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析与监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4213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学时:60 教学时数:理论课30实验课30实习一周 编写说明 l、课程简介 环境分析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先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 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环境 监测是一环境分析为基础发展起来,包括的范围大,既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含各 种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热能、辐射和放射等污染:既包含直接污染,也包含间接污 染。这两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是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科学硏究的基础,是环境 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立法的依据。本科程以污染物为主线,系统讲授水和废水、大气 和废气、土壤、生物、噪声、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及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环境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总体要求 此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强,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掌握: (1)环境监测的概貌、作用、目的、任务、特点等基础知识 (2)掌握环境污染物(主要是水质、大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此课程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能力,因此应先学习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才能对课 程中所用仪器熟悉;还应掌握初步的环境保护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分类及环境监测的特点和要
《环境分析与监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1014213 适用专业:资源与环境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六学期 总 学 时:60 教学时数:理论课 30 实验课 30 实习一周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环境分析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先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因生产活动而 排放于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质,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中的各种污染物质。环境 监测是一环境分析为基础发展起来,包括的范围大,既包括化学物质的污染,也包含各 种物理因素如噪音、振动、热能、辐射和放射等污染;既包含直接污染,也包含间接污 染。这两者是环境保护工作的“耳目”,是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环境 管理、环境规划、环境立法的依据。本科程以污染物为主线,系统讲授水和废水、大气 和废气、土壤、生物、噪声、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及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环境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2、总体要求 此课程的理论性和应用性强,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掌握: (1)环境监测的概貌、作用、目的、任务、特点等基础知识; (2)掌握环境污染物(主要是水质、大气)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3)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向。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此课程要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能力,因此应先学习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才能对课 程中所用仪器熟悉;还应掌握初步的环境保护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本课程的内容。 二、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作用和分类及环境监测的特点和要
求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的定义 监测过程 监测对象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原则 第三节环境监测特点及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的发展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监测技术概述 第四节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源排放标准 3、本章重点:环境监测定义、分类、特点 4、自学指导:各种分析方法 第二章水和废水的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水样采集、保存和污染物测定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监测项 第二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采样布点 水样采集 水样保存 第三节水样的预处理 水样消解 富集与分离 第四节物理性质的检验 水温、颜色、嗅、残渣、电导率、透明度、矿化度 第五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汞、镉、铅、铜、锌、砷 第六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求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定义 环境监测的定义 监测过程 监测对象 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和原则 第三节环境监测特点及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监测的发展 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监测技术概述 第四节 环境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源排放标准 3、本章重点:环境监测定义、分类、特点 4、自学指导:各种分析方法 第二章 水和废水的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水样采集、保存和污染物测定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水资源及水质污染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监测项目 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采样布点 水样采集 水样保存 第三节 水样的预处理 水样消解 富集与分离 第四节 物理性质的检验 水温、颜色、嗅、残渣、电导率、透明度、矿化度 第五节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汞、镉、铅、铜、锌、砷 第六节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酸度和碱度、PH值、溶解氧、氟化物、含氮化合物 第七节水质污染物监测 生物群落法 细菌学检验法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其他方法 第八节活性污染物性质监测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第九节水污染生物监测 指示生物 生物测试 生物指数 3、本章重点:水样的采集过程、保存和水样的检验及污染物监测 4、本章难点:水样的检验 5、实验 (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水样物理性质测定 (3)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水样含氮量的测定 第三章大气和废气的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几污染物采集和测定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大气污染源 第二节大气污染物的采集 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方法
酸度和碱度、PH 值、溶解氧、氟化物、含氮化合物 第七节 水质污染物监测 生物群落法 细菌学检验法 水生生物毒性试验 其他方法 第八节 活性污染物性质监测 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 第九节 水污染生物监测 指示生物 生物测试 生物指数 3、本章重点:水样的采集过程、保存和水样的检验及污染物监测 4、本章难点:水样的检验 5、实 验: (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水样物理性质测定 (3)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4)水样含氮量的测定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的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大气污染基本知识几污染物采集和测定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污染基本知识 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大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点 大气污染源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的采集 采样点的布置 采样时间和频率 采样方法
