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59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3MB 文档页数:8
长期颈部前屈对颈椎造成严重影响。为定量评估长时间低头对颈椎疲劳造成的影响,选取20名健康受试者,保持低头角度40°~60°持续3 h。选择胸锁乳突肌,颈部夹肌和肩部斜方肌测量其表面肌电信号。经滤波、整流、振幅标准化等处理后,对每60 s的肌电值进行积分和求其平均功率频率。研究发现,积分肌电值的波动变化具有规律性,首次增大后的减小表征肌肉进入疲劳状态;不同肌肉的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值具有明显差异,决定着该肌肉疲劳耐受性的持续时间,且在整个颈部前屈过程中MPF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提出用MPF的导数来提取疲劳特征,用窗口化的MPF负数累积判定肌肉疲劳。结果表明,MPF负数累积能很好地判断肌肉疲劳,胸锁乳突肌在20 min内出现最终疲劳,而颈部夹肌和肩部斜方肌在20 min左右出现了短暂性疲劳,随后在75~100 min时又出现了最终疲劳。因此建议持续颈部前屈时长不超过20 m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9
受限空间内视觉疲劳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探究有限空间内光照对视屏显示终端(Visual display terminals,VDT)作业视觉疲劳的影响,选取24名作业人员,在搭建的受限空间平台内进行VDT打字作业1 h,在50~700 lx范围内设置7个光照梯度使用眼动仪采集瞳孔直径数据。将采集数据进行归一化和降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照度增大,瞳孔直径总体呈减小趋势,且瞳孔?照度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照度400,550和700 lx环境下瞳孔直径变化率在?12%~8%之间浮动,且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作业人员视觉疲劳发生的程度增加;在低照度50,100和200 lx环境下,瞳孔直径变化率在?8%~4%之间浮动,且随着强度的减弱,作业人员视觉疲劳发生的程度也会增加。本研究提出使用窗口化的瞳孔直径标准差σ判断视觉疲劳出现时间,低照度下的σ峰值出现时间早于高照度下σ峰值出现的时刻,300 lx照度下σ峰值出现的时刻最晚,50~300 lx弱光照下对视觉造成的疲劳程度大于300~700 lx强光照下造成的疲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8MB 文档页数:9
目前我国大型冶炼企业产生的污酸均被当做一种高浓度重金属废水来处理,不仅需要高额的废水处理费用,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处理渣。结合污酸及氧化锌烟灰的主要成份,采用循环浸出工艺,利用污酸对氧化锌烟灰进行浸出,浸出完全后,综合回收浸出液中的Cu、Zn、As。实验研究了终点pH、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污酸一次浸出和二次循环浸出的影响,以及双氧水加入量、温度、时间对一次除As的影响和硫化钠加入量、温度、时间对二次除As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一次浸出条件为终点pH值为1.5、反应温度为85 ℃、反应时间为5 h;最佳二次循环浸出条件为终点pH值为4、反应温度为85 ℃;最佳一次除As条件为每毫升二次循环浸出液添加0.067 mL双氧水、反应温度为40 ℃、反应时间为1.5 h;最佳二次除As条件为每毫升一次除As后液添加0.02 g硫化钠、反应温度为35 ℃、反应时间为2 h。污酸综合利用后, 原来的高浓度重金属废水变成了中性废水,其中的重金属(As、Cu、Zn)质量浓度分别降至3.26、2.63和50.63 mg·L?1,稍加处理即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此工艺既综合回收了污酸和氧化锌烟灰中的有价成份,又集中处理了有害元素As,消减了危险废物的产生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03MB 文档页数:13
表面结冰给通讯、电力等工业领域带来巨大损失,电加热和喷洒乙二醇等主动除冰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在能源、人力、环境方面需付出较高代价。为解决这一问题,低成本、低能耗的被动式防/除冰表面被寄予厚望。防/除冰表面主要分为延长结冰时间的防冰表面和低冰粘附强度的除冰表面。由于实际工况的复杂性,除冰表面比防冰表面更具有可实现性。除冰表面主要与低表面能、界面滑动和裂纹产生相关,低冰粘附强度表面按实现机理可分为化学改性低表面能表面、润滑表面、界面滑动表面和裂纹源表面。本文对不同类型低冰粘附表面的低冰粘附强度产生的原因和表面的制备方法进行总结。同时,对冰粘附强度的测量标准进行了说明和讨论,以解释不同的测试方法对防/除冰性能测试结果造成的差异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2MB 文档页数:271
自上个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科技便以人可阻挡之势迅猛向前发展。而其中最具代性 的当数计算机科学的进步。对于工程界的广大人士而言,这不可不谓是一种福音。在工程实 际应用的诸多领域里,为寻求可靠的、最优的工艺和技术方案,以往所凭借和依赖的直觉、 经验、实验和“尝试法”随着工艺要求的日益严格,追求质量所引发竞争的口臻激烈,已开 始显得力不从心倘若利用计算机这一先进段并辅以相应软件,进行虚拟加工,则可提 高产品加工质量,省时省力,降低成本 ANSYS正是在这样一种大前提下,应运而生它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增长最快的CAE软 件,也是迄今为止上世界范国内唯一通过SO9001质量认证的分析设计类软件,是美国机械工 程师协会(ASME)、国核安全局(NQA)及近种专业技术协会认证的标准分析软件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58MB 文档页数:678
