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作物栽培学(小麦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301111l 适用专业: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15学时 、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结合东北地区的生态区域特点,重 点讲述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栽培生理基础、形态解剖学特征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 术 2、地位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 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小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物栽培是专业课,农学专业的各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支持,是农学专业的综合 性学科。 修订的依据 根据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的变化来修订 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小麦的起源、进化和栽培区划以及小麦的种植情况
《粮食作物栽培学(小麦部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S3011111 适用专业: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 教学时数:理论课教学 15 学时 一、编写说明 1、课程简介 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结合东北地区的生态区域特点,重 点讲述玉米、大豆、水稻、小麦的栽培生理基础、形态解剖学特征和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 术。 2、地位和任务 作物栽培学是是农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于农学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设置金字塔的顶 端部分,是农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3、总体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小麦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和“两高一优”栽培技术。 4、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作物栽培是专业课,农学专业的各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支持,是农学专业的综合 性学科。 5、修订的依据 根据生产实践中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和科学研究中的最新技术和理论的变化来修订 教学内容。 二、教学大纲内容 绪论 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小麦的起源、进化和栽培区划以及小麦的种植情况
2、教学内容 、起源 进化 三、小麦的分布情况 四、栽培区划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小麦的生产概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栽培区划。 第一章刂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小麦的植物学特征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麦的一生 、关于生育期 关于生育时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小麦的三段生长 第二节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阶段发育 ()小麦的感温性 (光照阶段 、阶段发育的应用 第三节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种子构造 ()外观 内观 种子萌发过程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影响因素 第四节小麦的根系
2、教学内容: 一、起源 二、进化 三、小麦的分布情况 四、栽培区划 3、本章的基本要求:了解我国小麦的生产概况。 4、教学重点与难点:栽培区划。 第一章 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1、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和小麦的植物学特征。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麦的一生 一、关于生育期 二、关于生育时期 三、小麦的三段生长 ㈠ 小麦生长阶段的划分 ㈡ 小麦的三段生长 第二节 小麦的感温性和感光性 一、阶段发育 ㈠ 小麦的感温性 ㈡ 光照阶段 二、阶段发育的应用 第三节 种子构成及萌发出苗 一、种子构造 ㈠ 外观 ㈡ 内观 二、种子萌发过程 三、幼胚生长与出苗 四、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 ㈠ 农艺上对麦苗要求的四条标准 ㈡ 影响因素 第四节 小麦的根系
根系的发生 二、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根的功能 四、影响根系生长条件 第五节分蘖与成穗 、分蘖节 、分蘖的作用 、分蘖的发生规律 四、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 五、分蘖消长及其调控 六、分蘖成穗 第六节小麦的茎 茎的形态与来源 茎的功能 、茎的生长 四、影响茎秆伸长的因素 五、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 六、倒伏原因与危害 七、倒伏后的措施 八、基部节间与倒伏 九、防止倒伏的途径 第七节小麦的叶 、叶片的构造 二、叶片的生长规律 三、叶数 四、叶组与功能 五、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六、株型的调控 七、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 第八节结实器官的形成 、穗的结构 二、穗的分化与形成 三、小穗与产量 四、小穗退化的规律 五、影响穗发育的生育条件 六、影响穗发育的环境因素 第九节开花与结实 开花
一、根系的发生 二、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三、根的功能 四、影响根系生长条件 第五节 分蘖与成穗 一、分蘖节 二、分蘖的作用 三、分蘖的发生规律 四、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 五、分蘖消长及其调控 六、分蘖成穗 第六节 小麦的茎 一、茎的形态与来源 二、茎的功能 三、茎的生长 四、影响茎秆伸长的因素 五、茎秆特性与穗部生产力 六、倒伏原因与危害 七、倒伏后的措施 八、基部节间与倒伏 九、防止倒伏的途径 第七节 小麦的叶 一、叶片的构造 二、叶片的生长规律 三、叶数 四、叶组与功能 五、影响叶片生长的因素 六、株型的调控 七、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法 第八节 结实器官的形成 一、穗的结构: 二、穗的分化与形成 三、小穗与产量 四、小穗退化的规律 五、影响穗发育的生育条件 六、影响穗发育的环境因素 第九节 开花与结实 一、开花
