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11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43MB 文档页数:8
根据交流元件的联结形式不同,也将交流电路 区分为简单交流电路与复杂交流电路。类似于直流 电路,元件最简单的联结方式为串联和并联,而凡 是能够通过运用元件串、并联的计算法将电路化为 个单回路的交流电路称为简单交流电路;反之, 不能将交流元件的联结方式归并为串、并联的电 路,称为复杂交流电路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1.58KB 文档页数:7
针对现有四连杆型液压支架的立柱及顶梁均不能承受侧向力,侧向力通过掩护梁传递给连杆易造成倒架和支架机构损坏的原理性缺陷,提出一种基于3-RPC型并联机构的双并联液压支架的设计方案.文中对液压支架的工作空间进行分析,给出顶梁的运动轨迹公式;分析液压支架在偏载和大倾角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得出支架具有三向受力的特点,并给出准确的力学关系式;运用ADAMS软件对液压支架进行稳定性模拟仿真,验证了该并联液压支架的设计符合煤矿井下支护的要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30.56KB 文档页数:11
订单接受与不相关并行机调度是订单接受与订单调度的联合决策, 广泛存在于面向定制的多品种混合生产环境中. 针对这一问题, 考虑了顺序与机器依赖的安装时间以及可加工机器限制, 并以最小化总成本为优化目标. 其中, 总成本由被接受订单的总拖期成本和被拒绝订单的总拒绝成本构成. 通过分析订单拒绝对目标的影响, 提出了列表拒绝方法和订单拒绝规则, 进而设计了协同进化遗传算法. 算法将染色体编码分解为订单列表和订单指派两个个体, 提出了基于列表拒绝方法的解码方案来进行订单拒绝决策. 由于两个个体相互独立, 且二者的进化约束不同, 因而引入协同进化策略, 并根据个体的编码特征, 分别采用单亲遗传算子和传统遗传算子进行遗传操作. 数据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求解效率, 并对问题规模和订单拒绝成本对算法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93.5KB 文档页数:42
本章重点掌握计算机系 统并行通信的概念;并行接口 Inte18255A的结构功能、三种工作方 式和应用。难点是并行接口 Inte18255A的工作方式选择及特点, 8255A与8086系统的连接应用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9.5KB 文档页数:121
第八章并发控制 8.1并发控制概述 8.2封锁 8.3封锁协议 8.4活锁和死锁 8.5并发调度的可串行性 8.6两段锁协议 8.7封锁的粒度 8.8 Oracle的并发控制 8.9小结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1KB 文档页数:41
一、并行扩展总线组成(地址、数据、控制总线) 二、并行扩展寻址方式(线选法、译码法) 三、 并行扩展EPROM 四、 并行扩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29MB 文档页数:114
微机系统的信息交换有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两种方式。 并行通信是以微机的字长为传输单位; 适合于外部设备与微机之间进行近距离、 大量和快速的信息交换。 实现并行通信的接口称之为并行接口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14KB 文档页数:85
7.1 并行扩展概述 7.2 程序存储器扩展 7.3 数据存储器扩展 7.4 简单并行I/O接口扩展 7.5 8255可编程并行接口扩展 7.6 8155可编程并行接口扩展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8MB 文档页数:75
▪ 1.1 并行计算 ▪ 1.1.1 并行计算与计算科学 ▪ 1.1.2 当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计算需求 ▪ 1.2 并行计算机系统互连 ▪ 1.2.1 系统互连 ▪ 1.2.2 静态互联网络 ▪ 1.2.3 动态互连网络 ▪ 1.2.4 标准互联网络 ▪ 1.3 并行计算机系统结构 ▪ 1.3.1 并行计算机结构模型 ▪ 1.3.2 并行计算机访存模型 ▪ 2.1 共享存储多处理机系统 ▪ 2.1.1 对称多处理机SMP结构特性 ▪ 2.2 分布存储多计算机系统 ▪ 2.2.1 大规模并行机MPP结构特性 ▪ 2.3 机群系统 ▪ 2.3.1 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MPP机群SP2 ▪ 2.3.2 工作站机群COW ▪ 3.1 并行机的一些基本性能指标 ▪ 3.2 加速比性能定律 ▪ 3.2.1 Amdahl定律 ▪ 3.2.2 Gustafson定律 ▪ 3.2.3 Sun和Ni定律 ▪ 3.3 可扩放性评测标准 ▪ 3.3.1 并行计算的可扩放性 ▪ 3.3.2 等效率度量标准 ▪ 3.3.3 等速度度量标准 ▪ 3.3.4 平均延迟度量标准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83MB 文档页数:248
§1-10 基尔霍夫定律 §1-9 受控源 §2-1 引言 §2-2 电路的等效变换 §2-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 电阻的Y形连接与△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2-5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 §2-6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7 输入电阻 §3-1 电路的图 §3-2 KCL和KVL的独立方程数 §3-3 支路电流法 §3-5 回路电流法 §3-6 结点电压法 §4-2 替代定理 §4-6 对偶原理 §8-1 复数 §8-2 正弦量 §8-3 相量法的基础 §8-4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9-1 阻抗与导纳 §9-2 阻抗(导纳)的串联和并联 §9-3 电路的相量图 §9-4 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 §9-5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9-6 复功率 §9-7 最大功率传输 §9-8 串联电路的谐振 §9-9 并联谐振电路
首页上页3456789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11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