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资源与环境保护专业:《气象原理与气候学》教学课程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6,文件大小:72KB,团购合买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气侯系统为主线,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气象、气侯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有所了解,掌握人类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由于 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的全球气侯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实验教学, 使学生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侯资料的调查整理等方法。 2、地位和任务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的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气象学、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解释大气中所发生的物 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天气演变过程,分析掌握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结合 气象气候实习,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会分析气候事件;为自 然地理其它课程的开设打下牢固的气象学基础。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气象原理与气候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O11117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44学时、实验课教学16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气侯系统为主线,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气象、气侯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有所了解,掌握人类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由于人 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的全球气侯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 生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侯资料的调査整理等方法 2、地位和任务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的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气象学、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解释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 现象、物理过程和天气演变过程,分析掌握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结合气象 气候实习,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会分析气候事件;为自然地理 其它课程的开设打下牢固的气象学基础。 3、总体要求 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其专业性的特点,又要兼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既要注重理 论知识的讲授,还应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气象原理与气侯学》是资源与环境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相关专业基础课 的深入和应用,是其它专业课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 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来 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

《气象原理与气候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1117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保护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 44 学时、实验课教学 16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气侯系统为主线,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和气侯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使学生对气象、气侯学领域的研究新成果有所了解,掌握人类与大气圈的相互关系,由于人 类的不合理开发活动造成的全球气侯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环境问题。通过实验教学,使学 生初步掌握气象观测、气侯资料的调查整理等方法。 2、地位和任务 《气象学与气候学》是一门专业性和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教学的 目的旨在使学生掌握气象学、天气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正确解释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 现象、物理过程和天气演变过程,分析掌握气候形成、分布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结合气象 气候实习,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技能和气候资料的统计方法,会分析气候事件;为自然地理 其它课程的开设打下牢固的气象学基础。 3、总体要求 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其专业性的特点,又要兼顾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既要注重理 论知识的讲授,还应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气象原理与气侯学》是资源与环境保护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相关专业基础课 的深入和应用,是其它专业课的姊妹学科。 5、修订的依据 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来 修订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气象学和气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介绍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在地 理环境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气象学和气候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及 发展;大气的基本情况及垂直结构。 3、本章的基本要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流层的结构及特性。 5、自学指导:大气污染。 第二章辐射 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般知识及辐射差额的 相关知识 2、教学内容: 日地关系和季节变化:辐射的概念;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辐射的基本规律, 辐射平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减弱方式和影响减弱的因子;太阳的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等的概念;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的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地面、大气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3、本章的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子;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难点是辐射的基本定律 、实验与实习内容 气象站的建立及日常工作(气象台的基本情况,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安装,气象观测规 第三章温度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下垫面的属性对地面的热量收支状况的影响,掌握土壤和空气的 温度变化规律、空气的绝热、非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 2、教学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表达式:物质的热量转换方式、土壤热特性:地面的热量收

使学生了解气象学和气侯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介绍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在地 理环境中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气象学和气候学的概念及研究领域;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及 发展;大气的基本情况及垂直结构。 3、本章的基本要求:大气的组成和大气污染。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流层的结构及特性。 5、自学指导:大气污染。 第二章 辐射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般知识及辐射差额的 相关知识。 2、教学内容: 日地关系和季节变化;辐射的概念;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辐射的基本规律, 辐射平衡;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传播规律及减弱方式和影响减弱的因子;太阳的 直接辐射、散射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等的概念;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有效辐射的 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地面、大气辐射差额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3、本章的基本要求: 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其变化的因子;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难点是辐射的基本定律。 5、实验与实习内容: 气象站的建立及日常工作(气象台的基本情况,观测场内仪器的布置安装,气象观测规 范) 第三章 温度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下垫面的属性对地面的热量收支状况的影响,掌握土壤和空气的 温度变化规律、空气的绝热、非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 2、教学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大气中的表达式;物质的热量转换方式、土壤热特性;地面的热量收

