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360)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36.5KB 文档页数:11
第四章化学反应工程的基本原理 4-2在一定条件下,SO2催化制取SO3的反应式为: 2+02=2803 已知反应器入口处SO2的浓度是715%(摩尔分数,下同),出口物料中含SO20.48%,求 SO2的转化率 解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98.08KB 文档页数:4
在Couette型同轴圆桶流变仪上,采用滞后环工艺研究了半固态AlSi6Mg2铝合金浆料的触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半固态AlSi6Mg2铝合金浆料在循环剪切变形下,静置时间越长、剪切速率到达最大值所用时间越短、固相分数越大、最大剪切速率越大,则合金浆料τ-γ.滞后环所包围区域面积越大,合金浆料的触变性越强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1.92KB 文档页数:4
从Al2O3活度和夹杂物成分两方面来研究精炼渣对夹杂物的影响.采用Factsage软件对CaO-Al2O3-SiO2-MgO(8%)-CaF2(8%)炉渣中Al2O3活度进行了计算,并研究了碱度和(MgO)含量对Al2O3活度的影响.当炉渣碱度从1.0增加到2.0时,炉渣中Al2O3活度随着炉渣碱度的增加而降低;当炉渣碱度从2.0增加到3.8时,Al2O3活度变化幅度很小;(MgO)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8%的渣,Al2O3活度差距较小;在碱度高的炉渣中[Al]s容易被从炉渣还原到钢水中.在使用高碱度精炼渣的盘条中发现许多含有MgO的硬性夹杂物,并对此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最适宜的炉渣碱度为2.5~3.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07MB 文档页数:4
利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测定了簿板坯连铸连轧EAF-CSP工艺生产的低碳含锰钢经奥氏体区二次变形后的CCT曲线.实验钢含有0.17%C,1.21%Mn和0.28%Si(质量分数).研究表明:提高热轧后的冷却速度使Ar_3温度降低,导致试验钢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冷速大于20℃/s时,出现贝氏体和铁素体的混合组织,可降低钢的屈强比;790℃终轧,550℃卷曲时出现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提高冷速使溶质(如Mn和C)富集区在形成珠光体之前完成奥氏体—铁素体相变是避免生成铁素体/珠光体带状组织的有效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2.04KB 文档页数:4
利用自制的微动腐蚀系统研究1Crl3在NaCl溶液中腐蚀与磨损的交互作用.实验发现阴极保护不能完全抑制1Cr13在质量分数为3.5% NaCl溶液中的腐蚀,同时又考虑到液体润滑作用与交互作用对微动腐蚀质量损失的影响效果相反,应该将其区分开来.建议用一种新的数学模型来定量化评价交互作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95MB 文档页数:7
通过在金刚石/铜复合材料表面上化学镀镍的方法使表面金属化以改善其焊接性.研究了镀镍工艺对Ni-P合金镀层中磷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磷含量对镀层的结合强度、耐蚀性和AgCu28钎料铺展性的影响,并对镀层的工艺与厚度进行了优化.AgCu28钎料在磷质量分数为5.8%~8.7%的镀层上均表现出较好的铺展性,且含磷8.7%的镀层比磷含量低的镀层的耐蚀性要好.综合考虑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和钎料在镀层上的铺展性,认为镀覆时间为10~20 min的镀层,即厚度为5~8μm时,镀层性能最理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60.75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掺杂不同量的ZrO2对Laβ-Al2O3固体电解质的电导和抗热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O2的加入导致电导率下降,抗热震性能提高。为此,以加入质量分数10%ZrO2为宜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8.99KB 文档页数:3
利用特殊微合金设计及终轧控冷工艺得到超细贝氏体/铁素体双相低碳微合金钢.该钢的组织由原奥氏体晶界上及晶粒内部的约5μm的准多边形铁索体及超细化的贝氏体板条束组成.铁素体的体积分数约20%.该双相低碳微合金钢的强度比同成分的全贝氏体钢略低,但其延伸率却大幅度提高.采取适当的回火处理,该双相钢屈服强度可达到700MPa,而延伸率大于25%,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新型低碳微合金双相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42.55KB 文档页数:4
为了通过改进转炉渣洗精炼工艺而减缓LF炉的作业压力,本文对转炉渣洗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及工业实验.在工业实验中,采用铁水脱硫-转炉冶炼-出钢渣洗-氩站处理-连铸机浇注的生产工艺,在转炉出钢过程中投掷脱氧剂进行渣料造渣,通过吹氩搅拌为出钢过程创造良好的反应动力学条件以脱氧和脱硫,将氧的质量分数控制在2×10-5以内,过程脱硫率达到了45%~65%.而且因该工艺处理时间短,与普通LF工艺相比其回磷量更低.另外,由于熔渣的保温作用,使得中间包温降达到与LF温降相当的程度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551.5KB 文档页数:35
一、知识分子的概念 二、当代我国知识分子的数量与职业分布 三、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四、知识分子的思想及变迁(改革开放以来) 五、知识分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回顾
首页上页603604605606607608609610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360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