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7)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03KB 文档页数:24
本章涉及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三个重要内容,即轨迹规划和机器人语言以及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轨迹规划是指根据作业任务要求,确定轨迹参数并实时计算和生成运动轨迹。它是工业机器人控制的依据,所有控制的目的都在于精确实现所规划的运动,机器人具有可编程功能,因此需要用户和机器人之间的接口。为了提高编程效率,出现了机器人编程语言,它以一种通用的方式解决了人一机通讯问题;机器人离线编程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建立机器人编程环境,从而可以脱离机器人工作现场进行编程的系统。由于不占用机动时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而且由于离线编程本身就是CAD/CAM一体化的组成部分,有时可以直接利用CAD数据库的信息,大大减少了编程时间,提高了编程水平
文档格式:DOCX 文档大小:160.93KB 文档页数:88
第一课 《庄子》中的庄子; 第二课 篇目 分篇 真伪; 第三课 鲲鹏的寓言世界; 第四课 逍遥之游的境界; 第五课 无名无功与无己; 第六课 河海的小大之辩; 第七课 守天反真的精神; 第八课 天机与濠上之乐; 第九课 “吾丧我”与天地人籁; 第十课 “以明”与“道通为一”; 第十一课 沉鱼落雁与“物化”; 第十二课 “缘督以为经”的养生; 十三课 通情达理的生死观; 十四课 后世的同情与不解; 第十五课 “尽己性”的自然人性; 第十六课 “尽物性”的“至德之世”; 第十七课 “绝圣弃知”“殚残圣法”;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45.26KB 文档页数:17
本文通过对《民主与法制》“法律顾问”栏目1979—2003年的2077个案例的分析,追溯当代中国的日常法律工作在法律改革25年间的意涵变迁。通过对该“法律顾问”栏目的分析,指出在这一宏大变革的25年里,中国的法律人在其日常工作中逐渐引用越来越多的法律法规,并采取越来越技术化的语言回应来自公众的问题,但这同时也增加了民众充分理解和运用法律人咨询意见的难度。这一法律系统与日常社会生活之间的沟通困境是中国法律改革出现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8.65KB 文档页数:5
摩尔斯不是第一个成功地将书写语言中的字母翻译成可解释代码的人,他也不是第一个 因为其编码而受到人们纪念的人,享有这个荣誉的是一个晚摩尔斯 1 8年出生的早慧的法国失 明少年。虽然人们对他的生平所知甚少,但就是所知的这一些却足以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 路易斯·布莱叶 1 8 0 9年出生于法国的 C o u p v r a y,他的家 乡在巴黎以东 2 5英里,父亲以打造马具为生。 3岁时,在这 个本不该在父亲作坊里玩耍的年龄,小布莱叶意外地被尖头 的工具戳中了眼睛。由于伤口发炎,感染了另一只眼,他从 此双目失明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7.5KB 文档页数:1
试卷分析: 1、学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掌握情况总体较好,选择和填空题得分率较高。 2、学生运用基本知识、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容 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具备这种能力,反映在试卷上第四题:完成程序缺少部分,丢分 率较高,平时应注意多作这方面的演练。 3、7名学生不及格,50分以下6人,其中一人交了白卷,反映出学风存在问题,平 时需要与辅导员沟通,及时了解情况。 4、试卷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易适中。从学生的成绩分布情况看,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能够区分出等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3.5KB 文档页数:1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上最有争议的作家他虽然对现实进行了无 情的批判,对人性的丑恶、可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但他对宗教的狂热鼓吹,对人生的 绝望态度都曾引起激烈的争议。但无论来自哪个方面的评价,都对其艺术天才给予了充 分的肯定,高尔基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 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他仅以现实主义的精细笔法描绘了俄国城市 贫民的生活,同时更注重对人的心灵特别是人的深层意识的挖掘,而在小说的叙事方式 上创用“复调小说”更使他在同时代作家中独树一帜,并对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6.5KB 文档页数:9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六十年的创作历程和众多优秀 的作品为自己在世界文学中赢得了第一流的位置。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生于图拉省 克拉皮县雅斯纳雅·波良纳一个贵族之家,但幼年不幸,两岁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监护长 大。幼失父母呵护使托尔斯泰养成了沉思默想的习惯。1844~年,托尔斯泰入喀山大学,选读 东方语文(阿拉伯、土耳其语)系,次年转入法学系,深受卢梭和伏尔泰学说的影响。1847 年,因厌恶官方法律,申请退学,回到了世袭的庄园。在庄园里,他致力于农事改革,试图改 善农民与地主的关系,但均遭失败。在心灰意冷的情况下,他曾混迹于莫斯科的上流社会,像 觉醒前的多余人一样过了一段放荡的生活,但他不甘沉沦,向往着道德的纯洁和完善
上页1234567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