高温条件下混合后同时发生物理和化学两种反应,但以物理溶胀为主;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吸收应力、减缓反射裂缝、防水和增强层间黏结等优良功能.冲击碾压、橡胶沥青和应力吸收层组合技术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首页上页4344454647484950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