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3)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18.47KB 文档页数:5
将经过二次活化处理的活性炭材料制作的电极片组装成碳基电化学电容器.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充放电性能——活性物质的比容量为173.2F/g.恒功率充放电实验证明该电容器在大功率充放电条件下活性物质的能量密度大于5.0W·h/kg.电化学电容器与镍氢电池组成的复合电源系统具有优良的脉冲充放电特性,脉冲性能与镍氢电池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可以应用于GSM,CDMA移动通讯系统.初步探讨了高电压型电容器的制备工艺,并组装了具有10V工作电压的实用型电容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9MB 文档页数:6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以泡沫镍为模板制备三维多孔网状泡沫石墨烯(GF),利用水热法在其表面垂直生长氧化锌纳米线阵列(ZnO NWAs),得到三维形貌的ZnO NWAs/GF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该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石墨烯层数较少且纯净无缺陷.ZnO NWAs垂直于三维GF表面且尺寸分布均匀.利用电化学方法用ZnO NWAs/GF检测左旋多巴(LD).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ZnO NWAs/GF在线性范围为0~80μmol·L-1内检测LD时,检测灵敏度为0.41μA·(μmol·L-1)-1,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在尿酸(UA)干扰下,ZnO NWAs/GF对检测LD有很好的选择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24.09KB 文档页数:5
用Mo基合金粉末(含Si,B,Cr,W,Mo,Ni等)作为喷涂材料,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技术,在0Cr13Ni5Mo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钼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利用XRD观察了涂层的晶型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涂层的组织形貌,恒电位扫描仪对涂层的电化学特性进行了测试,显微硬度仪测量涂层的显微硬度.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等离子喷涂工艺可以制备高硬度的Mo基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这种涂层结构均匀致密,其显微硬度最高达到1426.9HV.孔隙率约为5.5%.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在3.5%NaCl溶液中存在钝化现象,自腐蚀电流为6.459μA·cm-2,腐蚀速度0.869mm·a-1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3MB 文档页数:7
采用一种简便、快速和低温的水热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MnO2微纳米球和微米棒粉体颗粒,并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所得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超电容性能.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50℃,KMnO4/MnCl2摩尔比2.5:1.0,反应时间3h,填充率40%。该工艺下所制的样品为α-MnO2,且呈现出空心、表面多孔的微纳米球和微米棒形貌.微纳米球的直径约为0.2-0.8μm,微米棒的直径约为30nm、长约为5μm.在此条件下,所得样品在100、150、200、250和300mA·g-1电流密度下,第5次的放电比电容分别为255、170、133、105和88F·g-1,其等效串联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0.37和0.40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21MB 文档页数:146
1.了解 p 区元素的特点; 2.了解 p 区元素的存在、制备及用途; 3.掌握重点元素硼、铅、碳、硅、氮和磷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会用结构理论和热力学解释它们的某些化学现象; 4.从正硼烷的结构了解缺电子键和硼烷结构; 5.了解一些无机材料的制备和用途; 6.了解惰性电子对效应概念及其应用。 13.1 第13、14、15族元素概述 Generality of the groups 13-15 elements 13.2 硼 Boron 13.3 铝 Aluminum 13.4 碳 Carbon 13.5 硅 Silicon 13.6 氮 Nitrogen13.7 磷 Phosphorus 13.8 长周期元素的重要化学现象及重要反应 The important chemical phenomenons & reactions of long -period elements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76MB 文档页数:106
第一章 蛋白质(酶)、核酸的分离纯化 第一节 引言 一、分离纯化的意义 二、分离纯化的要求 三、分离纯化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蛋白质(酶)、核酸分离纯化的前处理 一、材料的选择与预处理 二、细胞的破碎 三、细胞器的分离 四、提取 第三节 分离纯化 一、 粗提纯 二、 精提纯 三、 纯度鉴定 第四节 生物大分子的浓缩、干燥及保存 第二章 离心技术 ▪ 离心技术概论 ▪ 一般制备离心 ▪ 超离心技术 第三章 层析技术 引言 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析法的分类 第一节 吸附层析技术 第二节 分配层析技术 第三节 凝胶过滤层析技术 第四节 离子交换层析法 第五节 亲和层析法 第六节 高压液相层析(HPLC) 第四章 电泳技术 引言 第一节 电泳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三节 琼脂糖凝胶电泳 第四节 免疫电泳 一、概述 二、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制备 三、凝胶浓度和交联度与孔径大小的关系 四、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MB 文档页数:7
采用水热法和还原氮化法合成了菊花状形貌的氮化钛(TiN)纳米材料,并将其与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水热复合制备了氮化钛–还原氧化石墨烯(TiN-rGO)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形貌和物相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TiN-rGO复合材料很好地保持了TiN菊花状的三维结构和rGO透明褶皱的形貌,且层状的rGO均匀地包覆在了菊花状的TiN的周围。用TiN-rGO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制得了TiN-rGO/GCE电化学传感器,用于测定人体中的生物小分子DA和UA。由于复合材料中TiN和rGO的协同效应,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表现出了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检测结果表明:TiN-rGO/GCE传感器对DA和UA的检测限分别为0.11和0.12 μmol·L?1,线性范围分别为0.5~210 μmol·L?1和5~350 μmol·L?1,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重现性和稳定性,且成功应用于人体内真实样品的DA和UA检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5.14KB 文档页数:7
为满足现代电子工业日益增长的散热需求,急需研究和开发新型高导热陶瓷(玻璃)基复合材料,而改善复合材料中增强相与基体的界面结合状况是提高复合材料热导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金刚石和镀Cr金刚石进行镀Cu和控制氧化的基础上,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不同的金刚石增强玻璃基复合材料,并观察了其微观形貌和界面结合状况,测定了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金刚石颗粒均匀分布于玻璃基体中,Cu/金刚石界面和Cr/Cu界面分别是两种复合材料中结合最弱的界面;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金刚石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金刚石/玻璃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镀Cu层厚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镀Cr层实现了与金刚石的化学结合以及Cr在Cu层中的扩散,镀Cr金刚石/玻璃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着镀Cu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金刚石粒径为100μm、体积分数为70%及镀Cu层厚度为约1.59μm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最高达到约91.0 W·m-1·K-1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63MB 文档页数:406
《Fortra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半导体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薄膜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性能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物理与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储能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传感器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 A》课程教学大纲 《低维材料制备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风力发电技术与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固体物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光电化学转化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光伏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热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环境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生产过程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先进功能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分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发展动态》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能源系统评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自动控制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金工实习》教学大纲 《机械制图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新能源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光伏工程与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06.04KB 文档页数:5
为了克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渗透性差、降解速度过慢、免疫原性较强等缺点,采用多种化学、生物与物理综合方法处理猪皮制备了一种新型天然胶原支架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以及体外降解时间、透水汽性、拉伸强度、孔隙率、收缩温度等的测定,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支架中的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及组织纤维间质完全去除,胶原纤维得到了松散,并维持其原有的天然三维网络多孔结构;该材料透水汽性处于3000g·m-2·d-1左右,适合创面恢复;体外降解时间处于25~50h之间,并可根据需要调整工艺条件控制降解时间;拉伸强度介于10.20~11.50MPa之间,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收缩温度介于70~85℃之间.上述结果表明该材料已解决了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渗透性差、降解速度过慢的缺点,并且其透气性和拉伸强度高、降解性优良且可控,符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
上页12345678下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3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