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1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7.02KB 文档页数:9
降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暴雨条件下,更易激发滑坡.随着南帮边坡开采高陡化,滑坡发生频繁.为研究降雨条件下南山矿凹山采场南帮边坡稳定性特征,采用MSR300型雷达对边坡进行了连续4 a的实时稳定性监测,基于采集到的采场降雨数据和边坡滑移数据,分析了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与边坡变形规律,对凹山采场滑坡各阶段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凹山采场边坡失稳模型和预警阈值.结果表明:凹山采场变形与降雨量呈正相关,服从幂函数规律;边坡变形速度曲线与降雨强度有良好的一致性,滑坡一般发生在最大降雨强度之后;滑坡阶段主要包括初始变形阶段,稳定变形阶段和加速变形阶段;报警阈值分别为:6 h时序内,位移阈值为20 mm,速度阈值1.5 mm·h-1;12 h时序内,位移阈值为30 mm,速度阈值为2.5 mm·h-1.凹山采场滑坡曲线与岩土体非稳定蠕变曲线具有较高的相似性,位移曲线出现了\阶跃\现象,速度曲线出现了\尖凸\现象,这种情况易引起滑坡事故,其中在位移曲线的\拐点\处和相应速度曲线的\凸点\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研究成果为类似矿山边坡稳定性监测和破坏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4.5KB 文档页数:9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 创造的室内环境,必然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 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室内环境的创造, 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 提。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 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 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功能方面的要求。 由于人们长时间地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现代室内设计,或 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密切 的环节。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艺术风格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9.5KB 文档页数:30
农东新 黄大鹏 蒋菲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校园陋室中诞生的“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植物系统分类鉴赏”光盘, 催生了“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正和生态研发工作室”的冠名首度亮相。我们的工作室 早已存在,其承载的内涵已经格外丰富。然而一直没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因而也未曾明确其 宗旨。一路走来,蓦然回首,似有登高望远之觉,自信她会走得更远。冠名呼之欲出。注目 前方:“桂林市园林花卉植物系统分类鉴赏”,“桂林漓江流域喀斯特石山植物系统分类鉴赏” 等光盘也上了日程。“创新杯”计划和作品将以某种形式构筑我们工作室的内涵积蓄。我们 将以更有力的组织,更知性的创意,营造学子成才的氛围,打造放飞理想的航空港。愿她走 的更远,更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23MB 文档页数:10
综放开采过程中顶煤和覆岩由连续向非连续和散体介质状态转变,描述矿压在断裂覆岩和碎裂顶煤中的形成、传递方式和作用机理是综放开采矿压理论研究的难点.基于光弹试验原理,借助散体介质双轴加载双向流动光弹试验装置,对综放开采过程中散体顶煤与非连续覆岩关键层中力链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地层载荷在煤岩体中构成了错综复杂的弱-强力链网络.综放开采打破了初始力链网络结构的平衡,顶煤与覆岩中形成梁-拱复合力链拱结构,覆岩荷载以强力链形式传递到工作面前方煤体.随着工作面推进和顶煤放出,覆岩梁-拱力链网络不断扩展和演化,形成更大规模的力链拱结构.关键层弯曲、断裂和失稳运动,使工作面前方的强力链拱脚出现回缩现象,力链分布密度和强度增加,导致工作面来压现象.地层内水平力作用使顶煤与覆岩内的梁-拱力链结构效应较更加明显,整体拱结构形态愈加完整,强力链网络结构更加紧致,关键层断裂失稳时力链拱对工作面煤层的作用力更加显著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0.21KB 文档页数:5
长时间处在不舒适的环境中,将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井下紧急避险设施中,影响避险人员舒适性感觉的因素众多,本文选取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温度和相对湿度四个关键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级评分法,进行了系列真人模拟生存试验,获得了单一环境变量和多个环境变量条件下总计169组有效人体舒适度投票数据.经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了密闭舱室内单一环境变量与人体舒适度感觉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避险人员舒适度预测模型,分析了氧气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允许范围及调控原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856.24KB 文档页数:5
教学目标及要求:理解领导的内涵和领导的作用,利用领导的基本理论进一步认识领导的风格类型;熟悉激励的基本原理及其作用机制、掌握各种激励理论及激励的常用形式:认识沟通在组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沟通的方式及其过程。 教学内容:领导的内涵、领导与管理的区别、领导者的类型、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方式情景论、领导权变理论:激励的原理、需要层次论、期望理论、激励的一般形式和实务;沟通及其过程、管理组织沟通。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导方式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激励的原理、需要层次论、激励的形式和实务:管理组织沟通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9.52KB 文档页数:9
