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0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41.67KB 文档页数:9
为研究纳米隔热材料孔隙结构内部的气体热传输特性,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结合超临界干燥技术, 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孔隙结构特征的样品, 通过热导率、氮气吸-脱附和真密度测试, 全面、准确获取了其孔隙结构信息, 并专门、系统研究了孔隙结构特征与气体热传输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与气相贡献热导率相对应, 材料具有双尺度孔隙结构特征, 并且当大孔隙尺度不及小孔隙的10倍时, 可进一步等效为单尺度孔隙.考虑气固耦合传热的本征气相贡献热导率随孔隙尺度的增大而升高, 与气相热导率变化类似且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孔隙尺度小于200 nm和大于500 nm时的比例系数分别为2.0和1.5, 200~500 nm时则为2.0~1.5.当大、小孔隙尺度的比值不超过10时, 或者这一比值为100~1000且大孔隙含量低于10%时, 气相贡献热导率随环境气压的降低依次呈现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和无变化三个阶段; 当这一比值超过3000时, 即使大孔隙含量很低(不超过10%), 气相贡献热导率也会依次呈现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快速下降和无变化四个阶段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0.5KB 文档页数:7
一、热现象:与温度有关的物理性质的变化。 二、热运动:构成宏观物体的大量微观粒子的永不休止的无规运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MB 文档页数:9
连铸坯下线至加热炉的温度制度及其表层组织演变与热送或粗轧裂纹密切相关.基于热模拟实验分析了送装工艺对奥氏体转变特征和再加热晶粒尺寸的影响.高温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原位观察表明,含Nb J55钢在双相区700℃热装时,组织为晶界膜状先共析铁素体、魏氏体和大量残留奥氏体,再加热至1200℃,奥氏体晶粒大小、位置都不变;单相区600℃温装时,组织为大量铁素体+珠光体,再加热至1200℃时,奥氏体晶粒明显细化.马弗炉模拟SS400钢双相区不同热装温度发现,铁素体转变量至少达70%时才可细化再加热后的奥氏体晶粒.在临界转变量以上,基体中铁素体转变量越多晶粒细化程度越明显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34.5KB 文档页数:4
《热力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点PPT)14 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67KB 文档页数:11
一、热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热力学中研究的对象为体系称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为环境 2.状态和状态函数 3.过程和途径可逆过程 4.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37KB 文档页数:1
1适用范围 本法适用于水和废水中的铬的测定。当进样量为0uL时,测定范围为5ug/L~100ug/L 2原理概要 利用电热雾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酸化了的样品中的铬。样品加入一个电加热 的石墨管中,在357.9nm波长下测定吸收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38.67KB 文档页数:5
在评估现有文献实验相图数据的基础上,采用Calphad技术优化和计算了Be-Cr二元合金体系平衡相图.液相和端际固溶体相采用替换式溶体溶液模型,化学计量比中间化合物CrBe2和CrBe12采用Neumann-Kopp规则描述它们的热力学函数.利用优化所得的热力学参数计算相图,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大部分实验数据.本工作还采用Miedema模型估算了中间化合物CrBe2和CrBe12的摩尔生成焓,并与热力学计算值比较,所得结果符合良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31.69KB 文档页数:41
热力学以三个定律为基础,利用热力学数据,研究平衡系统各宏观性质之间的相 互关系,揭示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它不涉及粒子的微观性质。 研究对象:大量粒子构成的集合体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912.5KB 文档页数:63
物质的宏观聚集状态: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一方面处于永恒的热运动 之中,使分子趋向于空间无序分布,另一方面,分子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使分子间尽量保持一定的距离,趋向于有序排列。这两方面的相对强弱不同,物 质就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并表现出不同的宏观性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09MB 文档页数:100
§1-1 热力系统 Thermodynamic system §1-2 状态和状态参数 State and state properties §1-3 基本状态参数 §1-4 平衡状态 Equilibrium state §1-5 状态方程、坐标图 §1-6 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1-7 功量 Work §1-8 热量与熵 Heat and Entropy §1-9 热力循环 Cycle
首页上页4950515253545556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0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