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112)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4MB 文档页数:135
什么是化学? 我们身边发生的化学反应与变化; 本课程学习绪论的目的; 本课程的内容范围; 本课程的授课安排及知识要点掌握的方法。 1. 简话化学发展 2. 化学学科的分支及其形成 3.现代化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 反应过程与控制 • 合成化学 • 基于能量转换的化学反应 • 新反应途径与绿色化学 • 设计反应 • 纳米化学与单分子化学 • 复杂体系的组成、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研究 • 物质的表征、鉴定与测试方法 4.化学研究的方法和特点 5.如何学好化学? 1.通过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理论的讨论,建立近代微观粒子结构的初步概念; 2.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能量量子化和统计解释。 3.了解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能级的基本概念。 4.掌握n、l、m、ms四个量子数及其物理意义;明确s、p、d原子轨道和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特征。 5.了解原子轨道的能级组,屏蔽效应理论及有效核电荷的计算。 6.掌握核外电子的分布原则及电子分布式的书写,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7. 明确原子半径、元素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氧化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概念及其周期变化规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86.5KB 文档页数:33
上一章讨论的局域网是单个的同种协议网,即网络中每台机器对应层所用协议相同,通信 是在同一个网络内不同主机之间进行的。而所谓“网络互连”,就是采用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将 同一类型的网络或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所谓“internet“(互连网络),使一个 网络上的主机能与另一网络上的主机相互通信。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 internet 此外,为了保证网络的传输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一般要求一个网络所管理的范围不要 太大,这就要求把一个大的网络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通过网络互连技术,形成所谓的 Intranet(内部互连网),以便隔离故障,提高安全保密性,方便网络管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49MB 文档页数:64
11.1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及其在《公路桥规》中的应用 11.1.1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概念 以“公路桥梁可靠度”研究为基础,把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各主要因素均视为不确定的随机性变 量,从荷载和结构抗力(包括材料性能、几何参数和计算模式不定性)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实测、 试验及统计分析,运用统计数学的方法寻求各随机变量的统计特性(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类型),确 定失效概率(或目标可靠指标),再从失效概率出发,通过优化分析或直接从各基本变量的概率分布 中求得设计所需要的各相关参数。这种以调查统计分析和对结构可靠性分析为依据而建立的极限状 态设计,称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11MB 文档页数:94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 § 1-1 电路及电路模型 § 1-2 电路基本物理量(电路变量) § 1-3 电功率和电能 § 1-4 基尔霍夫定律 § 1-5 电阻元件 § 1-6 电压源和电流源 § 1-7 用电位的概念分析电路 第二章 直流电路 § 2-1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 § 2-2 电阻的星形、三角形连接及等效变换 § 2-3 含源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的等效化简 § 2-4 支路电流法 § 2-5 节点电位法(节点法) § 2-6 叠加定理 § 2-7 戴维南定理 § 2-8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 2-9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第三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 3-1 电容元件(简称电容) § 3-2 电容器的联接 § 3-3 电感元件(简称电感)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4-1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4-2 正弦量的有效值与平均值 §4-3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4-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4-5 单一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4-6 R L C串联电路和复阻抗 §4-7 G、C、L并联电路和复阻抗 §4-8 正弦交流电路的计算 §4-9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4-10 功率因数的提高 §4-11 交流负载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4-12 三相电路 第五章 谐振电路 §5-1 串联谐振 §5-2 并联谐振 第六章 一阶动态电路和分析 §6-1 换路定律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3 直流激励下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4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5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6-6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第七章 互感耦合电路 §7—1 互感和互感电压 §7—2 耦合电感的VCR §7—3 耦合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7—4 耦合电感的T型去耦等效电路 §7—5 变压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7KB 文档页数:24
