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217)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20.39KB 文档页数:6
molecular switches Proteins as motors in nanodevices Today. nano-and micro-particle drug carriers Reading D A Hammer and D.E. Discher, ' Synthetic cells- Self-assembling polymer membranes and bioadhesive colloids, Annu. Rev. Mater Res, 31, 387-404 (2001) Nano- and Micro-scale Drug Carriers and Detection Reagents Nano- to Micro-particle polymer-protein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2MB 文档页数:12
Lecture 11: Molecular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Biomaterials Il: Inorganic Biomaterials Last time: hydrogel applications: molecular imprinting and responsive drug delivery Today biomineralization and biomimetic inorganic/organic composites Inorganic biomaterials Reading L A. Estroff and A D. Hamilton, ' At the interfac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chemistry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55MB 文档页数:20
Biodegradable solid polymeric Materials Today course overview and administrative details Intro to concepts covered Chemistry and physical chemistry of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solids Hand-outs course syllabus Course administrative details Readin Third-Generation Biomedical Materials. \LL Hench and j M. Polak. Science 29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3MB 文档页数:7
采用一种简便、快速和低温的水热法制备了超级电容器用MnO2微纳米球和微米棒粉体颗粒,并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所得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超电容性能.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50℃,KMnO4/MnCl2摩尔比2.5:1.0,反应时间3h,填充率40%。该工艺下所制的样品为α-MnO2,且呈现出空心、表面多孔的微纳米球和微米棒形貌.微纳米球的直径约为0.2-0.8μm,微米棒的直径约为30nm、长约为5μm.在此条件下,所得样品在100、150、200、250和300mA·g-1电流密度下,第5次的放电比电容分别为255、170、133、105和88F·g-1,其等效串联电阻和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0.37和0.40Ω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84
纺织纤维的内部结构 纺织纤维内部结构主要可以分为三层: 一、大分子结构 二、超分子结构 三、形态结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96MB 文档页数:8
研究了Co掺杂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RGO/Fe3O4和Co掺杂的RGO/Fe3O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Co掺杂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及表面元素价态的影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两种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模拟计算了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部分Co参与了水热反应生成了CoCO3、Co3O4和Co2O3,还有部分Co以单质形式存在,其通过正负电荷吸引机制,影响Fe3+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配位,使得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的Fe3O4纳米颗粒部分迁移至RGO片层间;Co掺杂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和磁损耗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显著增强.反射率模拟结果表明:掺杂后与掺杂前相比,当匹配厚度d=2.0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3.44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88 GHz;当匹配厚度d=2.5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8.45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73 GHz.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有显著影响,并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85.34KB 文档页数:7
由10个平面点群与5个平面点阵组合,推导出与二维编织复合材料几何结构有密切关系的17个平面群.叙述了二维编织复合材料纱线段的点符号简化方法及其组合、交叉原则,以及由点符号组成的无对称单元、基本对称单元构建的方法.阐述了从无对称单元到基本对称单元最终形成编织织物的过程.将二维编织织物分为4种编织系,每种编织系包括若干个平面群,每个平面群对应一类编织结构,每类结构包括一种或几种编织形式,交织方法类似.举例说明了多数平面群可能对应的编织几何结构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91MB 文档页数:49
1.1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与载流子 1.1.1 半导体材料的结构与能带形成 1.1.2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1.1.3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分布 1.2 载流子的传输 1.3 pn结和金属-半导体接触 1.4 金属-绝缘层-半导体(MIS)结构 1.4.1 理想MIS结构及其工作状态 1.4.2 理想MIS结构的空间电荷分布 1.4.3 理想MIS结构的阈值电压 1.4.4 实际MIS 结构 1.4.5 MIS结构的电容-电压特性 1.5 MIS场效应晶体管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962KB 文档页数:38
第1章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金属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1.2金属材料的性能 1.3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4陶瓷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73MB 文档页数:10
在综述电磁波材料吸波工作原理的基础上, 讨论了核壳结构材料在吸波领域的优势.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不同类型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铁氧体型、磁性金属微粉及其氧化物型、陶瓷型、导电聚合物型、碳系材料型等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同时对不同类型的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组织结构和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归纳评述.最后对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主要包括多层核壳结构, yolk-shell结构以及与其他材料结构相复合的特殊结构, 为进一步研究核壳结构复合吸波材料提供参考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217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