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8616)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13.43KB 文档页数:9
1.了解链反应的基本特征,撑握“拟平衡态”和“拟定常态”假设的基本内容、使用条件和运用; 2.学会根据机理式推导双曲函数型的动力学方程的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47.86KB 文档页数:5
最小距离法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状态识别算法,但其在使用过程中要求待识别样本必须符合类内距离较小、类间距离较大这一前提条件,否则将会造成识别错误.针对最小距离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改进最小距离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加热炉工况的状态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率高的优点,完全能够满足工业生产过程的需要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32.73KB 文档页数:18
1.掌握连续操作的完全混合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操作方程的建立及应用 2.掌握定态下连续釜式反应器反应体积及产物组成的计算方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0.06KB 文档页数:5
为了提高辊缝在线预报精度,在传统影响函数法基础上,建立可以进行在线计算的快速辊系变形计算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对辊系纵向刚度的影响,省去了繁琐的补偿模型实验过程,在提高计算精度的同时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应用日钢1580热连轧数据进行了离线计算,分析了轧件宽度对辊系纵向刚度的影响,并与传统宽度补偿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模型计算精度有所提高,每个工况耗时20ms,模型可以在线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58.13KB 文档页数:4
实验利用新型悬浮载体对氨氮降解进行了研究.在悬浮载体上形成了蜂窝状的微生物薄膜结构,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比表面积,薄膜的形成有利于氧气的扩散和基质的转移,为硝化菌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实验在pH值为7.8~8.2,温度为24~29℃的条件下,当进水的氨氮质量浓度为40~78mg·L-1时,经过3h的反应周期后,氨氮质量浓度下降到2mg·L-1以下,COD从300mg·L-1降低到50mg·L-1以下;在反应周期为4h时,氨氮质量浓度从80~130mg·L-1下降到3.5mg·L-1以下,COD从350mg·L-1降低到46mg·L-1以下.结果表明,该悬浮载体上形成的生物膜结构有利于氨氮降解,反应器内实现了较好的COD和氨氮去除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71.9KB 文档页数:5
露天矿采剥过程是一个空间推进过程,台阶与台阶之间在生产进程中存在相互制约关系。本文介绍了露天矿采剥仿真系统中CAD技术应用方法,配合生产管理仿真,形象表达了采场的空间关系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0.08KB 文档页数:4
应用临界滑移场技术,对排土场边坡进行临界滑动面搜寻.结果证明其边坡滑动面并非圆弧滑面;再应用临界滑移场技术的扩展方法进行反向搜寻,不仅可以得到排土场边坡的安全系数,还能求得边坡的最佳设计坡角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83.39KB 文档页数:6
通过考察不同条件下烧结对Cu-Zn和Fe-Cr催化剂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表征手段,探讨了用Cu-Zn系催化剂替代Fe-Cr系催化剂作为高变催化剂的可行性.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从初期活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不仅在低变温度,而且在高变温度下也优于Fe-Cr系催化剂;从催化剂的烧结特性来看,Cu-Zn系催化剂虽然在450℃的高温烧结条件下于初期阶段烧结明显,但500h之后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后的活性仍优于Fe-Cr系催化剂.活性评价结果与CO化学吸附量测试结果相吻合.据此提出了不使用Fe-Cr系催化剂,在高、低温变换过程均使用Cu-Zn系催化剂的CO变换工艺,可将入口体积分数10%的CO去除到1%以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65.34KB 文档页数:8
1.了解半分批式操作的特点及其应用 2.撑握半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流反应器的物料衡算方程的推导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3.45KB 文档页数:4
应用非线性数学工具对物料在强化筛中的复杂运动规律性进行了分析,推导出颗粒在强化筛中运动的递推公式.应用混沌分析方法对物料在强化筛中的运动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用其描述了颗粒的运动特性.结果认为,真实的料群与筛网碰撞和透筛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很多,用数学工具对料群碰撞、透筛过程进行精确描述目前尚有困难
首页上页635636637638639640641642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8616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