二、籽粒形成 三、灌浆成熟 四、影响粒重的生育条件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小麦生育阶段的划分和小麦的三段生长:阶段发育;种子的构造以及种子的萌发 过程;根系的发生以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分蘖的作用、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调控分 蘖成穗;倒伏的有关知识:倒伏的原因、危害和防止倒伏的途径:叶组的功能;穗的分化 形成和退化的规律:开花结实、籽粒灌浆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4、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育阶段的标准和小麦的三段生长:感温性和感光性:种子胚的结构及功能:三叶期 的重要意义;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根系的发生和影响生长的因素:分蘖的作用;分 蘖发生的规律;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如何调控分蘖成穗:穗的分化形成:小穗退化的规 律和影响穗发育的因素;籽粒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粒重的生育条件 第二章几项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合理轮作是小麦高产前提 1、轮作是合理利用地力的重要措施 2、轮作可以防止和减轻病虫草危害 3、合理轮作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第二节提高整地质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整地的目的 、春小麦整地的主要方法 1、耕翻整地 2、耙茬整地 3、深松整地 4、早春整地 第三节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小麦需要的营养元素 、小麦需肥特点 、春小麦的施肥方法
二、籽粒形成 三、灌浆成熟 四、 影响粒重的生育条件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小麦生育阶段的划分和小麦的三段生长;阶段发育;种子的构造以及种子的萌发 过程;根系的发生以及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分蘖的作用、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调控分 蘖成穗;倒伏的有关知识;倒伏的原因、危害和防止倒伏的途径;叶组的功能;穗的分化 形成和退化的规律;开花结实、籽粒灌浆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 4、教学重点与难点: 生育阶段的标准和小麦的三段生长:感温性和感光性:种子胚的结构及功能;三叶期 的重要意义;影响种子萌发出苗的因素;根系的发生和影响生长的因素;分蘖的作用;分 蘖发生的规律;影响分蘖出现的因素;如何调控分蘖成穗;穗的分化形成;小穗退化的规 律和影响穗发育的因素;籽粒的形成过程以及影响粒重的生育条件。 第二章 几项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1、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合理轮作是小麦高产前提 1、轮作是合理利用地力的重要措施 2、轮作可以防止和减轻病虫草危害 3、合理轮作可以提高小麦产量 第二节 提高整地质量是小麦高产的基础 一、整地的目的 二、春小麦整地的主要方法 1、耕翻整地 2、耙茬整地 3、深松整地 4、早春整地 第三节 科学施肥是小麦高产的关键 一、小麦需要的营养元素 二、小麦需肥特点 三、春小麦的施肥方法
第三节合理密植是小麦高产的保证 合理密植增产的依据 二、合理密植的原则 2、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合理轮作的作用:春小麦整地的方法;小麦的营养、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春 小麦的密植依据和原则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什么要合理轮作:春小麦整地的方法:春小麦的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春小麦密植 的原则。 、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课内容 理论课|理论课|实验课总课 周数时数时数时数 绪论绪论 /4 0 0.5 小麦栽培学的生物学基础 25/8 .5 12. 0 12.5 几项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 1/2 15 0 15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星川清等.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余松烈.山东小麦.农业出版社,1990 [3]王缨、戚昌瀚.作物栽培学通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杨守仁、郑丕尧.作物栽培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5]山东农业大学主编.作物栽陪学(北方本,上册).农业出版社,1980 [6]王树安等.作物栽培各论(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五、主要编写人员
第三节 合理密植是小麦高产的保证 一、合理密植增产的依据 二、合理密植的原则 2、 3、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合理轮作的作用;春小麦整地的方法;小麦的营养、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 春 小麦的密植依据和原则。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什么要合理轮作;春小麦整地的方法;春小麦的需肥特点和施肥方法;春小麦密植 的原则。 三、教学时数的分配 授课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章节 授 课 内 容 理论课 周 数 理论课 时 数 实验课 时 数 总课 时数 绪论 绪论 1/4 0.5 0 0.5 一 小麦栽培学的生物学基础 25/8 12.5 0 12.5 二 几项主要的高产栽培技术 1/2 2 0 2 合 计 31/8 15 0 15 四、主要参考书目 [1]星川清等. 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 [2]余松烈. 山东小麦.农业出版社,1990 [3]王缨、戚昌瀚. 作物栽培学通论.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 [4]杨守仁、郑丕尧. 作物栽培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5]山东农业大学主编. 作物栽陪学(北方本,上册).农业出版社,1980 [6]王树安等. 作物栽培各论(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五、主要编写人员
郭伟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栽培教研室
郭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物科技学院作物系栽培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