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246)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60.93KB 文档页数:88
第一课 《庄子》中的庄子; 第二课 篇目 分篇 真伪; 第三课 鲲鹏的寓言世界; 第四课 逍遥之游的境界; 第五课 无名无功与无己; 第六课 河海的小大之辩; 第七课 守天反真的精神; 第八课 天机与濠上之乐; 第九课 “吾丧我”与天地人籁; 第十课 “以明”与“道通为一”; 第十一课 沉鱼落雁与“物化”; 第十二课 “缘督以为经”的养生; 十三课 通情达理的生死观; 十四课 后世的同情与不解; 第十五课 “尽己性”的自然人性; 第十六课 “尽物性”的“至德之世”; 第十七课 “绝圣弃知”“殚残圣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5MB 文档页数:157
求索真善虽一样,智慧原来却不同 ——试析中国、印度和西方的智慧 一半海水 一半火焰 ——浅谈东西方美学价值追求的异同 浅谈东西方的爱情 中国、印度与欧洲古代妓女观 ——从美术作品对于妓女描绘谈起 为了陨落的飞翔 ——中西方文明中的自由 中西艺术的裸体观差异的文化根源浅探 暗夜行路,天又黎明 ——浅谈《约翰•克里斯朵夫》与东西方美学 此处观花异,何处望景同 ——比较梵高与徐渭的东西方艺术精神 幽默背后 ——用化学的方法来浅析中印幽默之不同 海上花开——浅析《故事海》中古印度女性之美 绝云气而负青天——西方、印度飞神形象比较 四序纷回,入兴贵闲 ——从咏叹四时看古代中国文人审美情怀 三问《美的历程》 ——对《美的历程》的再认识与反思 梦殇——《红楼梦》的悲剧美 在《生活的艺术》中领悟质朴生活智慧 “To be or not to be” ——自杀的美学研究 黑玫瑰,自杀的另类之美 ——《自杀论》读后杂谈 从《浮士德》看西方的美 繁花似锦巴洛克 ——试论巴洛克时期艺术的特质及其时代意义 一扇朝向另一些东西的窗口 ——读《杜尚访谈录》 达利,似梦非梦的反抗者 献给尼金斯基 茨威格的知情意——从《三大师》说开去 卡夫卡语言的魅力 结局——《城堡》解读 林间的莲花 ——由印度教的审美情趣看印度美学 走向生命的大美 ——克里希那穆提 终结者——从瑜伽视角看美学 美的追寻——读 Six Names of Beauty 有感 并蒂青莲的“解脱”关照 ——《薄伽梵歌》之梵与佛教之空的比较 人生的修炼——读《薄伽梵歌》 世间有大智 ——读《人生的亲证》有感 于此岸亲证 ──读《人生的亲证》有感 林间、人世与彼岸 ——论印度佛陀的美学意涵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5.51MB 文档页数:413
Part 1: 《希罗多德历史》选读 (4)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选读 (12) 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选读 (31) 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选读 (60) 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选读 (66) 培根:《论历史的分类及其他》 …… (72) 兰克:《1494-1514年的拉丁和日耳曼民族史·前言》 (83) 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的理论》选读 (88)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选读 (98)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选读 (108) 勒华拉杜里:《蒙塔尤》选读 (135) 罗杰·夏蒂埃:《过去的表象——罗杰·夏蒂埃访谈录》………(148) Part 2: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154) 司马迁:《报任安书》 (193) 刘知幾:《史通》选读 (206) 郑樵《通志》选读 (232)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选读 (237)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选读 (244) 章学诚《文史通义》选读 (274)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选读 (278)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290) 傅斯年:《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394) 陈寅恪:《敦煌劫余录序》 (404) 胡适:《容忍与自由》 (40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6.28KB 文档页数:39
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第二章 鲁迅(一) 第三章 小说(一) 第四章 郭沫若 第五章 新诗(一) 第六章 散文(一) 第七章 戏剧(一) 第八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第九章 茅盾 第十章 老舍 第十一章 巴金 第十二章 沈从文 第十三章 小说(二) 第十四章 新诗(二) 第十五章 鲁迅(二) 第十六章 散文(二) 第十七章 曹禺 第十八章 戏剧(二) 第十九章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 第二十章 赵树理 第二十一章 小说(三) 第二十二章 艾青 第二十三章 新诗(三) 第二十四章 散文(三) 第二十五章 戏剧(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95.5KB 文档页数:113
