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24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25.38KB 文档页数:3
在不同的ZnO/Al2O3配比条件下,于1600℃左右合成了锌铝尖晶石及含锌铝尖晶石的陶瓷材料.在1200~1300℃的温度下,测定了不同陶瓷材料与铜液之间的接触角,结果表明ZnO的加入可以改善铜液对Al2O3的浸润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8MB 文档页数:6
在扫描电镜下对CL60车轮钢单边缺口薄试样(厚度 ≤ 0.5mm)进行了原位拉伸实验,并研究了氢的影响.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了带预裂纹的厚度为30mm的楔形张开加载试样开裂过程.结果表明,对薄试样拉伸变形时,不论是否有氢,先共析铁素体优先发生塑性变形,微裂纹沿先共析铁素体与珠光体团的边界形核、扩展;在有氢的情况下,微裂纹更容易通过夹杂物的剥落或夹杂物与基体界面的分离而萌生;薄试样拉伸主要是韧窝断口;对厚试样,裂纹主要通过珠光体中渗碳体片层开裂而扩展,断口也因此主要呈解理特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2.51KB 文档页数:5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镁合金上沉积铝膜,在高真空下对铝膜进行加热后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膜层为纯铝多晶态,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铝膜晶粒细小.采用纳米压痕/划痕仪对铝膜的厚度、临界附着力、硬度和弹性模量进行了测试,并且用辉光放电光谱仪(GDS)测试了镁合金表面铝膜的成分和性能随薄膜深度的分布.结果表明,铝膜的厚度随后处理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其表面硬度和弹性模量高于镁合金基体并且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铝膜与镁合金基体间存在一个过渡层,结合良好且表现出一定的弹塑性能,有利于镁合金表面的防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3.56KB 文档页数:5
通过实验分析了钛脱氧的钢液再采用铝终脱氧后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和成分,并研究了钢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质量分数为0.015%时,钢中仍然存在大量的Ti氧化物,Ti氧化物具有促进针状铁素体形核的能力,从而使组织得到细化,其冲击功比不加铝脱氧钢提高了33%,证明了铝终脱氧的可行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3.82KB 文档页数:5
为了解决铜矿石浸出速度慢、浸出率低的问题,在浸出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进行摇瓶试验.通过测量浸出前后溶液表面张力以及铜浸出率,考察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铜矿石浸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溶液表面张力对矿石浸出影响较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浸出作用最为明显,铜浸出率达62.5%.在柱浸试验中,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铜浸出率提高了近10%.利用物理化学和渗流力学对表面活性剂强化浸出机理的分析表明,溶液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在矿石表面的吸附对矿石表面润湿作用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在浸出液的持久性也是影响浸出的因素之一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6.61KB 文档页数:6
利用熔融还原法进行了闪速炉水淬镍渣提铁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熔渣二元碱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提铁效果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水淬镍渣由正硅酸铁FeO·SiO2和玻璃态物质组成.镍渣中的氧化铁主要以FeO·SiO2的形式存在,通过常规的选矿方法很难实现铁氧化物的富集,故采用熔融还原方法进行镍渣提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配合料中CaO的加入量、提高反应温度以及延长熔制时间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镍渣中铁的还原率.通过比较1450~1600℃范围内各反应温度下不同类型还原反应的Gibbs自由能,镍渣熔融还原过程的主要反应形式为(FeO)+C(S)→[Fe]+CO↑.本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方组成为:镍渣100g、CaO34.7g、CaF24.04g和焦炭8.5g;最佳反应条件为1500℃熔制180min.以上条件下的渣铁分离效果较好,铁还原率达到96.3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1MB 文档页数:6
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针对SPCD冷轧板冲压制品中的桔皮缺陷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了晶粒取向可能对桔皮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素体晶粒过度粗大是导致冲压件表面产生桔皮缺陷的根源;{111}织构强度较弱和较大冲压量是加剧桔皮产生的两个因素.桔皮自由表面由平缓区和粗糙区组成,两个区域均显现以{112}〈110〉与{111}〈110〉为主导的取向特征,表明表面形貌与晶粒取向的对应性不显著,表面接触状况不同是造成这种形貌差异的主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13.4KB 文档页数:5
以北京地铁五号线近接玉蜓桥施工为工程背景,运用三维有限元程序ANSYS对地铁区间隧道的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隧道开挖对玉蜓桥桥台及地面环境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地铁五号线近接玉蜓桥施工时,对地面环境和桥台的影响均可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之内,无需采取额外的预加固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8.16KB 文档页数:4
利用金相观察了电磁搅拌对弹簧钢60Si2Mn凝固组织的影响情况,并讨论了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凝固过程中进行电磁搅拌,引起熔体的强烈流动,使液相区的温度场和溶质含量趋于均匀;凝固时奥氏体的一次臂生长速度减慢,消除弹簧钢60Si2Mn一次结晶组织中发达的柱状树枝晶层;而且随着搅拌功率的加大,弹簧钢一次结晶奥氏体的粒化或非枝晶化(nonden一drite)程度提高:电磁搅拌使弹簧钢凝固的晶核增多,一次结晶组织得到细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3MB 文档页数:5
在普通热轧机上利用累积叠轧焊工艺对普碳钢Q235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压下量(最大压下量98%)、循环轧制次数等工艺参数对Q235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普通热轧机上应用累积叠轧焊工艺对同种材料进行焊合,不仅可以获得连续、均匀的结合组织,而且使Q235钢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夹杂物分布更加均匀,材料的强度大幅度提高,抗拉强度达800MPa以上
首页上页54254354454554654754854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24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