采样仪器 采样效率 第三节气态和蒸汽污染物质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测定 氧化碳的测定 第四节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的测定 可吸入尘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第五节大气降水监测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 样品的采集 降水中的组分的测定 监测方法 第六节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受害症状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选择 3、本章重点:污染物采集、测定及生物监测法 4、本章难点:污染物质的测定 5、实验: (1)二氧化硫的测定 (2)颗粒状物质的测定 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 1、教学目的:了解如何进行有害固体废物的监测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制备 样品水分的测定 样品的保存 第三节有害特性的监测 3、本章重点: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及有害特性的监测
采样仪器 采样效率 第三节 气态和蒸汽污染物质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测定 一氧化碳的测定 第四节 颗粒物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的测定 可吸入尘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的测定 第五节 大气降水监测 布设采样点的原则 样品的采集 降水中的组分的测定 监测方法 第六节 大气污染生物监测法 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受害症状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选择 3、本章重点:污染物采集、测定及生物监测法 4、本章难点:污染物质的测定 5、实 验: (1)二氧化硫的测定 (2)颗粒状物质的测定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1、教学目的:了解如何进行有害固体废物的监测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工业有害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制备 样品水分的测定 样品的保存 第三节 有害特性的监测 3、本章重点: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及有害特性的监测
4、本章难点:有害特性监测的方法 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污染物的分类和样品采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土壤污染物的分类 土壤污染源、污染物及影响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二节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采样特点 采样点布设 采样深度 采样量 采样时间 采样注意事项 3、本章重点:土壤污染物样品采集 4、实验 (1)土壤样品采集 (2)土壤中重金属测定 第六章噪声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噪声相关概念及监测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噪音的物理性质与量度 声强与声压 声压级 声压的计算 第二节噪声污染概述 噪声污染的特征 噪声来源 噪声危害 噪声评价方法与标准
4、本章难点:有害特性监测的方法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土壤污染物的分类和样品采集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土壤污染物的分类 土壤污染源、污染物及影响 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第二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采样特点 采样点布设 采样深度 采样量 采样时间 采样注意事项 3、本章重点:土壤污染物样品采集 4、实 验: (1)土壤样品采集 (2)土壤中重金属测定 第六章 噪声监测 1、教学目的:掌握噪声相关概念及监测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噪音的物理性质与量度 声强与声压 声压级 声压的计算 第二节 噪声污染概述 噪声污染的特征 噪声来源 噪声危害 噪声评价方法与标准
第三节噪声监测 噪声测量仪器 噪声的测量 3、本章重点:噪声相关概念及测定仪器 4、本章难点:噪声污染及监测 第七章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1、教学目的:了解水、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及简易监测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子站的布设及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站的取样装置和污染监测仪器 流动监测 第二节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子站布设和监测项目 取样装置和监测仪器 第三节遥感监测系统 概念 方法 应用 第四节简易分析技术 环炉技术 检气管法 试纸比色法 3、本章重点:水、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周理论课时实验课时|总课时 章节 授课内容 数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噪声监测 噪声测量仪器 噪声的测量 3、本章重点:噪声相关概念及测定仪器 4、本章难点:噪声污染及监测 第七章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监测方法 1、教学目的:了解水、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技术及简易监测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子站的布设及监测项目 自动监测站的取样装置和污染监测仪器 流动监测 第二节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子站布设和监测项目 取样装置和监测仪器 第三节 遥感监测系统 概念 方法 应用 第四节 简易分析技术 环炉技术 检气管法 试纸比色法 3、本章重点:水、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周 数 理论课时 数 实验课时 数 总课时 数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 水和废水的监测 10 24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的监测 12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824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12 第六章 噪声监测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 第七章 监测方法 合计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学周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时次 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学习如何进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通过测定结果确定水样受污染程度 3金属化合物的测定了解水样中金属含量 2 通过测定含氮量了解水体是否达到富营养化 4水样含氮量的测定 程度 氧化硫的测定 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6颗粒状物质的测定根据空气中粉尘颗粒来监测大气污染状况 7土壤样品采集 学习土壤样品采集 2224 8土壤中重金属测定了解士壤重金属含量 9|植物样品釆集与制备|学习植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植物样品中重金属测 了解植物受污染情况 四、主要参考书目:
第二章 水和废水的监测 10 14 24 第三章 大气和废气的监测 8 4 12 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 2 2 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 4 12 16 第六章 噪声监测 2 2 第七章 连续自动监测技术与简易 监测方法 2 2 合计 30 30 60 实验课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 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学 时 周 次 1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学习如何进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2 2 水样物理性质的测定 通过测定结果确定水样受污染程度 4 3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了解水样中金属含量 2 4 水样含氮量的测定 通过测定含氮量了解水体是否达到富营养化 程度 4 5 二氧化硫的测定 了解大气污染程度 2 6 颗粒状物质的测定 根据空气中粉尘颗粒来监测大气污染状况 2 7 土壤样品采集 学习土壤样品采集 2 8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 了解土壤重金属含量 4 9 植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学习植物样品采集与制备 2 10 植物样品中重金属测 定 了解植物受污染情况 4 四、主要参考书目:
黄秀莲等 环境分析与监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绍英等 环境污染与监测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郭安然等 环境监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春梅
黄秀莲等 环境分析与监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绍英等 环境污染与监测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郭安然等 环境监测 冶金工业出版社 环境监测分析方法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五、主要编写人员: 刘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