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358)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87.82KB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习题(4)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4.15KB 文档页数:5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热轧后双相钢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双相钢微观组织中各独立相的体积分数.根据多相材料中间混合法则和Swift方程,建立热轧双相钢微观应力-应变模型,并用DP590和DP780钢单向拉伸曲线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应力-应变关系微观模型基本阐明热轧双相钢微观组织参数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内在联系,能够准确地描述材料的变形行为,同时很好地预测热轧双相钢宏观的拉伸曲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4.51KB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习题(2)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1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依据 依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地学基础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 求,为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认识常见矿物、岩石,并更好的理解有关的课堂教学内 容。 实验中要认真、仔细,爱护实验仪器设备,并能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以保证每 次实验的顺利完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36MB 文档页数:20
本文论证了Stelco第6号和第7号焦炉燃烧室物理模型是能够定性地决定火焰的位置及高度的,模型表明燃烧室中控制燃烧的流动条件受到空气流动状态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和连接蓄热室和空气喷口的倾斜上升道有关。在6号焦炉燃烧室中空气流量分二部分供入,此时煤气流被从下空气喷口出流的倾斜空气射流吸至燃烧室的一侧,在7号炉燃烧室中,所有空气是从一个庭部喷口进入燃烧室的,由于倾斜空气流引起燃烧室中再循环气流,它控制着化学当量混合火焰的高度,同样可以看到,从煤气喷口底部通过一个小圆孔进入的煤气实际上是一个限制射流;它造成在喷口中的再循环促进了煤气高温裂解的可能性。应用模型来决定\火焰\的高度及位置,和从正在加热的燃烧室拍摄的照片大致相符,但正如所预期的那样,实际火焰约比根据模型化学当量混合浓度预测的火焰要高1.35至1.5倍,通过模型预测的火焰高度和测得的焦碳VTD结果相符较好,尤其对6号焦炉是如此。还应用模型研究了6号和7号焦炉燃烧室改变操作后的效果,其中包括在6号焦炉中采用改变气流的装置如转向砖,煤气喷口延伸管以及空气喷口角部盖板以及减少7号燃烧室的过剩O2等,模型试验表明只有采用延伸管能有效地使火焰在6号焦炉燃烧室下半部分布更均匀,而对7号炉来说采用5%过剩O2将获得同样的效果。模型试验的潜力和局限性需要继续研究,因为它们为燃烧室设计操作和燃烧以及它对VTD的影建立了重要的联系,可以认为这不仅是对上述个别燃烧室设计及操作条件的叙述,它还将对燃烧室系统的工作提供一般性的见解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6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本课程分农学基础、林学基础、畜牧学基础三个部分介绍其生产过程、生产概况、在国民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三者的相互关系及对自然环境的要求和影响。 2、地位和任务 《农林牧基础》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农业 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了解大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的生产过程及其与农 业环境的相互关系服务,为学生的扩展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服务,为学生在毕业 后的工作与自学或从事农业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0.55KB 文档页数:8
采用MIDAS GTS软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开挖深度、桩径、桩心距、管线与桩的距离、管线埋深、土体弹性模量等因素对地埋管线的影响.结果表明:管线水平和竖向位移在基坑角点处约为基坑中部的1/2;管线埋深在基坑深度1/3位置时,水平位移最大,而竖向位移随埋深的增大而减小;当桩径由0.6 m增大到1.2 m时,水平位移变化较小,管线中央竖向位移则减少为原来的1/2;土体弹性模量增大时,管线中间位移明显减小,水平位移约为竖向位移的4倍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11.36KB 文档页数:10
总结讨论了熔锍及熔融金属中元素选择性氧化的行为,举出镍锍中Ni与S,铁液中Cr、V、Nb、Mn或P与C作为应用的实例。利用热力学分析提出氧化的转化温度的概念,并指出二步及一步计算该温度的方法。在排除新相生成的晶核能的条件下,氧化的转化温度与氧的存在形式(无论是气态O2,熔于金属液中的[O]或炉渣中的FeO)以及氧的压力或活度无关,而只决定于参加反应的物质及产物的本质及活度(压力)。同时,转化温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温度,而是随着熔池组成的改变而不断地变化。降低气体氧化产物的分压将有助于降低氧化的转化温度。理论计算的转化温度可提供使熔池中一个元素的优先氧化而使另一元素保留不变的最佳条件。小型试验和工业上实践证明,转化温度的概念可以成功地控制吹炼操作,作到按意图进行选择性氧化。影响熔池内元素氧化顺序的动力学因素也作了简略的分析。对镍锍脘S,不锈钢脱C以及高碳锰铁降C的吹炼,熔池温度永选要高于相应熔池组成的转化温度。而对铁水脱Cr和铁水提V或Nb,熔池温度则应保持低于相应熔池组成的转化温度。P、C在铁水中的氧化顺序,除与转化温度有关外,还取决于熔渣组成以及CO承担的压力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87.67KB 文档页数:7
从含少量铌、较高的锰和磷的铁水中回收铌,是复杂的选择氧化过程。通过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的理论分析及实验,表明利用氧气底吹转炉对这种铁水进行处理,将终点温度控制在估算的铌-碳选择氧化临界温度1350℃—1400℃内,和掌握合适的氧流冲击力及氧流在熔池内的贯穿长度,可以成功地将铁水中的铌和锰最大限度地氧化到渣中,而将碳和磷基本上保留在金属中,以达综合利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0.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土地资源及评价学是以地质、土壤植物、气象等课程为基础,它的 主要内容有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2、地位和任务: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对这 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护 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概况。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组成、类型、调查、评价、利用、保 护及我国和世界土地资源
首页上页49950050150250350450550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35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