使用 Access2003报表向导,可以很方便地完成 报表的创建、子报表的创建以及图表子报表的 创建。但是,使用向导创建的上述对象,一般 都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另外,报 表上图片与背景的设置、一些计算型文本框及 其计算表达式的设计,都还没有完成。而所有 这些设计操作都必须在报表设计视图中进行。 本小节介绍在报表设计视图中完成报表设 计的操作方法,并以前面使用向导创建的报表 为基础,介绍如何在报表设计视图中完成“销 售交接班报表”,“图表子报表”与“销售业 绩查询”报表的设计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3KB 文档页数:7
一、 WINDOWS NT简介 微软公司的 Windows NT(目前国内常用为其4.0中文版)是一个局域网络的服务器 操作系统。它具有功能强大、容易使用、高效率、中文信息、集中管理、保密措施完善、 自动修复等完善的网络服务支持,并内置建立eb服务器所需的功能及相应的组件,使之 充分支持 Intranet(企业网)和 Internet(因特网)。它采用与目前广泛使用的 WINDOWS 9X相似的用户界面,实际上是WINDOWS向网络方向发展的32位桌面操作系统。 Windows NT成 Windows NT Server(服务器)和 Windows NT Workstation(工作 站)两个版本,它们都可以作为网络操作系统使用,也可以作为单机的操作系统使用。但 工作站版只适合在网络规模较小且要求不高的场合充当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所以更适合 在NT网络中作为工作站操作系统使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28MB 文档页数:77
第一节 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第三节 电阻元件伏安关系的向量形式 第四节 电感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的向量形式 第五节 电容元件及其伏安关系的向量形式 第六节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第七节 R、L、C串联电路及复阻抗 第八节 R、L、C并联电路及复导纳 第九节 无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复阻抗和复导纳 第十节 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十一节 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 第十二节 电路的谐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21MB 文档页数:43
上一章讨论的局域网是单个的同种协议网,即网络中每台机器对应层所用协议相同,通信 是在同一个网络内不同主机之间进行的。而所谓“网络互连”,就是采用各种网络互连设备将 同一类型的网络或不同类型的网络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所谓“ internet“(互连网络),使一个 网络上的主机能与另一网络上的主机相互通信。因特网(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 internet 此外,为了保证网络的传输性能、可靠性及安全性,一般要求一个网络所管理的范围不要 太大,这就要求把一个大的网络分解成若干个较小的子网,通过网络互连技术,形成所谓的 Intranet(内部互连网),以便隔离故障,提高安全保密性,方便网络管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5.5KB 文档页数:28
MATLAB语言是美国 Mathworks公司研制开发的大型计算软件,自1985年问世 以来,特别是1993年4. x Windows版本的出现,使得 MATLAB语言的使用获得了巨 大的发展。它的强大的矩阵处理与运算功能、丰富的图形绘制能力深受用户的青睐 控制领域的研究者与工程技术人员对此给予了极大关注,国际上众多的知名学者在 此基础上先后开发出一系列的相关工具箱( toolbox),如控制系统工具箱( Control System Toolbox)、神经网络工具箱( Neural Network Toolbox)、系统辨识工具箱 ( Systerm Identification Toolbox)、最优化工具箱( Optimization Toolbox)、鲁 棒控制工具箱( Robust control toolbox)等,以及集成在 MATLAB上的面向结构图的 系统分析平台 Simulink。从而使得 MATLAB的功能得到了全面提高,几乎覆盖了控制 领域各个硏究分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13.5KB 文档页数:17
在21世纪全球信息电子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无论是从大趋 势上看,还是从自身商业利益和学习工作角度考虑,建立内部管理信息系统 和与外界通讯是当务之急的任务。同时带宽的扩大和各类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在学习、科研、教学等方面对网络的需求量、带宽大 小、稳定性、安全性提出了非常髙的要求,目前,大学作为信息人才的培养 以及信息流通、再生的桥头堡,在互联网浪潮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校园 网已成为一个学校必备的信息基础设备,其规模和应用水平已成为衡量学校 教学与科研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此形势下,我们对中南林学院进行 校园网的优化组网,以达到综合教学科研的目的
首页上页56456556656756856957057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11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