本课程的任务: 1.学习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培养对三维形状与相关位置的空间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3.培养空间几何问题的图解能力和将工程技术问题抽象为几何问题的初步能力。 4.培养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主要是零件图和部件装配图)的基本能力。 5.培养利用计算机绘制图形的初步能力。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学习者的素质。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章 计算机绘图基础 第三章 点、直线和平面的投影 第四章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关系 第五章 投影变换 第六章 基本体的投影 第七章 平面及直线与立体相交 第八章 立体与立体相交 第九章 组合体 第十章 轴测图与透视图 第十一章 曲线和曲面 第十二章 表面展开 第十三章 表示机件的图样面法 第十四章 尺寸标注基础 第十五章 零件图 第十六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第十七章 装配图 第十八章 零件构形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38MB 文档页数:552
汽车是一种用途最广泛的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有密切关联 从F民经济、国防的运输到城、乡的交通,都离不开汽车。汽车和汽车工业对劳动生产率的 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汽车的品种、数量由于需要已得到巨大的发 、戗止日前,全世界的汽车保有量已达到3.6亿锕,平均11人就有一辆汽车;工业发达 国家每1.5~3.6人辆汽车,汽车的年产量从数百万辆到一千二百万辆,汽车工业已 形成↓各工业国的经济文柱。 汽的使用面广、车型多、产量大,因此汽车的设计、研制、试验和制造有其特殊要 求;对环境卫生、安全保护、能源及材料消耗等都有举足轻重闩影响;对系列化、标准化 专业化的大量生产特别适宜;对成本、质量的控制特别严格;此外汽车不限于一个地区或 个家内使用,它对不同的地理、气候条仵和道路交通情况必须适应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0.36MB 文档页数:156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废水的来源,评价水质的指标,水质标准,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及主要的处理方法,能够根据实际的处理对象提出基本的水处理方案,并能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调试以及相关项目管理。 第一章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处理 第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第四章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第五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生物膜法 第六章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活性污泥法 第七章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第八章污水的化学处理 第九章污水的吸附法、离子交换法、萃取法和膜析法处理 第十章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第十一章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第十二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第十三章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2MB 文档页数:58
第5章 机械振动基础 单自由度系统 二自由度系统 多自由度系统 随机振动的响应分析 第6章 路面输入及其模型 路面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转化为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 路面不平度对汽车的输入功率谱密度 第7章 汽车部件垂向动力学 弹簧 减振器 橡胶金属元件 第8章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概述 舒适性评价标准 平顺性测量 第9章 行驶动力学模型 模型推导前提 ¼车辆模型 ½车辆模型 整车模型 第10章 可控悬架系统 车身高度调节系统 全主动悬架系统 连续可变阻尼的半主动悬架系统 各类悬架系统的性能比较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2MB 文档页数:11
现有的大坝整体性态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主观性较强.针对这一问题,以单测点监控模型的计算值与监测仪器实测值之间的残差为基础,提出采用多测点融合残差表征大坝整体性态.结合信息熵理论研究了不同测点的残差变化规律,从而对各测点残差的融合权重进行了分配,计算了融合残差.通过对融合残差进行分布分析,利用逆向云发生器、正向云发生器建立了表征大坝不同性态的概念云,即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云相似度算法,建立了大坝整体性态的评价模型.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识别大坝监测资料中的异常测值,并能够定量、客观地评价大坝整体性态,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为保障大坝安全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首页上页535455565758596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59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