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585)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702.02KB 文档页数:5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无压浸渗法成功制备出了SiC体积分数为63%的SiCp/Al复合材料.重点研究了主要工艺参数对SiC骨架及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粉末注射成形制备的SiC骨架经1100℃预烧后,仍具有很高的开口孔隙率,达到总孔隙率的97.9%.SiC颗粒经高温氧化处理后所生成的SiO2薄膜可明显改善铝合金熔液与SiC颗粒之间的润湿性,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度.通过对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使铝液较好地润湿SiC骨架,获得最高相对密度可超过97%的复合材料.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275.17KB 文档页数:3
利用有限元耦合场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进行了高温钢板纯水喷雾冷却的模拟,研究了射流出口高度和钢板表面温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喷射距离(在200~500mm范围内)的减小,换热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随钢板表面温度(在1050~200K范围内)的增加,换热系数总体呈减小趋势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12KB 文档页数:23
第10章利用 LINGO开发高级模型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在不同的领域里建立一些高级模型。其目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对这些高级模型 的研究,帮助用户提高建模的技巧;另一个是通过 LINGO在生产管理、后勤保障、金融、排队和销售等 很多领域的实例来说明 LINGO应用的广泛性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57KB 文档页数:7
光散射法是一种高聚物分子量测定的绝对方法,它的测定下限可达 5×103,上 限为 107。光散射一次测定可得到重均分子量、均方半径、第二维利系数等多个数 据,因此在高分子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对高分子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形态研究也是 一个有力的工具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508.9KB 文档页数:4
研究了钨质量分数为90%的高Ni/Fe比W-Ni-Fe系重合金在不同工艺参数(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下的烧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烧结条件下,随粘结相中NiNe比增加钨合金烧结密度增加,致密化速率提高,同时烧结过程中W晶粒生长速率增大:当Ni/Fe比较低时,钨合金在循环烧结条件下难以实现完全致密化;但对高Ni/Fe比钨合金,循环烧结不仅可以获得比等温烧结更高的烧结密度,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控制烧结过程中W晶粒的长大,获得细晶钨合金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7.5KB 文档页数:14
高级经济分析离不开逻辑思维工具的运用,目的是要以严谨的方式揭示经济现象的内在 本质,建立经济运行的机理与机制,研究经济实践中的理论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级经 济学阐明了经济学的原理,是经济学的精髓。从方法论上讲,高级经济学运用数理思维工具, 提出一系列经济学假设,对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建立经济现象的理论模型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3.19MB 文档页数:21
作者对铸造用高锰钢采用定向凝固并严格控制工艺参数获得了稳定的奥氏体胞晶组织,发现随着铈量增加,胞晶前沿转向枝晶发展,并有游离晶出现。与此同时,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考察了铈对高锰钢中锰在定向凝固条件下获得的胞晶、柱状晶及等轴晶内偏析的定量影响,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固相反扩散这一因素,导出了高锰钢中锰元素的溶质分布表达式,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发现溶质平衡分配系数K。值是影响枝晶偏析的决定性因素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652.05KB 文档页数:6
在模拟实验和工业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建立了高碳钢高速线材在轧制和冷却过程中组织演变及力学性能系列模型,包括临界应变、奥氏体动态及静态再结晶、奥氏体相变体积分数、珠光体片间距以及组织-性能关系等子模型.基于以上模型,开发了一个模拟程序,对高速线材生产的物理冶金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得到轧件的温度场、奥氏体晶粒尺寸演变、最终组织特征和力学性能.模拟结果显示主要轧制温度及最终组织性能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文档格式:PDF 文档大小:417.05KB 文档页数:6
为了在高褐铁矿配比下提高烧结矿产质量指标,在把握烧结混匀矿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微型烧结试验和烧结杯试验,研究了高褐铁矿配比下烧结矿二元碱度、钙质熔剂种类等因素对烧结黏结相数量、强度和类型,以及烧结矿产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褐铁矿配比下,提高烧结矿二元碱度至2.0水平,并采取适当增加生石灰使用比例以及提高烧结抽风负压和烧结料层高度的配合措施能够改善烧结矿产质量指标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30KB 文档页数:6
一场围绕珠峰高度的话语权之争,竟在国人不知不觉间,持续了将近 30 个年头。1975 年,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珠峰海拔 8848 米,举国为之自豪。殊不知,这 个数值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被西方世界接受为“官方高度”。其间迷雾重重,现在已 经是需要揭开的时候了。 徐近之老先生早在 1960 年就在正式出版物中引用了“8848”这个数值,难道至少在 中国人大规模测量珠峰的15年前就已经有人得出“8848”的珠峰高度?
首页上页7273747576777879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585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