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308)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2.57KB 文档页数:3
测试分析了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组装的锂离子充放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树脂碳化产物作为锂离子电池碳电极材料时,其碳化处理温度有一个最佳温度范围,酚醛树脂碳化产物的最佳温度在700℃左右;树脂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是影响电池充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碳化产物的比表面积越大,电池的充放电量就越高,电池充放电量与充放电电流密度成反比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77KB 文档页数:49
一、氧化数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数 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二、电池电动势()与电极电势(E) 1原电池 2电池电动势 3电极电势 4标准电极电势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4.5KB 文档页数:26
• 了解和掌握IUPAC关于电池或电反应的有关符号规定,以及电池图解式的表示规则 • 标准电极电位与条件电位的区别 • 电极电位的计算 • 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 溶度积常数和配合物稳定常数的计算 • 参比电极的选择 • 指示电极的分类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1.77MB 文档页数:85
(1)了解原电池的组成、半反应式以及电极电势的概念。能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和原电池电动势。 (2) 熟悉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以及电极电势的应用:能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 (3)了解电解池中电解产物一般规律,明确电化学腐蚀及其防止的原理。 4.1 原电池 4.2 电极电势 4.3 电极电势在化学上的应用 4.4 化学电源 4.5 电解 4.6 金属的腐蚀与防止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2MB 文档页数:9
离子交换树脂(Ionomer)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催化层中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质子传导相传导质子。本文采用旋转圆盘电极法(RDE),在模拟燃料电池真实的运行环境(模式一)和模拟燃料电池启停环境(模式二)两种模式下,研究了Ionomer对铂碳催化剂电压循环耐久性的影响。通过相同位置透射电镜分析法(IL-TEM),分析了铂碳催化剂经历模式二耐久性测试后的结构变化。研究发现Ionomer的存在可以提高铂碳催化剂的耐久性。在模式一的测试中:添加Ionomer后,其氧还原半波电位下降值?E从23 mV下降至11 mV;没有发生碳的腐蚀,Pt颗粒的长大是催化剂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Ionomer的存在延缓了Pt电化学比表面积(ECSA)的降低从而有利于保持Pt的活性。在模式二的测试中:添加Ionomer后,其氧还原半波电位下降值?E从25 mV下降至5 mV,除了铂颗粒长大外还发生了载体碳的腐蚀;Ionomer的存在同样可以保持Pt的活性;IL-TEM分析可以看到明显的铂颗粒长大和碳腐蚀,碳载体的腐蚀造成铂的严重流失和团聚。含Nafion的催化剂中铂颗粒平均粒径从2.7 nm增加到了3.76 nm,不含Nafion的催化剂中的铂颗粒平均粒径从2.44 nm增加到了4.19 nm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8.31MB 文档页数:233
第一节 电化学基本概念 第二节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第三节 电导测定的应用 第四节 电解质溶液的活度和活度系数 第五节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 第六节 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第七节 可逆电池热力学 第八节 电极电势 第九节 电极电势与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第十节 电极过程与极化 第十一节 分解电压 第十二节 电解时电极上的反应 第十三节 电解的应用 第十四节 原电池设计与化学电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5.61KB 文档页数:7
一、选择题(共3题15分) 1.5分(4181) 4181在298K时,下述电池电动势为0.456V, Ag+Agl(s)KI(0.02 mol. kg, y+=0.905)KOH0.05 mol. kg+=0.820)Ag2O(s)Ag(s)当电池反应进行至电子传输量为1mol时,这时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A)5.16×107 (B)1.9×10-8 (C)1.17×10 (D)1.22×10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7MB 文档页数:22
①明确电动势与ΔG的关系,熟悉电极电势的一套符号惯例,了解在教科书上或文献上还有哪些惯例。 ②对于所给的电池能熟练,正确地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并能计算其教学目的和/电动势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1MB 文档页数:12
电动汽车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电池、乘员舱和电机驱动系统的热管理是提高其运行安全性和司乘人员舒适性的关键技术。针对电动汽车集成热管理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关键问题,首先概述了电池、乘员舱和电机驱动系统的产热模型;其次系统地总结了现有的电池、乘员舱和电机驱动系统的热管理方法,重点分析了集成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运行控制和系统性能评价;最后总结了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进行了研究展望,指出研究准确的产热计算模型,发展紧凑高效的集成热管理系统,在综合性能评价体系下优化集成热管理系统的运行控制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26MB 文档页数:8
ZnO作为一种典型的直接带隙宽禁带半导体材料极具开发潜力和应用价值.随着图案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优化,ZnO纳米棒阵列的精确可控制备逐步得到实现.本文综述了利用激光限域技术制备图案化ZnO纳米棒阵列的方法,并详述了其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化学电池中的应用.激光干涉法制备的ZnO纳米阵列比表面积大且具有直线传输的优势,运用于光伏器件和电化学电池中增加了光吸收同时利于载流子传输,器件性能显著提高.图案化ZnO纳米棒阵列具有可控的三维空间结构,广泛应用关于各类能源器件中,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首页上页4567891011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30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