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切换搜索课件文库搜索结果(778)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KB 文档页数:1
第一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第二节 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 作用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86.5KB 文档页数:6
1、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农学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微生物的基本概念、 生命活动规律以及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有比较全面、系统地认识和理解,为学好耕作栽 培、土壤微生物、植物保护、食用菌栽培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2、地位和任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许多生物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 课,农业微生物学,是农业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基础课。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是: 使学生认识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点,生态学规律为后继课程打好理 论基础;掌握利用有益微生物和控制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理论和方法,为农业生产服务。 3、总体要求: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既要考虑到系统性和完整性,还应考虑到与本专业的专业课程 的联系,因此,在保持基本完整的系统前提下,应尽量加强与专业的结合,加强微生物 在农业上利用内容的课时比例。但在植物病理学和食用菌等课程里强调很多的真菌部 分,应尽量少讲,一面不必要的重复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63KB 文档页数:7
一、说明 1.适用专业:作物、园艺本科。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4.教学时数: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5.周学时数:4学时。 6.选定教材:《农业化学》总论北京农业大学主编 7.课程说明: 农业化学是作物和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一方面以植物、 化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又是学好作物和园艺 栽培、耕作、生态学等课程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176KB 文档页数:14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农学门类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作物栽培学总论,着重作物栽培 的理论基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进行合理调控,制定高产、 优质、低耗的栽培技术体系。各论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课堂采用启发式,重点讲授教材的要点、重 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与 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 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28.5KB 文档页数:2
一、制定本课程实验大纲的是依据耕作学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而制定。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作用 要求学生掌握和深入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 学会运用所学的耕作学原理解决实践中有关问题。 要求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验中要仔细观察,以保证顺利完成每次实验。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目的及学生能力标准 1.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土壤耕作等有关原理的理解与掌握。 2.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耕作学的研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耕作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践中有关问题能力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221KB 文档页数:21
工程量计算:举例 (P112例5.5)计算本例土方分部工程的工程量。 施工说明:土壤类别为普硬土,人工挖土、双轮车运土,余土的运输距离为100m,无地下水。基础垫层为C15素混凝土
文档格式:PPT 文档大小:49.5KB 文档页数:7
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草地学与饲料生产学》_第一章 农学基础(土壤耕作)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50KB 文档页数:5
1、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讲授植物病害的研究方法和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为病害研究 奠定基础。 2、地位和任务: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的重要的专业课,是培养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研 究方法和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的一门课。 3、总体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病害的调查方法;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常用培养 基的制作;病原物的分离、纯化,接种;病原菌的显微计测杀菌剂药效试验方法;资料 的收集整理和科技论文的写作等课程内容。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以植物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农业微 生物、遗传学、农业气象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学和农业 植物病理学等为基础。是植物检疫学、病害流行学植物免疫学等课程的基础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70.5KB 文档页数:8
一、世界气候型及其代表花卉 花卉原产地或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包括气候、地理、土壤、生物及历史诸方面,其中又以气候条件、 主要是水分与温度状况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以温度与降雨情况为主, Miller与琢本氏将野生观赏植物 的原产地按气候型分为七个大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内,由于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又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观赏 植物的自然分布中心。现分别概述如下: (一)中国气候型(又称大陆东岸气候型) 我国大部、日本、北美东部、巴西南部、大洋洲东南部、非洲东南部属于这一气候型区域。本区的 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雨季多集中在夏季。根据所处纬度的不同,依冬季气温的高低又分为温暖型与冷 凉型
文档格式:DOC 文档大小:44.5KB 文档页数:7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 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用作生产、生活原材料的物质、能量的来源。通常 所指的自然资源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野 生动物、微生物、矿物以及其他等等 自然资源的概念和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科技革新、社会需求的转变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转化
首页上页7172737475767778下页末页
热门关键字
搜索一下,找到相关课件或文库资源 778 个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