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9942)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929.07KB 文档页数:8
为了减轻铸件顶部缩孔缺陷以降低冒头切除率提高铸锭成材率,基于ProCAST软件建立了铁镍合金真空下凝固数值仿真模型,通过解剖实验验证了模拟参数正确性,进而研究锭模参数对铁镍合金缩孔缩松分布的影响并得到最优锭型.研究表明:数值模拟中,关于真空条件下传热参数的设置较为合理,能较准确地模拟得到与实际生产一致的缩孔缺陷;在本研究条件下,冒口锥度对缩孔高度方向上位置的影响远大于锭身锥度和高径比对其的影响,缩孔位置随冒口锥度减小上移,中心疏松程度随锭身锥度增加而减弱,高径比对缩孔缩松影响不大;优化后的锭型能有效改善缩孔缺陷,将缩孔控制在冒口线以上提高铸锭成材率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63.77KB 文档页数:5
要利用VOD冶炼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脱碳脱氮模型,研究了在吹氧脱碳阶段氧气利用率以及脱氮能力与初始碳含量的关系,分析了自由脱碳阶段的VOD脱碳和脱氮能力,并讨论了停氧后碳含量对脱碳以及温度控制的影响.研究结果为VOD冶炼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合理脱碳脱氮提供技术指导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84MB 文档页数:18
本文讨论了稀土元素在铁和钢中的合金化作用。稀土元素在铁中的固溶度很小,但有强烈的晶界偏聚的倾向。它们影响到钢中的相变,也影响到转变产物的形貌,特别是与晶界性质密切相关的那些性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7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等手段研究V对700 MPa级高强度汽车大梁钢组织细化的影响.在冷却速度2~7℃·s-1时,显微组织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组织.V添加提高粒状贝氏体体积分数,细化粒状贝氏体组织,并明显降低粒状贝氏体中M/A岛的尺寸.与无V钢相比,含V钢中大角度晶界比例提高18.2%,对提高钢的韧性有利.由于C含量过低,在实验钢中未观察到单独的VC析出,由此推测V主要固溶在基体中,以合金化方式促进钢的贝氏体相变,使组织得到有效细化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60.03KB 文档页数:9
论述了蠕变—腐蚀交互作用的存在和研究的必要。分别就环境对蠕变变形和蠕变断裂的作用,应力与蠕变对腐蚀的作用的宏观现象及微观机制进行了归纳和评述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4MB 文档页数:7
当使用Ar+离子轰击Cu-Fe合金薄膜试样时,试样中所存在的fcc亚稳状态小铁颗粒将发生马氏体相变。定量立体电子显微术的试验结果表明:(a)马氏体相交只限于在那些临近试样表面的小铁颗粒内发生(b)尽管试样的下表面不受Ar+离子的轰击,也浸有幅射缺陷存在,但靠近下表面的小铁颗粒仍然发生了马氏体相变。可见,由于离子轰击所引起的弹性表面波(Rayleigh Waves)是促成相变产生的原因。受轰击试样的高分辨率晶格象表明上述的马氏体相变又可分为二种类型:部份型转变(Partially transformation)和整体型转变(fully transformation)。其中,整体型转变后的小铁颗粒具有孪晶型组织,使用一般的透射电子显微镜也能看到;而部份型转变后的小颗粒里则含有很薄的马氏体片层,这些马氏体片平行于未转变区内奥氏体的致密排列面。整体型转变只是在试样表面处的小铁颗粒内发生,原因可能是这里的小铁颗粒有着足够的自由表面。而部份型转变则是在被铜基体完全包裹着的颗粒内发生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1.31MB 文档页数:13
当激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其反射光形成特有的衍射象,检出这种衍射象的形状和分布就可检测表面的粗糙度状态及其它各种缺陷。本文研制的装置是为了开展自动检测薄纲带表面质量的研究而设计制作的。为了提高扫描光点的分辨率,改善扫描的线性,扫描器采用了扩束装置和F-θ镜头。对扫描器的核心元件——旋转多面镜的设计进行了理论计算,推导了半径和面数的设计公式,并提出了扫描效果的合理取值问题。接收器采用了大面积的圆-直变断面光导纤维传光束。在实验室对廿辊轧制的薄钢带表面情况进行的检测试验表明,本文介绍的装置可以检测钢带表面上线度在10μ以上的缺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16.57KB 文档页数:7
本文考察了二十种常用有机合物钙吸光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脂肪酸对钙的吸收信号有抑制作用;而其它试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感作用,其中以磺基水扬酸的增感作用最大。较全面地研究了磺基水场酸对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测钙的影响,发现磺基水扬酸不但可作为钙的增感剂,同时又是干扰抑制剂,尤其适用于钢铁中钙的测定,回收实验结果较满意。并对有关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28.82KB 文档页数:6
超低碳钢是一种重要的汽车用钢材料, 钢中通常添加钛元素, 使其形成析出物, 提高钢材的深冲性.然而钛元素作为一种脱氧能力较强的元素, 进入钢液中通常首先形成氧化物.为了减少含钛氧化物夹杂的生成, 基于\转炉-RH-连铸\的超低碳钢生产流程, 对RH精炼过程进行系统取样, 分析了铝脱氧剂加入后及合金化元素钛加入后的氧、氮气体含量变化及夹杂物特征变化, 并使用FactSage热力学计算软件对Fe-Al-Ti-O夹杂物稳定相图进行计算.研究结果显示, 含钛类氧化物夹杂通常以Al2O3类夹杂物作为形核质点, 对其形成包裹状夹杂物.若避免含Ti夹杂物的生成, 当钢中Ti质量分数为0.1%时, 钢中溶解Al质量分数应在0.01%以上.对含钛氧化物的生成及长大流程进行研究, 通过对Al2O3夹杂物及Ti2O3夹杂物粗化率的计算及附着功的比较可知, Ti2O3夹杂物在1600℃时的熟化生长速率较Al2O3较大且Ti2O3夹杂物与Al2O3夹杂物相比不容易相互碰撞融合并从钢液中去除.若提高精炼过程中的氧化物夹杂物去除率, 应严格控制含钛氧化物类夹杂物的生成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41.36KB 文档页数:2
15MnV(40公斤级)工程机械及压力容器用可焊接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研究
首页上页73273373473573673773873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9942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