支: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土壤内部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冻结和解冻;近地面层大气的 空气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下垫面上空气温度升降的差异:空气的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逆 温及其形成;位温和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及其对空气变化规律的判断:空气温度的局地 变化。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空气的温度变化规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空气的绝热变化 5、实验与实习内容 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空气的观测(气象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注意事项及观测 时间,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及几种液体温度表的构造,自计温度计的构造) 6、自学指导:全球热量平衡与天文气候带 第四章大气中水分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空气湿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空气中湿度的变化规律,几种主要的 水汽凝结物及其形成过程 2、教学内容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影响蒸发的因子;大气中水汽凝结物的种类:地 面和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物: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以及降水的种类:自然界中 水分的循环方式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过程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各种凝结现象及形成过程。 5、实验与实习内容:通过查表方法查取空气湿度 第五章气压和风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压及气压场的分布知识、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及其对高低层 空气运动的作用、大气环流知识以及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几种主要的地方性风。 2、教学内容 气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气压的变化规律;气压的基本形式:风的成因:高层大气的风 摩擦层中的风;季风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地方性风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 因子及平均特征:大气环流的变化及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大气环流的变化及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三圈环流模式,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支;土壤温度变化规律;土壤内部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土壤冻结和解冻;近地面层大气的 空气温度变化规律;不同下垫面上空气温度升降的差异;空气的绝热变化和非绝热变化;逆 温及其形成;位温和假相当位温;大气稳定度及其对空气变化规律的判断;空气温度的局地 变化。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空气的温度变化规律。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空气的绝热变化。 5、实验与实习内容: 空气温、湿度及土壤温度的空气的观测(气象观测的仪器,观测方法、注意事项及观测 时间,液体温度表的测温原理及几种液体温度表的构造,自计温度计的构造) 6、自学指导:全球热量平衡与天文气候带。 第四章 大气中水分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空气湿度的几种表示方法和空气中湿度的变化规律,几种主要的 水汽凝结物及其形成过程。 2、教学内容: 空气湿度的表示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影响蒸发的因子;大气中水汽凝结物的种类;地 面和近地面大气中的凝结物;降水的形成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以及降水的种类;自然界中 水分的循环方式。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降水的形成过程。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各种凝结现象及形成过程。 5、实验与实习内容:通过查表方法查取空气湿度。 第五章 气压和风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压及气压场的分布知识、作用于空气质点上的力及其对高低层 空气运动的作用、大气环流知识以及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几种主要的地方性风。 2、教学内容: 气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气压的变化规律;气压的基本形式;风的成因;高层大气的风; 摩擦层中的风;季风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地方性风的种类及形成原因;大气环流形成的基本 因子及平均特征;大气环流的变化及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3、本章的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大气环流的变化及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三圈环流模式,大气环流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5、实验与实习内容:气压和风的观测 第六章天气与灾害性天气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影响我国的几种主 要的灾害性天气以及防御方法 2、教学内容 气团的概念及分类;锋的概念及分类:锋面天气及活动规律;气旋和反气旋:影响我国 的主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况:天气预报概念、种类和方法:寒潮的定义、天气特征:霜冻的 概念、种类及影响因子、霜冻的防御方法:干旱、干热风、洪涝的概念:冰雹的结构、形成 条件及形成过程、预防。台风形成规律、发展过程及结构;台风的移动路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灾害性天气及防御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各天气系统的特点。 5、自学指导:西风槽、东风波及切变线 第七章气候与其形成因子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几大因素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内容 气候的概念: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子对气候的影响:中国气候 的一般特征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形成因子及其影响 4、实验与实习内容: 气候资料的整理 ①利用直方图法计算活动积温 ②计算降水变率 第八章气侯的分布、分类和变化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分布情况:气候分类方法;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2、教学内容:

