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89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5.04KB 文档页数:5
用变颈法对KC1-NaC1熔盐体系的密度和表面张力进行了测定.为简化计算,对原式作了变换,密度的测量结果与公认值非常接近;因缺乏精确的接触角数据,故合理地假定接触角等于零(即θ=0),因此只得到表面张力的估算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99KB 文档页数:6
针对复杂网络社团结构挖掘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定义了一个衡量局部社团结构的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社团链接度增量的社团结构挖掘算法.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kd),其中d为网络的平均节点度数,k为搜索的节点数.为了验证本算法的性能和计算的准确性,把本算法与一种经典的挖掘局部社团结构方法——Clauset算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抽取的社团结构与Clauset算法相比基本一致,但在性能上有了显著提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80.68KB 文档页数:4
针对一类具有状态及控制滞后的不确定系统,研究了其鲁棒H∞控制,用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设计了一种状态反馈控制器.该控制器在鲁棒镇定系统的同时,能保证闭环系统从扰动到被控输出的H∞范数小于某一给定的常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0.33KB 文档页数:4
将一种研究时滞系统的积分等式方法推广到时变时滞切换系统情形,提出了一种分析时变时滞切换系统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给出线性时滞切换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和切换律的设计,并根据自由项选取规则,引入了自由权矩阵,由其构建了积分等式.此方法没有引入额外的保守性,可得到保守性更低的稳定性条件.数值算例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81.88KB 文档页数:3
为了研究2800四辊轧机在工作辊服役后期\逆宽\轧制状态下的凸度控制问题,结合大量的现场实测数据,运用变厚度平面有限元方法建立了专门针对2800四辊轧机的辊系变形(即凸度预测)仿真模型.根据仿真计算结果,揭示出工作辊服役后期的\箱型\磨损辊形、钢板宽度及轧制力等对钢板凸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生产中可行的控制措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1.19KB 文档页数:5
研究了硼钛复合纤维在拉伸过程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复合纤维的变形是由纤维的弹性应变与基体的弹塑性应变复合迭加而成。并且在纤维与基体结合十分牢固,基体组元体积分数又较少的情况下,复合纤维表现为高强度、高弹性模量及低塑性。将试验结果同理论计算模型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基本一致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1.45KB 文档页数:6
研究了高体积百分数γ'相强化的粉末镍基高温合金在形变过程中发生再结晶行为。实验表明:在γ'相溶解温度以上再结晶以应变诱发界面迁移方式进行。在γ'溶解温度以下,γ相再结晶以亚晶粒粗化形核方式进行。在γ相再结晶的内界面上可能发生γ'相的分解和随后的再析出。计算了γ相再结晶内界面迁移激活能为635kJ/mol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07.95KB 文档页数:5
用增重法和俄歇能谱(AES)纵向溅射法,对冷轧Pb、Sn及其常量配比的Pb-Sn合金用3种不同腐蚀方法测定和计算了其腐蚀速度。实验证明,Pb在实验室大气腐蚀、155℃干热大气腐蚀和100℃水蒸气腐蚀下的腐蚀速度符合抛物线关系式。同时也证明,Sn和Pb-Sn合金在100℃水蒸气下的腐蚀速度也符合抛物线关系式。并给出了155℃干热腐蚀288h和大气腐蚀2.5年的腐蚀层厚度数据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4.74KB 文档页数:6
MESH模块是为改善微机SAP5有限元分析程序的数据准备工作而研制的。它通过人机交互对话和网格自动生成的算法产生二维或三维的节点信息,并按SAP5程序的输入要求编排信息以形成它能接受的、完整的输入文件。同时,也生成网格的图形数据文件。还介绍MESH的结构以及在网格生成、人机交互对话设计和网格图绘制方面的一些问题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1.61KB 文档页数:6
根据共存理论的基本观点,从FeOn-SiO2渣系的相图和粘度数据及FeOn-Fe2O3相图确定了本渣系的结构单元为Fe2+,O2-简单离子和SiO2,Fe2O3,Fe3O4及Fe2SiO4分子。在此基础上利用Fe2SiO4和Fe3O4的标准生成自由能数据推导了计算Feo-Fe2O3-SiO2渣系各组元作用浓度的模型。计算的NFetO与实测的αFetO符合,且NFetO、NSiO2、NFe2SiO4和炉渣总质点数∑n随${B_1}=\\frac{{\\Sigma n{\\rm{FeO}}}}{{\\Sigma n{\\rm{Si}}{{\\rm{O}}_2}}}$而改变,而NFe2O3和NFe2O4随${B_2}=\\frac{{\\Sigma n{\\rm{FeO}}}}{{\\Sigma n{\\rm{F}}{{\\rm{e}}_2}{{\\rm{O}}_3}}}$而改变,表明Fe2SiO4和Fe3O4的混合是理想的,两者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大的
首页上页547548549550551552553554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89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