对利用高炉处理烧结烟气同时脱硫脱硝脱二噁英技术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探讨,分析高炉内部还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分解二噁英的热力学条件,探讨烧结烟气代替空气鼓风对理论燃烧温度、风量、炉缸煤气、炉顶煤气和铁水硫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硫、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最低平衡体积分数分别为1.84×10-13%、3.08×10-11%和3.72×10-21%,高炉内部还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可行的;高炉具有分解二噁英的有利热力学条件;烟气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可忽略,氮氧化物能略微提高理论燃烧温度,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1%,理论燃烧温度降低大约40.5℃,但通过降低鼓风湿度和提高富氧率等措施,能达到高炉正常生产时的炉缸热状态水平;随着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风量、炉缸和炉顶煤气量都逐渐降低,炉缸煤气一氧化碳和氢气含量增加,炉顶煤气中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和水含量都增加,氮气含量显著降低;铁水硫含量与烟气二氧化硫含量成正比,但当二氧化硫质量浓度达到2000 mg·m-3,铁水中硫质量分数仅为0.025%,铁水质量仍合格.通过综合调节高炉操作参数,也可以实现烧结烟气代替空气鼓风进行高炉炼铁生产,达到脱硫脱硝脱二恶英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7MB 文档页数:9
利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谱和极化曲线研究了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对软锰矿在模拟浸出溶液(9K基础培养基, A.ferrooxidans, Fe (Ⅲ), A.ferrooxidans+Fe (Ⅲ))中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 利用模拟有菌/无菌浸出溶液中钝化膜的Mott-Schottky理论比较了有无细菌存在情况下形成的钝化膜的优劣性.结果表明, A.ferrooxidans促进MnO2/Mn2+氧化还原转化, 催化MnO2/Mn (OH)2电极反应; 加速软锰矿/溶液界面电子交换, 无铁存在时A.ferrooxidans使电荷转移内阻降低34%, 比含Fe (Ⅲ)无菌体系低11%;引起软锰矿电极极化, 增强其氧化活性; 加速MnO2向MnO·OH转化及其产物扩散.A.ferrooxidans与软锰矿作用更倾向于间接作用机理.在选取的各模拟电解液(pH值为2.0)中, 0.2~0.4 V区间内软锰矿形成耗尽层, 在模拟浸出溶液中形成的钝化膜都表现出p-n-p-n型半导体性能.在选取的0.2 V极化电位下, 无铁时引入A.ferrooxidans使膜中的施主/受主密度减少, 细菌含有多种基团参与半导体/溶液界面电子转移反应, 接受界面间自由电子或填充空穴, 促使软锰矿与溶液界面物质交换变频繁; 含铁溶液中加入A.ferrooxidans使得钝化膜受主/施主密度增大, A.ferrooxidans降低了膜的耐腐蚀性, 因而促进软锰矿浸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4MB 文档页数:236
第一章 旅游策划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 旅游策划概述 一、旅游策划的基本概念与类型 二、旅游策划的特点 三、旅游策划的程序 第二节 旅游策划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一、旅游策划的基本原理 二、旅游策划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旅游策划的技巧 一、旅游策划中的“势” 二、旅游策划中的“时” 三、旅游策划中的“术” 课后复习 教学反馈 第二章 旅游产品策划 第一节 旅游产品策划概述 一、旅游产品策划的概念 二、旅游产品策划的意义 三、旅游产品策划的类型 四、旅游产品策划的原则 第二节 旅游产品策划的内容 一、创意形成 二、准确定位旅游产品的市场 三、深度挖掘旅游产品特色 四、科学组合旅游产品 五、为旅游产品命名 六、选择合适的旅游产品营销策略 第三节 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策划的方法与案例 一、观光旅游产品策划 二、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三、度假旅游产品策划 四、娱乐旅游产品策划 五、生态旅游产品策划 第四节 组合旅游产品策划的方法与案例 一、组合旅游产品策划的必要性 二、组合旅游产品策划的内容 三、经典案例:浙江安吉竹博园旅游区产品整合策划 第五节 旅游商品策划 一、旅游商品策划概述 二、旅游商品开发策划 三、旅游商品营销策划 四、旅游商品策划经典案例介评——广东旅游纪念品策划 第三章 旅游节庆活动策划 第四章 主题公园策划 第五章 旅游品牌策划 第六章 旅游形象策划 第七章 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划 第八章 旅游广告策划 砖引玉 海南国际旅游岛创意策划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39MB 文档页数:47
动画是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给视觉造成连续变化 的画面。它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利用了一种 视觉原理。医学已证明,人类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的特 性,就是说当人的眼睛看到一幅画或一个物体后,它的影像 就会投射到我们的视网膜上,如果这件物体突然移开,它的 影像仍会在我们的眼睛里停留一段极短的时间,在1/24秒内 不会消失,这时如果有另一个物体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出现, 我们将看不出中间有断续的感觉,这便就是“视觉暂留”的 原理
首页上页50150250350450550650750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1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