5、实验与实习内容:气压和风的观测。 第六章 天气与灾害性天气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几种主要的天气系统、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影响我国的几种主 要的灾害性天气以及防御方法。 2、教学内容: 气团的概念及分类;锋的概念及分类;锋面天气及活动规律;气旋和反气旋;影响我国 的主要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况;天气预报概念、种类和方法;寒潮的定义、天气特征;霜冻的 概念、种类及影响因子、霜冻的防御方法;干旱、干热风、洪涝的概念;冰雹的结构、形成 条件及形成过程、预防。台风形成规律、发展过程及结构;台风的移动路径。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灾害性天气及防御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各天气系统的特点。 5、自学指导:西风槽、东风波及切变线。 第七章 气候与其形成因子 1、教学目的: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几大因素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 2、教学内容: 气候的概念;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等因子对气候的影响;中国气候 的一般特征。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形成因子及其影响。 4、实验与实习内容: 气候资料的整理 ①利用直方图法计算活动积温 ②计算降水变率 第八章 气侯的分布、分类和变化 1、教学目的: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气候的分布情况;气候分类方法;气候变化的相关知识。 2、教学内容:

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气候分类的基本原理;世界气候的三大分类方法;气候变化的 史实: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分布情况, 4、自学指导:具体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理论课实验课总课 绪论 辐射 1-2 温度 26666864 22244 488 大气中的水分 四五六七八 气压和风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7、8、9 气候与其形成因子 9-10 气候的分类、分布和变化 884 16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周次 观测场内仪器的布了解气象台的基本情况及观测规范|2 置和安装 日照时数、光照时数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和辐射强度的观测方法 223 三|和壤温度的正确区别和使用各种类型的温度2 计、温度表;掌握测定方法并正确 观测 读数 四|空气湿度的测定掌握湿度的观测方法 五蒸发和降水的观测正确安装土壤蒸发器并进行观测计2 算;掌握雨量筒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344 了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和各种测风仪 六风向风速的观测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各种仪器的使 用方法 了解气压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通过气候资料得知相应地区的气候 八|气候资料的整理变化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地理分布;气候分类的基本原理;世界气候的三大分类方法;气候变化的 史实;气候变化的可能原因。 3、本章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气候的分布情况。 4、自学指导:具体的分类方法。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次 理论课 时 数 实验课 时 数 总课 时数 一 绪论 1 2 2 4 二 辐射 1-2 6 2 8 三 温度 3-4 6 2 8 四 大气中的水分 4-5 6 4 10 五 气压和风 6-7 6 4 10 六 天气及灾害性天气 7、8、9 8 8 七 气候与其形成因子 9-10 6 2 8 八 气候的分类、分布和变化 11 4 4 合 计 44 16 6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时 周次 一 观测场内仪器的布 置和安装 了解气象台的基本情况及观测规范 2 12 二 日照时数、光照时数 和辐射强度的观测 了解和掌握各种仪器的原理和使用 方法 2 12 三 空气和土壤温度的 观测 正确区别和使用各种类型的温度 计、温度表;掌握测定方法并正确 读数 2 13 四 空气湿度的测定 掌握湿度的观测方法 2 13 五 蒸发和降水的观测 正确安装土壤蒸发器并进行观测计 算;掌握雨量筒测量降水量的方法 2 14 六 风向风速的观测` 了解风向的表示方法和各种测风仪 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各种仪器的使 用方法 2 14 七 气压的观测 了解气压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2 15 八 气候资料的整理 通过气候资料得知相应地区的气候 变化情况。 2 15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农业气象学》(陈志银)淅江大学出版社会性2000年6月第1版 2、《农业气象学》(王秀英)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农业气象学》(马秀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8月第2版 4、《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教育出版社1998年 5、《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李爱贞刘厚凤)气象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丽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耕作、生态、气象教研室

四、主要参考书目 1、《农业气象学》(陈志银) 浙江大学出版社会性 2000 年 6 月第 1 版 2、《农业气象学》(王秀英)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1 年 6 月第 1 版 3、《农业气象学》(马秀玲)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6 年 8 月第 2 版 4、《农业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 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5、《气象学与气候学基础》(李爱贞 刘厚凤) 气象出版社 2001 年 9 月第一版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丽华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耕作、生态、气象教研室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