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648)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3.57MB 文档页数:84
第一节新陈代谢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代谢的发生过程 第三节中间代谢的实验研究方法 第四节生物氧化概述 第五节ATP与其它高能化合物 第六节三羧酸循环 第七节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8MB 文档页数:26
第一节 生物医学研究的基本途径 一、临床研究 二、实验室研究 三、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的比较 第二节 动物实验基本方法 一、动物实验的常用方法 二、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 三、实验动物编号标记方法 四、实验动物的随机分组方法 五、实验动物被毛的去除方法 六、实验动物给药途径和方法 七、实验动物用药量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八、实验动物的麻醉 九、实验动物采血方法 十、急性动物实验中常用的手术方法 十一、实验动物的急救措施 十二、实验动物的处死方法 第三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因素 一、种属 二、种系 三、年龄和体重 四、性别 五、生理状态 第四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饲养环境和营养因素 一、温度 二、湿度 三、空气的流速及清洁度 四、光照 五、音响噪音 六、动物饲养密度 七、动物营养 第五节 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动物实验技术环节因素 一、动物选择 二、实验季节 三、昼夜过程 四、麻醉浓度 五、手术技巧 六、实验药物 七、对照问题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55KB 文档页数:27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既是理论分析的依据,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的准绳,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本章将探讨其理论基础 相似理论量纲分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7.97KB 文档页数:6
采用现场调查、模拟实验、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圆梁山隧道岩溶突水特征及突水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隧道岩溶突水是受岩溶充填物、水压与隧道围岩塑性区范围等因素影响的渐进破坏过程.针对圆梁山隧道揭露的5个岩溶,分别制定了有效防治岩溶突水的关键技术对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54.33KB 文档页数:5
采用熔融法,由熔融高炉渣制备性能稳定的基础玻璃.通过对基础玻璃的差热分析确定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工艺制度.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等现代研究方法,确定了微晶玻璃热处理制度的最佳工艺参数,并研究了微晶玻璃的晶体生长方式.微晶玻璃的热处理最佳工艺参数为:核化温度850℃,保温1.5 h;晶化温度935℃,保温1 h.玻璃首先从表面开始析晶,然后逐步向内部生长.实验所得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如抗折强度、耐酸碱性和硬度,均优于天然大理石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26.61KB 文档页数:6
利用熔融还原法进行了闪速炉水淬镍渣提铁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熔渣二元碱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提铁效果的影响.XRD测试结果表明水淬镍渣由正硅酸铁FeO·SiO2和玻璃态物质组成.镍渣中的氧化铁主要以FeO·SiO2的形式存在,通过常规的选矿方法很难实现铁氧化物的富集,故采用熔融还原方法进行镍渣提铁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增加配合料中CaO的加入量、提高反应温度以及延长熔制时间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镍渣中铁的还原率.通过比较1450~1600℃范围内各反应温度下不同类型还原反应的Gibbs自由能,镍渣熔融还原过程的主要反应形式为(FeO)+C(S)→[Fe]+CO↑.本实验确定的最佳配方组成为:镍渣100g、CaO34.7g、CaF24.04g和焦炭8.5g;最佳反应条件为1500℃熔制180min.以上条件下的渣铁分离效果较好,铁还原率达到96.3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64.05KB 文档页数:6
根据系统的工程地质调查,在对井下-430~-568m范围内岩样进行力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RMR岩体分类方法和高地应力条件下适应性较好的Q系统,对深部围岩进行了工程分类,并分析了RMR、RQD与岩爆的关系.认为程潮铁矿深部(-500m以下)岩体发生岩爆的可能性较大.通过对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的研究,探讨了矿区高应力环境对岩爆孕育的影响.最后,通过对矿区采场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深部开采矿岩能量分布规律,据此推断该矿岩爆临界深度在-500m水平.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地应力环境受上部开采活动的影响,-500m水平应力明显增加,高于-533m水平;-533m水平以下,随着垂直深度增加,矿岩能量最大值逐渐增大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91.91KB 文档页数:6
应用化学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海砂矿的基础物性.采用煤基深度还原-磁选工艺,系统考察矿粉中Fe和Ti的还原分离行为,并明确还原温度、还原时间、碳氧比、磁感应强度和磨矿粒度对还原磁选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海砂矿主要由钛磁铁矿和钛赤铁矿组成;较优的还原分离工艺参数为还原温度1300℃、还原时间30 min、碳氧摩尔比1.1、磁感应强度50 mT和磨矿细度-0.074 mm质量分数86.34%.在此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金属化率94.23%的还原产物,磁选指标分别达到精矿铁品位97.19%和尾矿钛品位57.94%,对应的铁、钛回收率为90.28%和87.22%,有效地实现海砂矿中铁钛元素的分离富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5KB 文档页数:2
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对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和有关内容 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土壤组成、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的分析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实验分析技能的训 练。 四、学时分配、教学形式及实验性质 学时分配: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其中实验14学时。 教学形式:实验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实验课上教师概述实验的 基本原理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5.5KB 文档页数:9
1.掌握不同学科实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优势。 2.掌握如何根据实验研究的要求选择实验研究方法(包括一种或几种方法的要求) 3.了解各学科的主要实验研究方法。 4.了解各学科实验研究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64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