程序是计算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编写程 序是人们一直以来最关心的问题,而以怎样的思想来 指导程序设计显得更加重要。程序设计方法经历了几 个发展阶段,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如今最流行、最 高效的程序设计方法。每一种思想和方法都有其自身 的概念和相应原理,对象和类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 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本章主要介绍面向 对象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重点是如何用 Java语言来表示这些概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11KB 文档页数:136
在前面已经介绍了编译程序构造的二个重要阶段,即词 法分析和语法分析。现在再来介绍编译程序的另一个重要阶 段——中间代码生成。虽然在实际应用中,是否采用中间代 码形式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但事实上,为了使编译程序 的结构清晰、简单、明确,多数编译程序采用了中间代码的 形式。尤其是使用了中间代码的形式,使目标代码优化比较 容易实现。通常以中间代码生成这一阶段来划分编译程序的 前端和后端。对于不同的高级语言只要翻译成相同的中间代 码,再接上一个相同的把中间代码翻译成目标代码的后端, 就可以形成不同的编译程序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34MB 文档页数:7
1模入通道(A/D)转换实验2模出通道 (D/A)转换实验3过程通道综合设计实验4常 规控制算法设计实验5非最少有限拍算法设计实验 6达林算法设计实验7状态观测器跟踪系统设计 实验 1模入通道(A/D)转换实验1.1实验目的掌握模入通道的 设计方法与采样过程原理,熟悉汇编语言基本程序设计方法调试过程和 ADC0809的内部结构原理。 1.2实验器材单片机仿真器系统一套,直流稳压电源一台,万用表一块, ADC0809一块,74LS02四或非门一块,10电位计一只,包板一块,导线若 干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59.5KB 文档页数:83
上编(1917年-1949年) 绪论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 第五章 20年代戏剧 第六章 20年代散文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 第八章 30年代小说(一)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二) 第十章 30年代小说(三)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四) 第十二章 30年代小说(五) 第十三章 30年代新诗 第十四章 30年代戏剧 第十五章 30年代散文 第十六章 40年代文学思潮 第十七章 40年代小说 第十八章 40年代新诗 第十九章 40年代戏剧 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下编(1949年——2000年) 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 第二章 50——60年代的小说 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 第四章 50—60年代戏剧 第五章 50—60年代散文 第六章 1976——1989文学思潮 第七章 80年代小说 第八章 80年代新诗 第九章 80年代戏剧 第十章 80年代散文 第十一章 90年代小说述评 第十二章 90年代新诗散文述评 第十三章 港台文学概述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5KB 文档页数:9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六十年的创作历程和众多优秀 的作品为自己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第一流的位置。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生于图拉省 克拉皮县雅斯纳雅·波良纳一个贵族之家,但幼年不幸,两岁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监护长 大。幼失父母呵护使托尔斯泰养成了沉思默想的习惯。1844~年,托尔斯泰入喀山大学,选读 东方语文(阿拉伯、土耳其语)系,次年转入法学系,深受卢梭和伏尔泰学说的影响。1847 年,因厌恶官方法律,申请退学,回到了世袭的庄园。在庄园里,他致力于农事改革,试图改 善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但均遭失败。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他曾混迹于莫斯科的上流社会,像 觉醒前的多余人一样过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但他不甘沉沦,向往着道德的纯洁和完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8.84KB 文档页数:9
“天人关系”是中唐儒学转型的核心话题之一,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天论”推进了中唐的儒学转型,也深度影响了中唐的诗文转型。韩愈、柳宗元与刘禹锡之诗文的风格差异,其理论基础正在于不同的天人之论。“天人”关系的变化刺激了中唐儒者的诗文书写,题材的拓展、语词的创新、风格的多样以及意象的怪奇让诗文变革的时代异彩纷呈。但是张弛有道的文学同样也要回归平衡。伴随宋儒重建天人关系过程的完成,一个新的天人模式下的宋型文学也逐步确立了迥异于唐型文学的崭新风格
首页上页51251351451551651751851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24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